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业障如何消除?—第827集




  法语:

  什么是业障?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,造作完了叫做业。所以诵经、拜忏、修福,都是在造业,造的是善业。善恶业都障碍自性,这叫业障。如何才能消得了业障?我们诵经、拜忏、修福时,心是否清净,妄念是否少了?假如妄念烦恼逐渐减少,业障就是逐渐在消除。所以,心清净了、平等了,业障就消除了。  

  节录:

  学佛的同修都知道我们业障很重,用什么方法去消业障?用什么方法忏除业障?念经行不行?拜忏行不行?修福行不行?说实在话,念经、拜忏、修福都是好事,未必能消除业障。为什么?你先要晓得什么叫做业,什么叫做障,你总得要把这些搞清楚。障是什么?障碍了自性。自性有无尽的智慧、无尽的德能;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了,这里头有障碍;如果没有障碍,当然现前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现在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障碍是业。什么是业?业是造作。正在造做的时候叫事,造作完了叫做业。你们在学校念书,发给你这个本子叫作业本,在作业;作业圆满了,就毕业。那个业,就是障碍。所以你诵经、拜忏、修福,都是在造业,造业如何能消得了业障?消不掉。只有不造业,业障才能消掉。哪有造业能消业障?不过你诵经、拜忏、修福,你造的是善业,不是恶业。善业在三善道享福,这是果报;恶业在三恶道受苦。善恶统统是业,统统障碍自性,这叫业障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因此,你念经,你拜忏,想一想你的心是不是清净,你的妄念是不是少了?假如妄念烦恼减少了,一年比一年少,一月比一个月少,你这个业障逐渐逐渐在消除。如果你的妄想杂念还是一样的多,甚至于一天比一天多;换句话说,你所修的与消业完全不相干,这一点要知道。我们明了这个事实,你就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忏除业障;心清净了,心平等了,业障就消除了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我们还举前面「诵经消业障」的例子来说,会念经的人消业障,不会念经的人造善业,不但不能消,他在造善业。怎么叫会念、怎么叫不会念?会念的人,念经是修清净心,是修平等心,这个人就会念了。怎么个修法?经本展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一直念下去,不打一个妄想,不起一个杂念,岂不是念这一部经的时候在修定,在修清净心。经文一个字没念错,一个字没念漏掉,这个叫消业障。如果一面念经,一面想里面的意思,业障就消不掉,那就造业了。所以不能想意思,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定,修一心不乱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读经跟念佛同样一个道理,不夹杂、不怀疑、不间断,这就能消业障。拜忏也是如此,全心全神聚会在忏仪上,依照这个仪规来做,哪个地方是拜、哪个地方是念、哪个地方是观想,也不杂妄想,这个拜忏收的效果就大了,他在修行。修什么行?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觉正净,这个能消业障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修福要三轮体空,不着相。不要做了一点好事,经常挂在心里,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去年做多少好事,今年做多少好事,那叫造善业。好事做完之后,忘得干干净净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个修福是消业障,这个要知道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譬如我们印经,把自己的名字印在后面,这个是我印送的;如果你真有这个念头,你着相了,你是在修善业,不是在消业;自己确实没有这个念头,后面这样写着,是写的给别人看,希望他们来仿效,这个意思可以,这是对他的,不是对自己。对自己是三轮体空,对别人是故意标榜,让别人学习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因为世间人名利心很重,这个好事情,我也留个名,好吧,让他也去做一点善事,这是鼓励人做善事的。如果自己真有这个意思的时候,你也是在做善事,你不能消业障。所以消业障就是心地清净,觉而不迷,净而不染,这才能够消除业障。由此可知,佛法教学绝对没有迷信,你仔细去想,非常的合情合理合法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2/6  

  消除业障第一好的方法无过于念佛,我们身拜佛,身业,口念佛,心里面想佛,三业清净,佛是最极清净。无量寿佛是清净平等觉,我们身礼佛,口念佛,心想佛,三业都造的是清净平等觉,业障才能消除,最好的方法。念佛念久了,确实业障就轻了,智慧就增长,精神也饱满了,自自然然就不一样。所以要晓得怎样忏悔。忏了之后,究竟有没有效果?业障是不是真的少了?自己可以检点得出来的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2集) 1991/6  

  消业障,经忏有这个效果,念经、念菩萨名号也有这个效果。要念到一心不乱,业障就消掉了。不管你念什么菩萨、念什么佛、念什么经都有效果。念的时候不可以打妄想,恭恭敬敬,一心一意念,把自己妄念给念掉,业障就消掉了。为什么我们特别劝你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《阿弥陀经》?这不但消业障,而且帮助你生净土。如果单单是消业障这一个目标,给诸位说,任何经咒都有效果,要专一,专一才有效果。但是要求往生净土?那这个经是第一;用其他经咒,那要临终回向往生西方净土,也行。

