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如何是供养诸佛?-第828集




  法语:

  供养诸佛,第一是依教修行供养,这是最尊敬的供养。其次,以财供养,有两重意思。第一,跟佛一样能舍,把自己无始以来的根本烦恼——贪心、悭吝心,舍掉,拔除掉。第二,有福让大家去享,但是自己能力有限,供养佛,佛的能力是无边的,以佛的能力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。  

  节录:

  供养诸佛,有财供养,有法供养。对于佛,这两者都重要;两者之中,法供养为最。法供养,第一个是依教修行供养。佛所教导我们的,我们都能够认真的学习,认真去照作,这是对老师最尊敬的供养。

无量寿经(第21集) 1992/6  

  其次,是以财供养,以我们的财物供养佛陀。这里面有两重意思。第一个意思,我们自己跟佛一样能舍,把自己无始以来的根本烦恼,贪心、悭吝心把它舍掉,这个对自己的利益就太大太大了,把根本烦恼拔除掉了。第二个意思,我们将自己的财力供养佛,帮助佛菩萨教化众生,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「普皆回向」的意思。我有福,我这个福报让大家去享,我不愿意自己一个人享受。但是我的能力有限,我供养佛,佛的能力是无边的;我供养这一分钱,佛菩萨将这一分钱用在弘法利生上,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。

无量寿经(第21集) 1992/6  

  供佛一定要知道真正的意思,佛需要我们供养吗?不需要。我们用什么方法供养?依教修行供养,真供养佛。佛其他都不要,就是希望你依教修行,就是希望你这一生当中上上品往生,这叫真供佛。不但我们决定往生,往生还要提升品位。为什么?供佛,品位愈高佛愈欢喜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佛为什么欢喜?佛欢喜你真成就了,你成就了真正能度众生。佛不是为自己,也不是为你,是为一切广大苦难众生,你看又有一尊佛出来度众生。度众生的佛菩萨愈多愈好,这是佛真正喜欢,这叫真实供养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《普贤行愿品》读的人多,普贤菩萨也是讲「一切供养中,法供养为最」,第一句话就说「如教修行供养」,这一句很重要。一般大乘菩萨讲布施,普贤菩萨讲供养,以最极真诚恭敬心来修布施就是供养,我们能够如教修行,佛怎么教我,我就怎样做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29集) 2003/4/28  

  就像善导大师在《观经》注解里面讲的,「佛教我们做,务必认真努力去做到,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,决定不要违犯」,这就是依教修行供养。供养谁?第一个是供养法身,第二个是供养佛陀,第三个是供养自己,第四个是供养一切众生。全都供养到了,功德不可思议,利益等虚空法界,『最上施』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29集) 2003/4/28  

  普贤菩萨不说布施,他说供养,为什么?普贤菩萨认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所以不敢说布施,全是供养。这是什么?把自性的性德,恭敬心是性德,不是学来的,自性里头自然有。见性的人性德完全就露出来,所以他对一切众生是供养,一切众生是未来佛,不敢轻慢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92集) 2012/12/27  

  依《无量寿经》修行,就是模仿阿弥陀佛,虽然学得不能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,也有一点样子,也有几分相像,人家一看你,「阿弥陀佛来了」。那么你的父母,就变成佛菩萨的父母;你的祖先,就变成佛菩萨的祖先。佛门当中常说,「一子成佛,九祖升天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你这是真正供养你的父母、祖先,也是真正供养自己的真如本性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集) 1998/4/25  

  普贤菩萨告诉我们,一切供养当中,财供养不如法供养。但是世间人重视财,他有贪心。所以财供养是手段,法供养是目的。佛菩萨教化众生、利益众生,众生不认识佛菩萨,众生不知道佛菩萨真实利益,那佛菩萨也得随顺众生,「恒顺众生」,先用财布施给你;佛家所谓「先以利欲牵」,来接引、牵引你,「后令入佛智」,后令入佛智是法布施。所以财布施是手段,最后法布施是目的,给你真实的利益,给你无尽的利益,然后你才知道佛菩萨慈悲到极处,你才真正知道佛菩萨恩德之大,永远报答不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9/3/6  

