听师父说
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-第766集


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-第766集

  法语:

  教育的根基是建立在孝亲的基础上,孝亲里面最重视养老。我们自己会老,我们能够尊敬老人、爱老人、照顾老人、养老人,将来自己得的果报自然殊胜。以纯善、真诚的爱心,把老人都看作父母一样的孝顺,都看作佛菩萨一样的尊敬,才是佛的学生,佛的弟子。

  节录:

  古圣先贤传统的教学,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、建立在师道的基础上。现在社会出了问题,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疏忽了孝道;孝道疏忽了,师道也疏忽了。我们今天所有的活动,是帮助社会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,肯定传统文化能解决这个世界上的许多问题,譬如说冲突的问题、社会安定的问题、世界和谐的问题。

净空老法师开示 2008/3/4

  中国这么长的时间,这么大的疆土,这么多的人民,五千年的和睦相处,这不可思议,从哪里来的?从来没有侵犯过别人的国土,人与人之间没有看到斗争,这什么原因?教育,没有别的。所以说中国人老祖宗最懂得教育。教什么?教伦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伦理道德因果都是与本性,本性是本觉本善,非常接近;虽然是迷了,不是完全觉悟,但是跟本善接近,接近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。

净空老法师开示 2008/3/4

  我们今天人都知道,我们所有一切宝藏都是从地上开采出来的,金银七宝都是地上开采出来,我们受用不尽。乃至于我们吃的、穿的,一切所用的,无不是仰赖大地,大地有无尽的宝藏,我们要知道去开发。佛就用这个来代表,代表什么?代表我们心地,我们心就像大地一样,你心里面蕴藏着有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才艺,你要把它开发出来,表这个意思。这是大乘佛法的起点。

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88

  用什么方法来开发?开发要工具,像我们今天要开矿、采矿得有工具,佛法也有工具,这个工具就是孝亲尊师,用这个做工具,所以《地藏经》是佛门的孝经。中国从前的教育是圣贤人的教育,就是教孝教忠。

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88

  孝亲里面最重视养老,养老是作儿女的责任。但是现代的教育,与中国古时候教育的理念,完全不相同。现在年轻人,对于孝敬非常淡薄,这个不能怪他。如果我们怪他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怪谁?怪我们自己没有教。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「先人不善」,上一辈没有把他教好,你怎么可以怪他?不能把这个责任,推卸给底下一代。

早餐开示 1999/4/29

  在古代的时候,中国祖宗的教诲延续了几千年没丢掉。乡下人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他懂得孝敬父母,他懂得尊敬老人,这个根本他抓到了。现在没有了,不但没人教,没听说过,也没有看到过。现在做父母的,已经掉过头来孝顺儿女,不是儿女孝顺父母,天下怎么能不乱?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75集) 2010/10/25

  净宗修学所依最高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第一句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这是根。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,慧命得自于师长,大恩大德,大根大本。如果对这个都疏忽掉,都忘得干干净净的,其余的全都是假的。我们生在当前这个时代,不管他将来有多么大的成就,只要根没有了,说个不好听的话,果报全在三途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75集) 2010/10/25

  凡事都有果报,那就是都有因果。我们今天如果对待老人能够尊重,能够帮助他,你要是常常种这个因,你自己老了,就会有很多年轻的人来照顾你,因缘果报!你不孝顺父母,想儿女孝顺你,不可能,为什么?那因果颠倒了。这样才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,为什么?做给儿女看,儿女将来就学你的样子。你孝顺父母,他一定会孝顺你,你尊敬老人,到你老的时候一定有人尊敬你,这种因果定律永远不会改变。我们要别人怎么样对我,我就应该怎样对人,先布施、先种因,后来自然得果报。

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(第4集) 1991

  孟子说过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,能够说得出这句话都是菩萨,不是凡夫能够说得出来。现在由于科学技术医药的发达,人的寿命延长,这是一般社会大众都肯定的。克实而论,人的寿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报,佛这个说法比科学家的讲法更踏实。但是现在寿命延长,人口老化,是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,每一个国家政府都非常关心这桩事情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21

  我们能够照顾别人的父母,照顾老人,说老实话,你自己家的父母有别人照顾,你不用担忧,果报就是这样。所以,你能够照顾社会,社会大众都照顾你。我有福让大家享,大家有福我也享,这叫真正的乐,儒、佛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22集) 1991/6

  想到中国古圣与佛祖教导我们,佛经讲得更好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我们看看佛家的胸怀。孟子说,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,这都是慈悲博爱精神的落实。

