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「看破放下」,修学最重要的纲领。看破,了解事实真相;放下,彻底的舍掉,自自然然的功德庄严。六波罗蜜中,般若是看破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都是放下。持戒是放下恶业,忍辱是放下瞋恚,精进是放下懈怠,禅定是放下散乱。
节录:
我学佛实在讲遇到好老师,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。老师教我,头一天头一句话教我「看破放下」。你看看佛门里头最重要的纲领,最重要修学的关键,见面就教给我。自己要懂,自己要真干。看破,了解事实真相,看破放下,彻底的舍掉,自自然然的功德庄严。这句话很难懂,功德庄严最明显的显示,烦恼轻,智慧长。经书从前看不懂,现在一看就明了;以前看的不晓得说什么意思,现在一打开无量义,这就是功德庄严。从前看到这些经书头都大了,现在看到很轻松,非常快乐,乐此不疲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
功是功夫;德,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,功夫到了你就得到了,得智慧不是得别的。得智慧就是什么?得明了,得看破,看破一定把你的放下又提升了。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看破,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你就晓得六波罗蜜里头两个最重要,一个布施,一个般若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
布施是什么意思?放下!布施就是舍,要舍得干干净净,就像六祖在《坛经》里面所讲的「本来无一物」。你只要有一物你就会惹尘埃,你一物都没有,什么惹尘埃?尘埃是烦恼,你有一物,你就有牵挂,你就有忧虑,你就有提心吊胆之处,你什么都没有了,你还有什么忧虑、牵挂的?你还有什么担心的?你还有什么害怕的?没有了。这个时候才真的心净则国土净,心安则身心安,心平世界平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
般若是看破,布施是放下。其实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统统都是放下。持戒是放下恶业,忍辱是放下瞋恚,精进是放下懈怠,禅定是放下散乱。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布施、一个智慧,智慧是看破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
看破是什么?确实《般若经》上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身心世界像梦一样,它确实是个梦,一点都不假。你放下执着,你第一个梦醒了,六道没有了,六道是一场梦,六道里头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见了,像梦中醒过来。醒过来,这还是一场梦,那是什么?四圣法界。四圣法界从哪来?无明来的,起心动念来的。不起心不动念了,这个梦又醒了,四圣法界不见了,痕迹都找不到。到哪里去?实报庄严土现前,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
一真法界,就是实报土,只是心现心生,没有识变,那个境界里头,完全是转八识成四智了。所以,一真法界里头寿命很长,没有老、病、死。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,自然就回到常寂光。回到常寂光,实报土就没有了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
所以初学的人,对这些很深的理没参透,信因果就好,真相信因果,肯放下。为什么?命里有的决定是有,命里无的决定是无,你无法强求。命里有的舍不掉,你这里舍了,那里又来了,愈舍愈多。怎么办?不要放在心上,根本就不予理会,一切随缘。命里头有财富,要知道帮助贫穷苦难的人、需要的人,财源滚滚就来了。来得愈多,我帮助愈多,我绝不把它存起来自己享受,那就错了,就完全错了;愈施愈多,大做好事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好事里头第一等好事,帮助众生觉悟,这最大的好事,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苦从哪来?苦从迷来的,什么都不知道,这个苦;乐从哪里来?乐从觉悟来的。破迷开悟是要戒定慧三学,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困难,困难你就一心念佛,一心念佛符合戒定慧三学。真信、真愿、老实念佛,这就是戒;心里只有一句佛号,没有杂念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怀疑,这就是定;定久了,定有一定的功夫了,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大悟。纵然不能够彻悟,大悟肯定有,大悟就能解决问题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,能不能往生,全在信愿之有无,全赖弥陀一乘愿海;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,全在持名功夫浅深。这句话我们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是在念佛多少。功夫深的人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,都拿到最高的品位;功夫浅的人,一天十万声佛号,要没有信愿都不能往生。这个道理要懂。功夫浅深说什么?总不外乎你放下了多少,你放下得多,功夫就深;你放下得少,功夫就浅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分别执着。对这个世间还有没有眷恋,还有没有情执,功夫从这个地方看见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六字洪名要把功夫念出来,当我们对眼前一切人事物起心动念,这就是烦恼习气。这个时候提起一句佛号,把这种妄想分别执着打掉,这叫功夫。古人所说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你觉悟得要快。第一念是个妄念,第二念是阿弥陀佛,让这个妄念不继续,不是一个一个接着来,真放得下!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一般人为什么放不下?他有顾虑,我放下了,我明天生活怎么办?他有这个考虑,他就放不下。真放下的人不管明天,不要去想它,明天还没到,想它干什么?过去已经过去了,别想它;未来没有到,也不想它。一切听其自然,自然才随顺性德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净宗的修学,我们全心、全身投靠阿弥陀佛,这是正确的,一切都交给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替我做主。我这个方法,是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章嘉大师传给我的,我接受了,我完全相信。所以一生佛菩萨安排,我们什么都不去顾虑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统统是阿弥陀佛安排的。我们在境界里头,最重要的提升自己智慧德能,在境界里面你学到很多东西。不被境界所转,自然就能转境界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
怎么转境?境界现前保持镇定,不受它干扰,顺境、善缘不起贪恋,逆境、恶缘不生瞋恚,保持你的平常心,就是清净平等觉。你就守住这句话,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,我一定是清净、平等、觉而不迷,这就对了,问题就解决了。这是真正修净土、真正学佛。所以这从果起修,阿弥陀佛是果,不是因,一生成就,「故皆得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」,没有一个不往生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1集) 2012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