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忍辱,意思是要有极大的耐心。归纳为三大类:第一,人为的加害要能容忍。好事多磨,面对障难,要不退心。第二,对于自然灾害要能够忍受。不能因为天气、自然环境的变化,减缓自己的修学。第三是修行时间很长要能忍耐。任何一个法门,都有它的深度、广度,不是短时间能够修习成就的。
节录:
忍辱这个意思是忍耐,要有极大的耐心。世间法,愈是大的事情难度愈大,没有很大的耐心,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得圆满。佛法,出世间的大事,普度众生的大业,要什么样的耐心你才能够做得成功?无比的耐心、永恒的耐心。所以学佛你要没有忍耐,你决定不能成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佛在经上把我们人的这些事相,归纳为三大类,这个是便利于教学。第一个,人为的加害你要能忍。世出世法,古今中外,几乎都有一个定律,所谓「好事多磨」,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。这个好事愈大魔障愈多,如果你要不能够忍耐,你不是被折毁,就是退心了,你怎么能做得成功,所以要有极大的耐心。这个里头最重要的,要克服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人为的加害、嫉妒、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都要能够忍受,要若无其事、要心平气和,对待这一些障难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第二类是自然灾害。譬如大寒、大暑,这是气候的变化,你要能够忍耐。天太热了,懈怠一下,功课不要做了,这个不行。应当要修的法,可以停止一下,天太冷了,这个也受不了,不可以。包括其他种种自然灾害,都要能够忍受,决定不能够改变,或者是减缓自己的修学,不可以,一定要勇猛精进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忍辱里面第三个是修法,修行时间要很长。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,都有它的深度、都有它的广度,不是短时间能够修习成就,长时间的修学,还要去亲近善知识。在中国古时候最有名的一个参学,给后人作榜样的赵州和尚,八十还在行脚,还在到处去参访。为什么不好好的坐下来休息?因为自己还有疑惑,还不能够断疑生信,必须要亲近善知识,把他的疑惑解开,清净坚定的信心生起来,他就可以住下来好好的修学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断烦恼、断习气,难舍能舍、难行能行,都靠忍辱,你要没有忍辱,你做不到。所以忍辱波罗蜜在六度里头,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这一会上,说菩萨六度,可是布施跟忍辱说得特别多,分量特别重,那就是告诉你,六度里面这两条最重要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佛法的修学不是短时期的,为什么?我们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。修,修正这一些毛病习气,什么时候你的毛病习气统统都修正过来了,你就成佛了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那就是他的毛病习气,他还要修行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所以修学的时间要长,要有耐心,你才能做得到。尤其在初学的时候,如果没有耐心,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古时候翻经的法师把忍耐翻作忍辱,针对中国读书人说的。古代中国读书人对于侮辱看得很重,所谓是「士可杀不可辱」。士,用现在话说是知识分子。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,侮辱不能接受。所以翻经大师看到中国人这个习气毛病这么重,忍辱,辱能忍,那还有什么不能忍!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,要懂得;换句话说,是清净心的基础。清净心怎么修成的?从忍辱修得的。凡事不能忍耐,你修得再好,完全修的是世间有漏的福报,为什么?心不清净,一点定功都没有。念佛念得再好,一天念十万声、念二十万声,功夫成片不能得到,功夫成片得不到,往生净土你就没有把握,什么原因?你没有耐心,你不能忍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虽然这个法门是易行法,易行法没有耐心,一样不能成就。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环境,五浊恶世,浊恶到了极处。物质的环境要忍耐,生活应当过得清苦一点,不要太奢侈,不要太舒适。为什么?奢侈、舒适,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了,觉得这个地方不错,很好,不想去了。所以生活苦一点好,苦,念念有出离之意念。所以生活还是清苦一点好,我纵然有多余的财富,我过清苦一点,我生活节俭下来一点,我去帮助别人,这就对了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
在这个世间,人事环境要忍耐。这个忍耐里面,有顺自己意思的,有不顺自己意思的,统统要忍。称心如意的要忍,为什么?怕生贪爱,要保持距离。瞋恚的冤家对头也要忍。统统要忍,为什么?保护你自己清净心。不是认为冤家对头这些我要忍,欢喜贪爱就不要忍;那完了,你就被它障碍了。统统要忍。
无量寿经(第34集) 1992/6
修学更要忍耐,这样的法门,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。老师教我们修学,教我们念一部经,教我们这一部经要念上五年,这要有耐心,没有耐心做不到。老师这种教诫,他有他的苦心,他有他的用意,我们学生不明了,有的时候还埋怨、还不服。其实老师的教学正是循着四弘誓愿的次第,是教我们先断烦恼,每天念一部经、想一部经,把你的妄想杂念慢慢就念掉了。所以它并不是求解,是修定,着重在修定,定个三年五载,心真的清净了,烦恼轻、智慧长,智慧长了之后才能够学法门,这个要知道的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
都要从修定下手,先把心定下来,没有耐心决定不能得定。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基础,禅定,在我们净宗里面就是「一心不乱」。由此可知,忍辱是得一心的基础,凡事不能忍,你怎么能得一心?不能得一心,这个净宗就没有成就。所以一定要修忍辱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