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发心是念念为众生,不为自己,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为一切众生念的,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众生而去的。为什么要去?因为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度化众生,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,学成之后倒驾慈航再来度化众生。可见得念佛求生净土是为众生,不是为自己。
节录:
发心是念念为众生,不为自己,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为一切众生念的,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众生而去的。为什么要去?因为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度化众生,学问能力都不够,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,去充实自己,学成之后倒驾慈航再回过头来度化众生。可见得念佛求生净土是为众生,不是为自己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4集) 1984/12
为众生,我们就要认真的念;为自己,懈怠还无所谓,个人的事情。我为众生,我不念,众生就多受一天苦难;我好好的念,众生就提早一天得福报。这是一个莫大的力量,推动我们认真的念佛,认真的求生净土。诸位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会放下万缘,提起正念,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正念,就是正知正见、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不但世间一切法我放下了,佛法也放下了,一切经论、一切法门统统放下,为什么要放下?不放下,这句佛号念不好;不放下,我这句佛号就拉拉杂杂夹杂许多东西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4集) 1984/12
我们念佛,平常讲很用功,纵然是一天十万声佛号,或者像黄念老,难得,一天十四万声佛号,如果他没有放下,去不了。并不是说每一个念佛人都往生,念佛人没放下他就去不了。世法佛法里头,只要有一桩事情没放下,他福报大,造的恶业少,他生天,或者又到人间来;如果他造的恶业胜过善业,他就到三恶道去了。这桩事情,灌顶法师讲得清楚,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经上讲得很清楚,上辈往生、中辈往生、下辈往生,下辈是同居土,中辈是方便土,上辈是实报土,上中下三辈往生条件是相同的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相同的。菩提心是觉悟。什么叫觉悟、什么叫迷惑?为一切苦难众生,觉悟了;为自己,迷了。我为众生里头还有一念为自己,你虽然觉悟,里头还有一点迷情在里头。不要小看这一点迷情,这一点迷情会把你整个觉心破坏掉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李老师在世常年讲经,他用醍醐做比喻,醍醐是天人的饮料,饮料当中最好的。他说一杯,如果这一杯醍醐里有一滴毒药放在里面,整个醍醐都变成毒药。这个比喻用意很深,就是你菩提心里头还有一点点自私自利那个心,那个心就是毒药,菩提心就是醍醐,那一点毒药掺在里头,醍醐就不叫醍醐,统统叫毒药,这个心念佛不能往生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没有私心的时候你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你念这一句佛号才跟阿弥陀佛相应,通了,障碍没有了。一丝毫的自私念头都是障碍。老实告诉你,不是小障碍,是大障碍。意思就是说,醍醐里一丝毫毒药都不能掺杂,要修自己纯净纯善的真心。菩提心是真心,不是妄心,用这个心来念阿弥陀佛,念久了,真的,会把阿赖耶念掉。阿赖耶是妄心,你久久不用它,它自然就淘汰了,不必刻意去断它,到时候自然没有了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为一切众生念佛,不是为自己;为明心见性而念佛,决不是求人天富贵,决不是求名闻利养。为明心见性,那就是为一切众生,为什么?一切众生是心性所现,也是心性所变,所以为明心见性,就是真正为一切众生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/24
佛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跟佛无二无别,决定是平等,没有差别的。为什么会有十法界的差别?迷悟不同,迷了才有差别;迷得深的在十法界里头地位就愈低,迷得浅的就比较高,完全没有迷惑的,这个人就成佛了;迷得最重的是地狱众生,比地狱众生轻一点的是饿鬼道的众生。十法界是迷悟造成的,迷的人造恶,悟的人修善。不觉悟他怎么肯修善?善是利益别人是善,利益自己是恶,迷的人利益自己,悟的人利益别人、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,这是大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99集) 2000/4/19
何以称为大善?他与性德相应。这种生活、这种行持可以明心见性,可以超越十法界,所以称之为大善。如果着相修福就不能够超越,修再大的福报也是小善,不是大善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念念为众生。早晨起来念佛为谁念的?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的,就是这么一个心,决不是为自己念的,决不求自己的安乐,求一切众生消灾免难,这是金刚智慧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99集) 2000/4/19
我们今天学佛了,听佛的教诲,随顺佛行,我们舍己为人,念念为一切众生服务,记住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。也就是说我为一切众生服务,什么都不求,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先自度而后度他。先转迷为悟,果报是离苦得乐,这是自己成就了。自成就之后,帮助别人,我自己要求生净土,我也要帮助一切众生求生净土。自己跟众生都要求生净土才行,我们慈心圆满,作善也圆满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/24