  佛告诉我们一切世间众生,不仅仅是我们地球这个世间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,哪一个不想财富?哪一个人不想自己有智慧?哪一个人不想健康长寿?这是一切众生都在希求的;学佛的同修希求,其他宗教徒也希求。你能不能求得到?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这里面有理论、有方法,如理如法的去求,没有求不到,佛家常讲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你求作佛都能求到,何况世间这些名闻利养,在佛家看这鸡毛蒜皮,轻而易举,哪有求不到?你必须晓得理论与方法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9/3/6  

  理论是因果的道理,你得财富、得聪明、得健康长寿,那是果报,果必有因,你要修因,你才能得到果报。财富的因是什么?是财布施,这个世间人不懂。你有财布施给别人,愈布施你得的财富愈多。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,决不是他幸运,决不是他聪明,决不是他用手段,不是的;前生种的因殊胜,他这一生不管经营什么事业,他都会发财,他命里头有财。命里有财,前生种的因,要懂这个道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9/3/6  

  今天世界上,多数人还以为佛教是迷信,还认为佛教是个宗教,产生严重的误会,这样殊胜美满的教育,受到了很大的障碍。所以,我们今天以我们的心力,我们力量虽然是小,大家统统集合起来,这个力量就相当可观,努力来推展,把佛陀教育发扬光大,这就是供养诸佛。

无量寿经(第21集) 1992/6  

  大家读这一句供养诸佛,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,以为家里供个佛像,每一天香花水果去供养,这样供养一点用处都没有,除了你家里人之外,谁也没看到,看到也没用处。所以一定要晓得,我们宣传佛陀教育、推广佛陀教育,这是真正供养诸佛。对于过去佛、现在佛,我们这一分供养的心力做到了;对于所有一切有情众生,一切有情众生就是未来佛,我们把佛教育介绍给他,推荐给他,这是供养未来佛,都供养到了。

无量寿经(第21集) 1992/6

 

信解行证 行菩萨道-第40集


  「菩萨」是觉悟的人,这是一个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「觉有情」,觉悟的有情众生。有情是凡夫,我们都是有情众生。你觉悟了,你就成菩萨;你不觉,就成凡夫。凡夫跟菩萨,就是觉、迷不同的称号而已。觉悟的人,时时刻刻将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。所以你要想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首先你要能发现你自己的错误。发现错误、明了错误,在佛法里面叫「开悟」,这个人悟了,悟后起修。你知道错了,把错误改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

成佛之道 1999/11/26

  修学的方法,第一个阶段去读经,以读经为主,要把经念熟,最好念到能背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,起心动念,立刻就想到佛在经上怎样讲的?我这个念头该不该有?我这件事情该不该做?想到佛是怎么教我的。如果经要记不住,那就没有用处。所以经要熟,就是你时时刻刻记住佛的教训。第二个阶段,经熟了要求解,经里的意思要懂,要正确的理解,要圆融的理解。

弥陀要解演义(第9集) 1995/1

  我们理解不够深度,所以你不能落实;深解之后,你自然就落实了。落实是什么?你就做到了。你不是在读经,不是在研究经,在行经。把经教的理论变成思想,把经典的教训变成我的行为,你这才叫契入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9集) 2010/8/16

  所以,心里起心动念都要用经典来对照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,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的。所以,你要是搞清楚,这才能抓住,紧紧的抓住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4集) 1984/12

  用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的生活行为,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。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是智慧,这个人自觉,自己觉悟了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4集) 1984/12

  行菩萨道,就是我们过菩萨的生活,过一个觉而不迷的生活。要怎样才能办得到?要读经、要求解,要把经里面的教训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的生活就跟菩萨没有两样,就是觉者的生活。所以要读经、要求解,要把经中的道理会归到自性,要把经中的教训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,这叫行菩萨道,这就是菩萨的生活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80集) 1984/12

  你能把所学的都做到,落实在生活,你在生活上得利益,身心健康,烦恼轻、智慧长。落实在家庭,这家庭幸福;落实在事业,这事业顺利。你影响到你的邻里乡党,榜样做出来了,模范做出来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9集) 2010/8/16

  做模范给人看,让大家在日常生活、在工作里头,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,学做一个觉悟的人。唯有觉悟的人才能够放下一切,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,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叫行菩萨道,这叫真正学佛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77集) 2010/10/27

  一切时、一切处念念反省,永远不离开佛菩萨、祖师大德的教训。这样我们才真正与弥陀、释迦,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,同心、同愿、同德、同行。这个缘那就太殊胜、太圆满了,必定能生净土,必定能得上品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8集) 1990/4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