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这四个字圆融具德。这四个字可以翻,没翻,为什么不翻?尊重不翻。翻成中国意思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无量觉。无量觉是对谁讲的?对真如本性讲的,所以它是性德的名号,念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自性!
释迦牟尼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阿弥陀佛就是如来智慧德相,无量智慧、无量的德、无量的相好,它是念自性,不是念别的,所以圆融具德。圆融具德我们用《华严经》上这句话,三桩事情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具足,一点都不缺。
超情离见,情是情执,这里头没有情执;见是我见。情,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;见,末那识里面四种烦恼的根,我见。从我见延伸出来我爱、我慢、我痴,只要我见没有了,后头全没有了。所以《金刚经》后半部教你离见,破四见,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四见破了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前面讲四相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四相破了,你超越六道轮回,四见破了超越十法界。
这一句名号超情离见。念阿弥陀佛的人多,懂得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义理、境界的人不多。所以为什么念佛人还要真正来学习《无量寿经》?学习《无量寿经》,你把净宗理事性相因果全明白了,你念佛跟别人念的就不一样。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你才会有无量的法喜,你念得舒适、念得快乐、念得欢喜,道理在此地。
老和尚教言:
念佛要分秒必爭,分分鐘是阿彌陀佛,秒秒鐘都是阿彌陀佛。一秒鐘念一句佛號,這一秒鐘沒有空過,這一秒鐘打妄想就錯了,為什麼不好好念佛?我們只有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只有一個目標,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放下,什麼都要放下。
佛说法四十九年,教一切大众,福慧是根本。你没有智慧,没有福报,佛也没办法度你。所以教导我们净业三福,你看求福的方法,第一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第一福。
我们做了没有?我们懂了没有?对父母有没有尽孝?对老师恭不恭敬?中国五千年,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,就是两个字,第一个字孝,第二个字敬,恭敬,敬是对老师的,对师长的。一个人能孝父母,能敬师长,有福有慧。
再贫穷的人家,只要他有这两个字,他将来的日子会愈来愈好,佛菩萨保佑他。他要不孝父母,要不敬师长,苦难就多了。所以把这个放第一条。你看看,孝用父母来做代表,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的,都应当尽孝,你的孝就圆满了;跟我老师年龄差不多的,我要对老师那种恭敬态度去对他。都要用在生活上,叫修。
跟我们有缘的人,这是很普通的现象,我们喜欢这个人,见到起心动念,我们讨厌那个人,见到也起心动念。这个人是好人、是坏人,都在你的念头,你的念头一转,这个人我要跟他接触,为什么?我在这个里头练不起心不动念。
我喜欢这个人,我要在他身上练不起心不动念;我讨厌的那个人,我也在他身上练不起心不动念。不看到,不看到忘掉了。顺境善缘练什么?练不生贪恋;逆境恶缘练什么?练不生瞋恚,正是练功夫的时候,好境界。
所以会修行的,什么境界都是好境界,都能帮助你提升。换句话说,所有境界,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都是帮助你成佛的,帮助你提升的,帮助你觉悟的。如果一生贪爱、一生怨恨,迷了,那就错了,那它们帮助你什么?帮助你堕三途。念头一转,它帮助我到极乐世界,帮助我成佛。
由此可知,蕅益大师说得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没有好丑,「好丑存於心」,你的心好,外面都好,你的心不好,外头都不好。这多重要!学佛修行就是修这个心,心清净了,外面境界全清净了,顺逆都清净,善恶也清净;心不清净,统统不清净。所以关键不在外面,关键统统在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