我到极乐世界,什么时候才能倒驾慈航回来度众生?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个面就可以了,你就有能力回到娑婆世界广度众生。为什么?你已经得到阿弥陀佛加持。像此地讲的,神通、神智、神明无极,究竟通彻,通达无碍,威神自在,你全都有了,统统具足。到这个世间,应以佛身教化众生你就能现佛身,像释迦牟尼佛一样;应以比丘身教化众生你就现比丘身,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应以什么身得度自然就现什么身,你没有起心动念。这是什么?这是自然现象反应的,众生有感你自然就应,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。一切诸佛、法身菩萨到这个世界来示现都是这个样子,跟这个世间人和光同尘。世间人不知道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个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不是意,所以这个不可思议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53集) 2011/3/31
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-第41集
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为基础,都是奠定在孝道的基础上。佛法也是以孝为基础,你看净业三福,这最高指导原则,第一句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孝亲尊师这是中国古圣自古以来特别推崇的,佛法也是孝亲尊师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1集) 2012/3/1
佛给我们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。《观经》上讲的那是基本的原则,不管你学哪一宗,不管你学哪一个法门,你决定不能违背,就是三福,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那个三条。基本预备的功夫,你没有这个三条,你依照佛这个方法修不成功。就好像盖大楼,那个三条是打地基,打基础,后来所给你讲的这是建高楼大厦。你没有根基那谈什么?基础里面第一个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,不孝亲决定不会尊师,孝亲是第一个条件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26集) 1990/4
真正知道父母的恩德,会孝亲、会报恩,这个人觉悟了。真正知道师长的恩德,能够尊师重道,这个人觉悟了。知道父母师长的恩德、父母师长对我的爱护,你能够体会到,这个人就是觉悟的人。他只要一觉悟,报恩的心就生起来了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这就是大菩提心,从哪里生的?从这里生的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98集) 1991/1
我们修学大乘,修学净土,求愿往生,要记住,往生基本的条件是三福。你要晓得信愿行三资粮,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,没有三福,哪有三资粮?三福第一个「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、修十善业」,你有没有做到?决心奉行这四句,不难。我们的信愿行从这个地方建立,这一生当中才能决定往生。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,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孝顺父母,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奉事师长,我们一生的成就,这两个人对我们的恩德最大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3集) 1999/3/27
佛法的教学最高的目的是教你成佛、成菩萨,根基就是在孝亲尊师,所以非常非常重要。父母对我们养育之恩,老师对我们有启发之恩。佛家所讲的法身慧命得之于老师,所以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、是相同的。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
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;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做?假如没有认真去做,你所学的佛法完全落空,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也不能往生。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,为什么?三世诸佛都是以这个为修行的基础,你没有基础,那怎么可以?没有一尊佛不孝顺父母的,没有一尊菩萨不孝顺父母的。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孝顺父母学起。许多念佛人疏忽了这桩事情,所以念佛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4集) 1994/11
凡是能往生的,这个基本条件他一定做到了。他知道孝顺父母,他知道尊敬师长,尊师重道,心地慈悲,一定能够持五戒修十善,这样的人才能往生。我们看到经典里面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佛都常讲的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如果三福这一条都做不到,那就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!念佛往生是要善男子、善女人。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这四句,非常非常重要,决定不能疏忽。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,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就不能够疏忽,你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4集) 1994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