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志愿无倦-第985集




  原文:

  「志愿无倦」,有所谓:「学佛一年,佛在眼前;学佛二年,佛在天边;学佛三年,佛化云烟」。这是说明发的心叫露水道心,这怎么能成就?不成就就罢了,我们造作一切不如法,给社会大众的口实,就要承担罪过。所以志愿一定要坚定,不能够疲厌。  

  开示:

  『志愿无倦』,「倦」是厌倦。世间一般人初发心的时候,那个愿好像挺坚固的,实实在在说,禁不起时间的考验。古人有所谓:「学佛一年,佛在眼前」,很诚心;「学佛二年,佛在天边」,距离远了;「学佛三年,佛化云烟」,没有了。这是说明什么?说明你发的心叫露水道心;露水很短暂的,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,这怎么能成就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  

  不成就就罢了,可是你不晓得后遗症可麻烦了!这个很少人想到。后遗症是什么?让社会大众看到你这种行为,对佛法生轻慢心、生毁谤心,这是由于我们自己做得不善,给别人造成口实,别人造许多严重的罪过,是我们引发他的、引起他的。我们有没有责任?不能说没有责任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  

  佛所教诲我们的,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做,给社会大众看到疑惑、毁谤,造种种口业,我们这个过失就该堕地狱了。古人所谓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。我们造作一切不如法,给社会大众的口实,我们就要承担罪过。所以志愿一定要坚定,不能够疲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  

  志愿一出问题,人马上堕落,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,古时候就不少,现在更多。现在人确实禁不起考验,稍稍有点不如意,他就不干了,他就走了。而真正修道人是天天在考试,人对你的考试、事对你的考试、物对你的考试,看你能不能通过?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外面人事物都在诱惑你,你对外头诱惑明了、通达,长智慧,再怎么诱惑,我如如不动,这是增长定功。天天都在诱惑,合你意思的,你受它诱惑就增长贪心;不合你意思的,它在外面诱惑你就增长瞋恚心,就会生起怨恨心,这是禁不起考验。你说你修道,那些魔王站在旁边笑话,假的不是真的;禁得起考验的,那是真的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所以这些考验的人事物,都要用真诚恭敬心感恩他们,没有他们,你的功夫怎样提升?你怎么知道你功夫得力?功夫得力就不受诱惑了,不受外面环境干扰,我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重要。他们所作所为各人自己负责,我不能代替他,他也不能代替我。业因果报无法逃避,只是来早来迟的问题,善因一定有善果,恶因肯定有恶报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《华严经》上佛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普贤的意思是一切众生本来是菩萨。我们有没有把一切众生当作菩萨来看待?一切众生真菩萨,不是假菩萨,我们自己的眼迷了,不认识;我们的心迷了,不知道每个人都是普贤菩萨,不知道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。我们对这个经教涉猎要不够深,不敢相信这句话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80集) 2013/4/28  

  有没有听过?听过,不敢承认、不敢接受。佛菩萨所说的真话,一字都不假,为什么我们不承认、不敢接受、不敢相信?原因是我们对经上的意思没搞清楚、没搞明白,才会产生这个现象;如果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直下承当,问题就没有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80集) 2013/4/28  

  凡是懈怠、懒散都是知之不足,章嘉大师所说的「大乘佛法知难行易」。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知的不足,那就要在知这方面下功夫,真精进求智慧。古人说得好,是真的不是假的,有道理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知就满足,一千遍念下来,他得三昧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如果是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一千遍,要怎么个念法?一天念三遍,一年差不多就接近一千遍。一天都不能缺课,每天念三遍就能得念佛三昧,能得清净心,清净心生智慧,然后再读这个经,里面意思就懂了。前面一千遍不懂意思,不要紧,不要着急,不必求解,只求清净心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清净心,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受外面六尘环境的干扰,清净心就得到。你要知道清净心是你自己本来有的,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,得到不要欢喜,得到不要骄傲,人人都有。一骄傲,这一欢喜,你的三昧就失掉,可惜!得来不容易,下那么大的功夫。这个时候如何保持它永远不要失掉它?你要能忍,决定没有傲慢心,决定没有嫉妒心,你真得道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  

  真得道的人,这个道就是三昧、就是智慧,三昧是得道的门径,你进了门。智慧是登堂入室,你得到真实的利益,真实的利益就是智慧。果然能保持,若干时日之后必然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自性般若智慧圆满现前,这叫成就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8集) 2011/2/18

你会不会转境?--第197集


  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顺逆境界都是善知识。《弥陀经》上讲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」,还要到极乐世界才诸上善人?现前就是诸上善人。怎么是诸上善人?我自己善,一切都善。成佛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岂不是境随心转。善心护持我的,他是我的善知识,是善人;恶意陷害我的,也是我的善知识,也是善人;转变在一念之间,一念觉迷!

