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何为忍辱?-第807集



  法语:

  忍辱,意思是要有极大的耐心。归纳为三大类:第一,人为的加害要能容忍。好事多磨,面对障难,要不退心。第二,对于自然灾害要能够忍受。不能因为天气、自然环境的变化,减缓自己的修学。第三是修行时间很长要能忍耐。任何一个法门,都有它的深度、广度,不是短时间能够修习成就的。

  节录:

  忍辱这个意思是忍耐,要有极大的耐心。世间法,愈是大的事情难度愈大,没有很大的耐心,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得圆满。佛法,出世间的大事,普度众生的大业,要什么样的耐心你才能够做得成功?无比的耐心、永恒的耐心。所以学佛你要没有忍耐,你决定不能成就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佛在经上把我们人的这些事相,归纳为三大类,这个是便利于教学。第一个,人为的加害你要能忍。世出世法,古今中外,几乎都有一个定律,所谓「好事多磨」,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。这个好事愈大魔障愈多,如果你要不能够忍耐,你不是被折毁,就是退心了,你怎么能做得成功,所以要有极大的耐心。这个里头最重要的,要克服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人为的加害、嫉妒、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都要能够忍受,要若无其事、要心平气和,对待这一些障难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第二类是自然灾害。譬如大寒、大暑,这是气候的变化,你要能够忍耐。天太热了,懈怠一下,功课不要做了,这个不行。应当要修的法,可以停止一下,天太冷了,这个也受不了,不可以。包括其他种种自然灾害,都要能够忍受,决定不能够改变,或者是减缓自己的修学,不可以,一定要勇猛精进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忍辱里面第三个是修法,修行时间要很长。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,都有它的深度、都有它的广度,不是短时间能够修习成就,长时间的修学,还要去亲近善知识。在中国古时候最有名的一个参学,给后人作榜样的赵州和尚,八十还在行脚,还在到处去参访。为什么不好好的坐下来休息?因为自己还有疑惑,还不能够断疑生信,必须要亲近善知识,把他的疑惑解开,清净坚定的信心生起来,他就可以住下来好好的修学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断烦恼、断习气,难舍能舍、难行能行,都靠忍辱,你要没有忍辱,你做不到。所以忍辱波罗蜜在六度里头,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这一会上,说菩萨六度,可是布施跟忍辱说得特别多,分量特别重,那就是告诉你,六度里面这两条最重要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佛法的修学不是短时期的,为什么?我们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。修,修正这一些毛病习气,什么时候你的毛病习气统统都修正过来了,你就成佛了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那就是他的毛病习气,他还要修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
  所以修学的时间要长,要有耐心,你才能做得到。尤其在初学的时候,如果没有耐心,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古时候翻经的法师把忍耐翻作忍辱,针对中国读书人说的。古代中国读书人对于侮辱看得很重,所谓是「士可杀不可辱」。士,用现在话说是知识分子。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,侮辱不能接受。所以翻经大师看到中国人这个习气毛病这么重,忍辱,辱能忍,那还有什么不能忍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
  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,要懂得;换句话说,是清净心的基础。清净心怎么修成的?从忍辱修得的。凡事不能忍耐,你修得再好,完全修的是世间有漏的福报,为什么?心不清净,一点定功都没有。念佛念得再好,一天念十万声、念二十万声,功夫成片不能得到,功夫成片得不到,往生净土你就没有把握,什么原因?你没有耐心,你不能忍辱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
  虽然这个法门是易行法,易行法没有耐心,一样不能成就。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环境,五浊恶世,浊恶到了极处。物质的环境要忍耐,生活应当过得清苦一点,不要太奢侈,不要太舒适。为什么?奢侈、舒适,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了,觉得这个地方不错,很好,不想去了。所以生活苦一点好,苦,念念有出离之意念。所以生活还是清苦一点好,我纵然有多余的财富,我过清苦一点,我生活节俭下来一点,我去帮助别人,这就对了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

  在这个世间,人事环境要忍耐。这个忍耐里面,有顺自己意思的,有不顺自己意思的,统统要忍。称心如意的要忍,为什么?怕生贪爱,要保持距离。瞋恚的冤家对头也要忍。统统要忍,为什么?保护你自己清净心。不是认为冤家对头这些我要忍,欢喜贪爱就不要忍;那完了,你就被它障碍了。统统要忍。

