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-第826集



  法语:

  布施,就是把贪心破除掉。菩萨修行的纲领有六个,第一个就是布施。贪爱的对象非常广大,世间的五欲六尘,出世间的大小乘佛法。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,这个烦恼最难拔除,可是非拔除不可;要不能拔除,就不能出三界,就不能够免轮回。由此可知,布施供养是最重要的一个修学的手段。  

  节录:

  供养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。我们对上,譬如父母师长,对长辈我们称供养;对平辈、对下辈,我们称布施。所以供养跟布施是一个意思,供养是比较恭敬一点的称呼,它的目的是在拔除我们的根本烦恼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「贪瞋痴」称作三毒烦恼,所有一切烦恼都从这三个根本烦恼生出来的,所以叫做根本。贪瞋痴如果再要归纳,就归纳成一个,那就是最毒最毒的「贪」,贪心最毒!归纳到最后一个是贪心。布施,就是把贪心破除掉。所以菩萨修行的纲领有六个,第一个就是布施,布施度悭贪。我们知道它真正的用意,我们才会认真的学习。古人常讲「爱不重不生娑婆」!你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?为什么会去搞六道轮回?说实在话,都是贪爱的心太重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贪爱的对象非常广大,世间的五欲六尘,出世间的大小乘佛法。世间法不贪了,贪佛法,行不行?还是不行,还是搞六道轮回。佛是教我们断贪心,不是教我们换贪的对象,这一点要搞清楚。所以世法不可以贪,佛法也不能贪。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,这一个烦恼最难拔除,可是非拔除不可;你要不能拔除,就不能出三界,就不能够免轮回,这个事情麻烦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我们讲了生死、超三界、出轮回,有一个很简单的定律,不管你修学哪个宗教、哪个法门,你那个贪的念头是不是真的断尽了。贪瞋痴果然断尽了,那你就决定能够超越轮回。你修行得再好,这个贪瞋痴念头不断;换句话说,你决定还是在轮回之中,你出不去。由此可知,这个布施供养是佛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修学的手段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用什么心来布施?用恭敬心修布施,就叫做供养。所以此地供养的对象,跟前面两条所说的一样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这个话要听清楚,三世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过去佛,我们知道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了很多;现在佛,像药师佛、阿弥陀佛都是现在佛,没有灭度,还住世的;未来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。由此可知,这个布施供养的对象是一切众生,他们才真正需要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我们要怎么修法?自己要深深的去反省、去检点,我在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,我对哪一桩事情最贪爱,最贪爱那个毒是最深,就从这里下手。如果我对于财最贪爱,我就先把财布施掉;我对于名最贪爱,我先把名放弃掉。所以要针对自己的病根来对治,这样才有效,这是治病。布施从哪里做起、怎么做,诸位知道这个原则就晓得了,晓得应该怎么样来修学这个重要的法门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 

  布施就是对治悭贪的,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,认真学习。什么都能舍,什么都放下,我所有的,别人喜欢,我都能够布施供养,一丝毫吝啬都没有。为什么?舍我的悭贪,舍我的业障,成就我的智慧法身。我们今天智慧不能现前,法身不能证得,悭贪烦恼障碍住了,应当放下。可是舍,还愈舍愈多,这个事情麻烦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愈舍愈多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6集)  

  你舍财得财,舍法得智慧,施无畏者得健康长寿,果报如此。佛教给我们「舍得」,这个意思很深。你布施,后来果报你得到了,得的那个也要舍,把那个得也舍掉,永远在舍。不能说是得到之后就不想再舍,不可以。得的多,舍得更多,真得大自在!要欢喜舍,肯舍,毫无悭吝的去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6集)  

  布施绝对不是在佛门里面捐几个钱算布施,那个没有用的。佛门赞叹布施,当然经上也说得很清楚,这个是真话不是假话,所谓是「舍一得万报」,这是说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。于是你就到佛门来布施了,为什么?听说有利可图,一本万利,这个生意好做。存这种心来布施的,那不是布施,那是市场上的生意买卖,比现在做股票还好赚,这不是布施波罗蜜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 

  布施真正的意思,是教你放下,是教你舍弃,这个叫布施。把什么舍弃?第一桩大事,要把烦恼舍弃。烦恼我想大家都不愿意要,你为什么不把它布施掉?妄想要把它布施掉、要舍弃掉,生死要舍弃掉,六道轮回要舍弃掉,这问题才能解决。所以念佛堂的主七师常常提一句口头禅,教大家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。身心世界统统要布施掉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,以清净心来念佛,这才能感应道交。所以诸位要知道,布施的真义是在此地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