早餐开示 1998/4/5  

  一念迷,就是六凡恶道;一念觉,超凡入圣。一真法界在哪里?一真法界在眼前,就在现前,问题是你会不会转。这个转变自他两利,也能够影响社会大众。社会一般人遇到这个境界,纷争,总有许多纠缠恩恩怨怨,一觉悟,什么都没有,一扫而光。

早餐开示 1998/4/5  

    没有能力转境界的时候,必定被境界所转,那就是自堕三途,这个麻烦就大了。为境界所转,诸位想想,焉能不起贪瞋痴?常常起贪瞋痴,我们就造三恶道的业因。天天造三恶道的业因,将来怎么能不去?这就堕三途。自己都要堕三途,怎能救度一切众生?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59集) 1984/12   

  从心里头改,心能转境。外面改决定改不了,无济于事。外面境界,你看了讨厌不高兴,改一改看得很顺眼了,但是你是从境界上改,不是从内心里面改,你还是迷而不悟,你解决不了问题,再好看的,看久了就讨厌,可见得外境改是改不过来的。内心里面如果真改了,就像佛菩萨一样,那真正是大慈大悲,不舍一人,为什么?他从内心建立的,他不是从外境上建立的。外境上建立的,决定不能长久,从内心里面建立才真正的长远;外境是不可能的,因为它有变化的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01集) 1984/12  

  纵然在这个世间吃一点亏、上一点当,让人家欺负,好事情,没关系,为什么?我要走了。无量劫来这些囉囉嗦嗦的债务,那总是要了,欺负我的人,这个帐了了,够了,骗我的人也了了,一笔一笔统统了了,我们这一生好去作佛,不再跟这些众生有任何瓜葛。所以,哪一个不是善知识?哪一个不是好人?帮助我消业障。诸佛菩萨耳目之中,没有不善之人,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,我们要学这个。不要看这个人是恶人,那个人是善人,这样自己堕落在是非善恶之中,这是轮回心、轮回法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75集) 1996/4  

  遇到冤家对头来骂你、侮辱你,这个时候正是考验自己的忍辱波罗蜜,考验自己一心不乱,这个境界,大风大浪现前,心地果然清凉自在,如如不动,知道我成功了。那个人是什么人?老师,来考试的,我一考,及格了。假如一看到那个现象,瞋恚心生起来,一考,不及格,失败了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9集) 1986  

  成就的人是怎么成就的?禁得起考验,天天在考,从早到晚,处处考,时时考,每碰到一个人都来考你一下,看看你行不行?来考你的当然都是老师,不是老师谁要考你?所以善财遇到的全是善知识,善知识就是老师,统统是老师。顺境来考我,逆境来考我,奇奇怪怪的境界来考我,我自己怎么样?一定要对外头境界了了分明,就增长智慧;如如不动,就增长一心不乱,增长你的菩提心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9集) 1986  

  蕅益大师讲得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用境缘把所有一切境界相全都包括在其中,这里头没有善恶,是平等相,一味平等。这些相为什么生起变化,我看到是善,你看到是恶;我看到欢喜,你看到讨厌?这都生在我们自己的心,这就是唯识所变,识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;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你才见到真相,一真法界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45集) 1999/6/17  

  善心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,恶心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是好人。我们可以从境界里面反过头来看自己的心,因为一个人看自己很不容易,看别人的毛病容易,看自己看不到。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,像照镜子一样,我看不到面孔,我照照镜子就看到了;我看不到自己心行的善恶,我看外面的境界,我看每一个人都是善人,每一个人都是好人,再回过头来,自己的善心才逐渐培养成就了。 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4集) 1998/7  

 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?说实在话,是从做人学起,如何能够用平等心、清净心跟一切人事来相处,从这里学起。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心变成清净、平等?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你只要老实念。念,靠自己力量不够,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你,十方如来加持你,自自然然,你在境界里面就得清净平等。清净平等是自性现前,那个时候不但你有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福德都现前了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62集) 1990/4  

  我们自己想一想,有没有把握往生?就想一想,我一天到晚看这些人、看这些事、看这些物,还有没有烦恼?还有没有喜怒哀乐?如果还有这个东西在,往生靠不住,没指望!真的念佛念到一切境界现前,我不起心、不动念,对什么样的人都是一个心: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那你决定往生。所以能不能往生不要问人,也不要问佛菩萨,问自己!自己比谁都清楚,这个重要。这就是背尘合觉的修法。这句佛号就是觉,离开佛号就是迷。你就想想这句佛号是多么的重要,一时一刻不能把它舍弃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3集) 1984/12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