无量寿经(第34集) 1992/6

  修学更要忍耐,这样的法门,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。老师教我们修学,教我们念一部经,教我们这一部经要念上五年,这要有耐心,没有耐心做不到。老师这种教诫,他有他的苦心,他有他的用意,我们学生不明了,有的时候还埋怨、还不服。其实老师的教学正是循着四弘誓愿的次第,是教我们先断烦恼,每天念一部经、想一部经,把你的妄想杂念慢慢就念掉了。所以它并不是求解,是修定,着重在修定,定个三年五载,心真的清净了,烦恼轻、智慧长,智慧长了之后才能够学法门,这个要知道的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

  都要从修定下手,先把心定下来,没有耐心决定不能得定。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基础,禅定,在我们净宗里面就是「一心不乱」。由此可知,忍辱是得一心的基础,凡事不能忍,你怎么能得一心?不能得一心,这个净宗就没有成就。所以一定要修忍辱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4集) 1990/4


精进修行 法喜充满-19


  一般人学佛虽然时间很长,但是他的疑惑未断,见异思迁,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尝到义味,我们平常讲法味。他没有尝到法味,没有得到法喜,所以他犹豫不决。看到人家学这个好,也想学学,看到那个人学那个法门好,他也想去学学,这就是没有得到法味。

无量寿经菁华(第4集) 1996/9

  法喜给诸位说是很好的养分,最好的营养剂,人心里常常欢喜,我们世法里头都说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。你真正得法喜,一天到睌快乐、欢喜,人快乐,轻松愉快,百病不生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
  我们在修学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可以得到的。你要是明了,认真努力去做,你一定可以得到。得不到,得不到是我们的功夫不够,或者是我们的方向、目标错误了,你得不到。你方向纯正,有足够的功夫,你一定会得到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
  得受用的相就是得法喜,你会非常欢喜,你学习会精进,为什么?你欢喜它,锲而不舍,你才真正知道这是人生的享受。方东美先生告诉我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58集) 2011/6/19

  你所依据修行的理论不错,方法不错,愈精进愈快乐,就像普贤菩萨一样无有疲厌,没有疲劳,没有厌倦,这人生多自在、多快乐!精进当中得来的。不精进就懈怠,懈怠就懒惰,修行功夫不得力,烦恼也多,苦难也多,于是就对佛法产生怀疑,信心就动摇了,退转了,堕落了,这些毛病都发生在不精进。

普贤行愿品的启示(第3集) 1992/3

  懈怠放逸,菩萨就退转了。我们在经上看到,到什么时候才不退?八地才不退,七地以前都是进进退退,只要懈怠放逸马上就退转,永远保持精进。菩萨修行六个原则里面,有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;精进,精是纯而不杂,进是进步。可见得精进两个字,就说明了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这就叫做精进。要勤修,决定不能够懈怠,认真努力,克服自己的烦恼,克服自己的习气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9/3/6

  一定要勇猛精进,佛法里面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,一懈怠就没有法子不堕落;古人所谓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,你要不精进,你决定退转;你想保留在那个地步,保不住的,决定退转。所以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。真精进,一定知道克服自己的习气毛病,最重要的放逸、懒惰,这个毛病是与生俱来的,不是学得的,多生多劫的习气,一定要改过来,要奋发自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07集) 2001/12/3

  一定要知道,懒惰,一切事都不能成就,不但是佛法不可能成就,世间法都不能成就,一事无成。你看古今中外世出世间,哪一个成就的人是个懒惰的人,是个散漫的人,没有,大乘善根,唯一精进。

了凡四训(第3集) 1990/1

  勤就是六度里头的精进波罗蜜,我常常讲好学。修行证果的人,功夫得力的人,功夫成就的人,没有什么了不起,他勤。换句话说,功夫不得力,功夫不能成片,什么原因?懈怠,懒散。你要不能改过来,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世出世法不管大小,事业的大小,成就都在「勤」。勤劳的人,必定有成就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09集) 2003/10/10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