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世间人的慈悲是以感情为基础,佛菩萨的慈悲是以智慧为基础的,不一样。智慧是真情,感情是虚情假意,不是真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13集) 2002/5/17
过去祖师大德常讲,佛法是以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可是又说,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,这是什么?慈悲、方便里头会有副作用,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?感情用事,问题就出来。所以要用智慧,文殊的智慧,就不会出问题。都是教导我们,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理智,不能用感情,用感情往往就偏差,用智慧就不会有偏差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1集) 2010/8/12
佛法讲的是大慈大悲,是爱。为什么不用爱讲慈悲?爱容易让人产生感情,就是情爱,为了避免这个误会,佛换一个名词,换慈悲,慈悲是有智慧的。换句话说,有智慧的爱心叫慈悲,跟世间人这种情感的爱做一个明显的差别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9集) 2014/3/30
在一般人心目当中,爱里头有情、有执着,有情执。慈悲是爱,慈悲是基于理智的,智慧,不是情执,就是不是感情用事,它是真实智慧。真实智慧里面的爱就叫慈悲,阿赖耶识里面的爱才称之为爱。我们简单的讲,理智的爱叫慈悲,慈悲里头带着有感情,就叫做爱。所以这才晓得,佛法里头对于一切众生的爱,对于一切众生的关怀、照顾、帮助,都是基于真实智慧,他不是感情用事,所以他能够永恒不变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93集) 2011/2/20
自性性德的第一德,性德的核心、中心点就是爱,那个爱里头没有自私,那个爱是大爱,佛家称它作慈悲。那个爱是自性的,一切万法都是自性生的,所以这个爱是遍自性,就是遍法界。爱心,是平等的爱,是无条件的爱,是真爱。凡人的爱心是假的,里面有分别、有执着;换句话说,他是有条件的。真的爱没有条件,平等的,对你爱,对他也爱,对一切众生他都爱,平等的爱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89集) 2014/1/19
世尊当年在世圆满的奉献,身示范,言教诲,意是大爱,不希求一丝毫的回报,所以得到一切众生的尊敬拥护,一切众生乐意接受佛陀的教诲,因为他无条件的,这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榜样。帮助众生、爱护众生附带有条件,就免不了引起众生的惊怖、引起众生的怀疑,所以决定不能附带任何条件,完全的奉献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,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,特别是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69集) 2000/10/18
佛菩萨的爱,他是真诚的爱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同体的爱。所以说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缘是条件,无条件的爱一切众生,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68集) 2015/1/22
『慈心』两个字怎么说?佛法里面解释慈,是与一切众生乐,这个心叫慈心;拔一切众生苦,叫悲心。慈悲实在是可以连起来的,因为拔苦他就乐了,与乐当然就拔苦了,所以慈悲是一体的两面,一个得到,两个都得到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慈心就是爱心。爱一个人,不只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教他离苦得乐,那他来生怎么办?来生还要搞轮回、还要堕三途,这就不是乐。所以与乐,要给他生生世世得究竟乐,这是真正的慈悲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我们为什么念佛?还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脱苦海,得究竟圆满之乐,我们目的在此地。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,把这个方法再教给别人、介绍给别人、推荐给别人,这与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、能力,可以说是无二无别。修学别的法门没有这个能力,修学念佛这个法门有这个能力,这叫真正的「慈心」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人身真正的意义、真正的价值,得到人身就利用这个机会永脱轮回,了生死出三界,成佛作祖,人生的意义、价值在这里。这几个人知道?所以决定不迷,决定不可以感情用事。你要知道,感情是什么?感情是魔王,一动感情就完了,这一生又出不了三界,又还得搞六道轮回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,要有决心把这个情魔一刀两断,这个地方要狠心才出得了三界。这个狠心,说老实话,这是真正的慈悲,这是真实的智慧,千万不要白白的空过了这一生。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念阿弥陀佛,劝我们一生当中抱定一个希望,求生净土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7集) 199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