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​​如何善事父母? -第389集



  孝,古人的解释是『善事父母』,这四个字解释的太妙了,关键就在「善」。什么才叫做「善」?这一个善必须要跟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连起来,第一章就给诸位说到一定要连起来看;否则的话,这个「善」字你就不懂。这个地方的「善」,就是止于至善。怎样才能止于至善?一个是心,一个是事。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,念念有父母;这个事上是念念都要照顾得到,这样承事父母。

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(第3集)

  古人有个比喻,你要是不知道如何叫「善事」,你就想想父母养你的时候,那种心情是什么心?父母亲照顾儿女,在你婴孩的时代,就是从出生到三岁,父母的心,尤其是母亲的心,全部精神贯注在小孩身上,小孩又不会讲话,又不懂事,稍一照顾不小心,不是受冻,就是生病了。这个时候「心」与「事」俱到,我们能以这个心去孝事父母就止于至善了。这是「善事父母」,这是做人的根本。

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(第3集)

  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告诉我们,世间没有佛,佛不住世的时候,现在佛不住世,「善事父母,即是事佛」,你能够孝养父母,你就是奉事如来,这话说得这么重。所以佛法彻始彻终是孝道、是师道。这是中国古代,中国文化跟印度佛教文化接触,水乳交融,没有发生冲突,道理在哪里?中国人讲孝道、讲师道,佛法也是孝道、也是师道,这一拍即合,没有冲突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47集) 2000/8/24 

  我们要不孝顺父母,就是不敬佛;我们要是忤逆父母,那就是害佛。这个罪,诸位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读过,十恶五逆。十恶五逆到什么地方去报?无间地狱。五逆罪里头第一个就是杀父、杀母,对父母不孝。学生读到大学,拿到硕士、博士学位了,瞧不起父母。为什么?父母没有念过书,轻视父母,认为自己知识、学问比他高得太多太多了。他学问是成就了,学位是拿到了,他的行为是大逆不道。果报,果报在阿鼻地狱、在无间地狱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83集) 2003/8/28

  佛陀的教诲,始于事亲。净业三福第一句话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佛教人从这里开始,也是到这里圆满。千经万论,长劫修行,到最后就是这两桩事情圆满,圆满就成佛了。你把孝亲尊师的道理搞清楚了,圆圆满满落实在你生活当中,落实在你处事待人之处,你就叫成佛了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46集) 2000/8/3

  就世间孝而言,落实《弟子规》就是做到「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」,这是尽了世间的孝道;就出世间孝道而言,佛弟子要更进一步,「养父母之志」。也就是说,「父母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」,要帮助今生的父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脱离六道轮回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;甚至要帮助生生世世的父母、师长、六亲眷属永离六道,往生净土,这才算是尽了为人子的出世大孝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2016/5/28

  在佛门之中,即使是出家了,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顾,可是孝养的形式与世间人不同。你能够认真修持,依照佛陀的教诲去奉行,以此功德回向给父母,父母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、善神的保佑,这是尽孝;若是你修行有成就,则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得到真实永恒的利益,这是大孝。因此,克实而论,佛法彻始彻终就是一个「孝」字而已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2016/5/28

  说到究竟处,佛指示我们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父母、皆是我们的老师。这个话初学的人很难体会,愈深入你就愈发现佛这两句话有道理。到什么时候你能够肯定接受?觉悟。大乘圆教初住菩萨接受了,完全没有疑惑了,认真奉行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46集) 2000/8/3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