劝谕策进 1990/7  

  业障不是不能消除,真诚清净平等心现前,业障就消除了。我们要想想,我们今天的心不真诚、虚伪,在人面前不敢讲实话,总是隐瞒,总是欺骗,这是罪业、业障,不清净。心里面装的一些是非人我、贪瞋痴慢,不平等,要晓得这就是业障。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统统离开,业障消除了。业障消除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就现前,这是真心,这是性德,自然就现前了。性德现前,跟诸佛菩萨靠近了,愈靠愈近,这是自己的成就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四)(第1集) 2000/4/10


离无尽苦 得究竟乐-第39集


  世间人的慈悲是以感情为基础,佛菩萨的慈悲是以智慧为基础的,不一样。智慧是真情,感情是虚情假意,不是真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13集) 2002/5/17  

  过去祖师大德常讲,佛法是以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可是又说,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,这是什么?慈悲、方便里头会有副作用,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?感情用事,问题就出来。所以要用智慧,文殊的智慧,就不会出问题。都是教导我们,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理智,不能用感情,用感情往往就偏差,用智慧就不会有偏差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1集) 2010/8/12  

  佛法讲的是大慈大悲,是爱。为什么不用爱讲慈悲?爱容易让人产生感情,就是情爱,为了避免这个误会,佛换一个名词,换慈悲,慈悲是有智慧的。换句话说,有智慧的爱心叫慈悲,跟世间人这种情感的爱做一个明显的差别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9集) 2014/3/30  

  在一般人心目当中,爱里头有情、有执着,有情执。慈悲是爱,慈悲是基于理智的,智慧,不是情执,就是不是感情用事,它是真实智慧。真实智慧里面的爱就叫慈悲,阿赖耶识里面的爱才称之为爱。我们简单的讲,理智的爱叫慈悲,慈悲里头带着有感情,就叫做爱。所以这才晓得,佛法里头对于一切众生的爱,对于一切众生的关怀、照顾、帮助,都是基于真实智慧,他不是感情用事,所以他能够永恒不变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93集) 2011/2/20  

  自性性德的第一德,性德的核心、中心点就是爱,那个爱里头没有自私,那个爱是大爱,佛家称它作慈悲。那个爱是自性的,一切万法都是自性生的,所以这个爱是遍自性,就是遍法界。爱心,是平等的爱,是无条件的爱,是真爱。凡人的爱心是假的,里面有分别、有执着;换句话说,他是有条件的。真的爱没有条件,平等的,对你爱,对他也爱,对一切众生他都爱,平等的爱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89集) 2014/1/19  

  世尊当年在世圆满的奉献,身示范,言教诲,意是大爱,不希求一丝毫的回报,所以得到一切众生的尊敬拥护,一切众生乐意接受佛陀的教诲,因为他无条件的,这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榜样。帮助众生、爱护众生附带有条件,就免不了引起众生的惊怖、引起众生的怀疑,所以决定不能附带任何条件,完全的奉献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,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,特别是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69集) 2000/10/18  

  佛菩萨的爱,他是真诚的爱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同体的爱。所以说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缘是条件,无条件的爱一切众生,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68集) 2015/1/22  

  『慈心』两个字怎么说?佛法里面解释慈,是与一切众生乐,这个心叫慈心;拔一切众生苦,叫悲心。慈悲实在是可以连起来的,因为拔苦他就乐了,与乐当然就拔苦了,所以慈悲是一体的两面,一个得到,两个都得到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慈心就是爱心。爱一个人,不只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教他离苦得乐,那他来生怎么办?来生还要搞轮回、还要堕三途,这就不是乐。所以与乐,要给他生生世世得究竟乐,这是真正的慈悲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  

  我们为什么念佛?还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脱苦海,得究竟圆满之乐,我们目的在此地。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,把这个方法再教给别人、介绍给别人、推荐给别人,这与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、能力,可以说是无二无别。修学别的法门没有这个能力,修学念佛这个法门有这个能力,这叫真正的「慈心」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  

  人身真正的意义、真正的价值,得到人身就利用这个机会永脱轮回,了生死出三界,成佛作祖,人生的意义、价值在这里。这几个人知道?所以决定不迷,决定不可以感情用事。你要知道,感情是什么?感情是魔王,一动感情就完了,这一生又出不了三界,又还得搞六道轮回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,要有决心把这个情魔一刀两断,这个地方要狠心才出得了三界。这个狠心,说老实话,这是真正的慈悲,这是真实的智慧,千万不要白白的空过了这一生。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念阿弥陀佛,劝我们一生当中抱定一个希望,求生净土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7集) 1990/4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