早餐开示 1999/4/29

  我们人人能存这个心,人人能做如是想,世间老人有福了。我们自己会老,我们能够尊敬老人、爱老人、照顾老人、养老人,将来自己得的果报自然殊胜。如果我们畏首畏尾,不敢去做,到你老的时候没有人照顾,你那个时候所受的痛苦,后悔莫及。世出世间法最宝贵的,就是你存这一点心,这个心太可贵了。

早餐开示 1999/4/29

一念瞋心起,火烧功德林


  「瞋」是瞋恚,『不能忍辱』,不知道『一念瞋心起,火烧功德林』。「功德林」是比喻,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平常修积功德,无论你是用读诵,或者是用参禅,或者是用持咒,或者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,无非都是修戒、定、慧三学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
  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,一旦一桩事情不称心、不如意,发了一顿脾气大作,你的戒、定、慧三学完全没有了,所以无明瞋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。所以我们要克实而论,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?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,功德就是这么多。昨天发了一场脾气,那么从昨天到今天,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,如果前面一、两个小时又发了一次脾气,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,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
  瞋恚心要不得。一定自己要警觉,要提醒自己,在最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,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,不发脾气。不发脾气是功德,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,都消掉了。一发脾气,不但灾没有消掉,又增长了恶业,这不是很糟糕吗?譬如说人家侮辱你,人家欺负你,他是来替你消灾的,我们应当感谢他,把灾消掉了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89/4

  他替我消灾,我不但不感谢、不接受,还要去报复他,那自己罪上再加罪,这就大错特错。一发脾气,清净心没有了,我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就要求得功夫成片,一发脾气,成片没有了,功夫马上丢掉,这就是所谓「火烧功德林」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89/4

  我们的功德为什么老修不成,一面修是一面烧,修的还不够烧的多,这怎么能成就?所以,诸位要提高警觉心,我们今天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乱,不能到功夫成片,原因在哪里?常常动瞋恚,所以你不能成功。凡是引起你瞋恚心的,不管是人与事,一引起瞋恚你马上提高警觉:这是来破坏我道心的,我决定不上当,决定不动心。你的功德就保全了。

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(第12集) 1991

  所以外面的境界,诸位要晓得,逆境、逆缘现前的时候,那就是魔。魔看到你有了定,这几天修得都不错,功夫再加深你要超越三界了,他在那里嫉妒、不高兴,想方法来破坏你、来诱惑你。诱惑你实际就是劝你,叫你赶快烧,快烧、快烧,把你功德都烧掉,你一发脾气都烧掉了。你也真听话,马上就发脾气,就把它烧掉。魔一看到心里很欢喜,你看我叫他烧他就烧,这上当了!所以修行人要觉悟,见到这种境界就要晓得,他来诱惑我,我才不上他的当。

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(第7集) 1983/12

  功德是戒定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戒定慧是功德。一发脾气戒定慧都没有了,全完了。修行人最怕的就是瞋恚,功夫也就在这个地方锻鍊。顺境不起贪恋,逆境不起瞋恚,顺境逆境,善缘恶缘能保持平常心,这人功德成就了。

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(第37集) 2003/6/25

 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心里小小有一点不高兴,你的功德全部都毁掉了,「火烧功德林」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警觉的。谁把你的功德毁掉?是你自己毁掉自己的功德,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,外面任何力量不能毁你的功德。外面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,那有什么法子?你的心被境界转,过失在自己。佛教给我们修行就在这里练功夫,练到心不为外境所转,自己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宰,你的功德就成就了,你的功德就保住了,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。

地藏菩萨本愿经(第33集) 1998/5

  诸位要明了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你要不能忍,吃亏的是自己,不是别人;得利益的是自己,也不是别人。成就功德是布施、持戒,保持功德是忍辱,所以要是不能忍辱,功德虽然修,不能保持,经上常讲「火烧功德林」,火是什么?瞋恚之火。这是要不得的,所以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佛讲的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可见得忍是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一定要忍,没有不能忍的。忍里面才有吉祥,忍里面有定慧,这是一定要学。

四十华严寂静夜神章(第18集) 1983

  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生不退成佛,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,不能忍也得要忍,你不忍就不能往生。所以在不如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,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,我要不要求生净土?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算了,不要再起心动念了,保全你的功德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
  遇到境界现前,瞋恚心动的时候,马上就能觉悟到,我不可以发脾气,要警觉到。念佛人的方法,就是赶紧念阿弥陀佛,用佛号把瞋恚的念头打掉,这是个很好的方法,用念佛,佛号把它压下去。

学佛答问2006/6/24
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