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发菩提心就是一定要发作佛的心,我这一生要成佛。为什么要成佛?我要度众生,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希望他们都能成佛,跟我一样。要有这样的心、这样的愿,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。
节录:
发菩提心就是一定要发作佛的心,我这一生要成佛。为什么要成佛?我要度众生,我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希望他们都能成佛,跟我一样。你要有这样的心、有这样的愿,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7集) 2010/5/2
发菩提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经文当中看到,在「三辈往生」的经文里面,无论是上中下三辈,都是以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」为修学的宗旨,蕅祖在此地又特别以这个意思来劝告我们。信愿要真正的坚固,他老人家说了,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,这个「有」要坚定的有,这是决定得生的因素,所以在临命终时,十念乃至于一念都决定得生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13集) 1991
如果没有信愿,纵然将这句佛号念到『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铜墙铁壁相似』,这都是形容,『亦无得生之理』,那就是古人所讲的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,为什么?信愿不坚固。不坚固就是信心常常动摇,愿力不强,一时候想往生,一时候还想别的,这不能往生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,一定要认识清楚,所以『修净业者,不可不知』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13集) 1991
发愿太重要了,愿如果真正发了,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是自自然然能放下,称性的慈悲心,也自然流露。这种称性的慈悲心流露出来的现象,就是以一切方便法帮助一切众生认识这个法门、相信这个法门、修学这个法门,这个绝对不是故意做作的,是一种自然的流露,就跟弥陀、诸佛一样,佛怀念众生从来没有间断,念念希望众生欢喜信受这个法门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13集) 1991
我们发心要与佛一样,希望念佛的同修,我们心、愿、解、行都能够如佛无二,都能够像佛,那就是念念之中要受持这个法门。莲池大师在《疏钞》里面讲「受持」这两个字讲得很清楚,不但自己要接受,而且要全力的荷担,荷担就是要把如来宣扬这个法门普遍为一切众生推荐、介绍,这才是真正荷担的意思。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随时随地去帮助别人,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,这才是「受持」圆满的意思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13集) 1991
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习性不相同,可是诸位要晓得本性相同的。念佛成佛是本性里面的事情,习性里头有没有不要紧,习性里面有,当然更好,更快速;习性里头没有也行,为什么?本性里的事情。本性是本来是佛。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名号,这是本来的名号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9集) 1993/6
从这个地方我们也明白了,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,原来是这么一个事情;换句话说,无量法门都归自性,而念佛这个法门就是本性里面的事情。我们在古大德文字里面看到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,我们看得很多,看得很熟,但是不晓得为什么这个说法。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,原来统统归性德,见性成佛,都是回归到自性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9集) 1993/6
世出世间唯此一事真正是大事因缘,其他的全是小事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 「顺此信心,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,即是发菩提心也」。顺这个信心,从信里头起愿,从愿里头起行,这叫顺此信心。发出这一生当中要成佛、要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同生净土,这就是无上菩提心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98集) 2011/5/6
这个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,就是法身大士,这个心一发就成佛,菩提心是佛心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方丈室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菩提心才发出来。你就想想,神秀大师那一批人跟忍和尚几十年,有没有发菩提心?没有,你才知道这是真难。净土宗比它发得容易,净土宗只要你真信,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度众生,这个心就发了。所以这个文里头说,是又为净宗之殊胜方便,比起其他法门确实是方便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98集) 2011/5/6
所以很多很多人对于一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,感到无法解释,为什么?一定要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。这些阿公阿婆只有一向专念,没发菩提心,他怎么能往生?蕅益大师说出来,深信发愿求生就是无上菩提心。你要问这些阿公阿婆,什么叫菩提心,他不懂;什么叫直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,他都不懂。你问他这个法门相不相信?真信。想不想去?真想去,这就是发心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98集) 2011/5/6
真信、真想去就是无上菩提心,蕅益大师第一个说出来,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解决了。所以印光大师称《要解》,是《弥陀经》的注解第一,很多重要的意思古人都没有说,蕅益大师说出。譬如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?念佛成佛的,这古人没说过,也是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说过的。他确实指出来,真的有经文,我们一般人读经都疏忽了,没有注意到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98集) 2011/5/6
深信切愿不能迟,迟了将来就产生障碍,就有麻烦;赶快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,决定求生极乐世界。在这个世界完全随缘,住一天很好,住一年也好,无所谓,时时刻刻准备往生,这一点很重要。不要「我要等哪一天,等什么时候」,不可以,有这个念头就是烦恼习气夹杂,将来会障碍你往生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98集) 2011/5/6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77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