  我们今天讲无私的布施供养,无条件的布施供养。只要看到众生有需求,我们自己有能力,总是全心全力帮助他,全心全力的成就他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不离菩提心,这叫供养。实在说,如其说供养诸佛如来,不如说供养真如自性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1集) 1999/3/13

吃的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-38

  佛法里头告诉我们,如果这一生有福报,来生没有福报,这个福报是假的;这一生没有福报,来生有福报,后生有福报,这福报是真的。佛法看得长远,福德累积得生生世世享受不尽,那才叫真实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40集)2001/7/20  

  世间的福报是假的,不是真的,昙花一现,天上的福报也不是真的,时间虽然比人间长一点,有限。现在我们知道,以我们的身分,以我们的程度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福、第一德,能不能?真能。如果确定这样一个方向目标,你就敢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8集)2010/4/12  

  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?修行,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,这是真正的福报。一个真修行人,诸佛护念。诸佛如来五眼圆明,尽虚空、遍法界没有看不到的,没有听不到的。真正发心修行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33集)1998/11/28  

  祖师大德常常教人,聪明人要有前后眼。这个人真正有智慧、真正聪明,那是说什么?他能看到过去,他也能看到未来。如果现在很快乐,将来不快乐,这个乐是假的不是真的;现在受一些罪,将来很快乐,这是真的,这是值得去做的。只顾眼前不知道前后,这叫愚痴。眼前的果报时间不长,特别是现在人寿不足一百岁,时间很短促,无论是受苦受乐,实在讲都很有限。如果有前后眼,我们对于眼前的事情就能放下,就能够忍辱,要为来生着想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0集)2012/8/15  

  佛跟我们讲,真正快乐是不需要外面境界,那个快乐从内心里面生出来,像泉水一样,它自自然然往外推涌,叫法喜充满。那个快乐怎么得来?清净心。清净心会有什么快乐?生智慧、生般若,他怎么不快乐!我们凡夫的心不快乐,因为生烦恼。诸佛菩萨、修行有功夫的人,他心地清净,他生般若、生智慧,这是真乐,那才叫真正有福。有福的人心里头生智慧,真快乐,那个是有福报!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18集) 1995/5  

  人心清净,给诸位说,那是真正的享受、最高的享受。这里面有真正的快乐,不是外面的刺激,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快乐、喜悦,叫法喜充满。一般世间人看到修行人很苦,他生活太苦了,哪里晓得那个修行人看世间人真可怜、真苦,看法不一样。修行人你说穿得破破烂烂,吃的有一餐没有一餐,他有真乐,我们世间人没有办法理解。世间人的苦乐,出世间的人他理解,出世间修行人的快乐,我们世间人不能理解。他有真乐,他对于宇宙之间万事万法,他都清楚、他都明了,他不迷惑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3集) 1991/6  

  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表演的,苦行僧,他示现这个样子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所有的财产三衣一钵,三件衣一个钵,那是他的财产全部就这么多。在我们看起来这苦不堪言,这日子怎么能过?他是其乐无比,从什么地方显示出来?从他教学,讲经教学你看他多快乐,他精神多好,学不厌、教不倦。教学讲经还给人做好榜样,示范给人看,永远不疲不厌,其乐无穷,这个才真正叫幸福美满的人生。以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从哪里看?从释迦牟尼佛看,你看出那最高的享受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77集)2010/7/12  

  中国古人常讲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比不上觉悟的乐。所以世尊舍其王位求觉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里头有大乐,这个是真乐!世间之乐,佛在经上常说乐为坏苦,懂得的人不多,但它是事实。多少人迷恋在其中,到离开的时候、分手的时候苦不堪言,难分难舍,苦报现前。出世间的大乐,大自在,大圆满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29集)2002/8/20  

  佛陀在《戒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佛不在世的时候是「以戒为师」、「以苦为师」。为什么?苦能够时时提醒我们自己的警觉,一享受就迷惑颠倒了。所以佛法,特别是大乘佛法,不赞成无益的苦行,可是对我们修学有利益的苦行,佛还是赞叹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集) 1984/12  

  你能吃苦,你能够持戒,你身心清净,你得自在。如果真的是说放下五欲六尘、放下七情五欲,人真就没有快乐了,那学佛干什么?佛所标榜的,学佛是离苦得乐。什么东西是苦?七情五欲苦,你的身心不健康,你的身心被染污。佛教给我们都是真的东西,一点都不假,我们自己要知道,要明了。所以要学,如来身,自性清澈,我们要学佛,远离一切烦恼,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统统放下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139)2010/9/10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