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《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》第673集



 

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-第673集

法语:

  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,以劳力奉事父母,很细心去照顾父母的生活,这是财布施;以我们的智慧,在日常生活当中,他们有些习气嗜好,我们都能想到,无微不至的伺候,这是属于法布施;能够使他安心、快乐,离开一切忧恼,是无畏布施。

  节录:

  学佛必须要从基础上奠定根基,根基在哪里?在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根。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体会到,今天所有修行的人为什么不能成就?功夫为什么不能得力?你把这个原因就找到了。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孝顺父母学起,你有没有尽孝道?从奉事师长学起,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,这四个字做不到,你在佛法上无论怎么精进,无论怎么用功,说老实话,你的功夫不会得力,你怎么可能有成就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38集) 1999/1/16

  我们初学的人,六度到哪里修?到家里头去修。怎么修布施?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,你以你的劳力奉事父母,这是布施。对父母应该讲供养,供养父母,很细心去照顾父母的生活,这是内财布施;照顾他,为他服务,伺候他。以我们的智慧,在他日常生活当中,他有些习气嗜好,我们都能想到,无微不至的伺候,这是属于法布施。劳力、财力的供养是属于财布施。能够使他安心、使他快乐,离开一切忧恼,是无畏布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38集) 1999/1/16

  佛教徒应该认真遵循《弟子规》的教诲来实践,这样就能具体落实「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」。尽孝并不是你给父母多少钱就算尽孝了,而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护父母、恭敬父母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,从早到晚都要尽到对父母的孝敬,能够这样侍奉父母的人是有大福报的人。因为父母是自己的恩田,也就是对我们有恩的人,如果能够恭敬供养父母,那么我们就种下了很大的福德种子,这些善因将来会结成很大的善果,带给我们长久的福报与快乐。对于在外工作的人,一有时间就应该回家看望父母,让父母的心得到安慰。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,好好尽到为人子女的本分。当你能够对父母尽孝,你的子女学会了,将来他会对你尽孝,这里面是有因果关系的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学佛的人不能眼高手低,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佛法,明白很多道理,就觉得了不起,乃至看轻父母,认为自己的见解比父母高,父母必须听从自己的话,甚至于疏忽了对父母的孝顺与恭敬。要知道,学佛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对父母尽孝,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。孝道是做人的根本,人都做不好,还能成佛吗?这是不可能的事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《华严经疏》引《大集经》上的话:「世若无佛,善事父母;事父母者即是事佛,父母于我为先觉故。」所以孝养父母的功德很大,堪能与奉事佛陀的功德相比。古代大德说:「堂上有佛二尊,恼恨世人不识」,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佛,可惜世间人不认识。「不用金彩装成,非是栴檀雕刻」,这两尊佛不需要黄金作身,也不是檀香木雕成的。「即今现在双亲,就是释迦弥勒」,你现前的父母亲就是释迦佛、就是弥勒菩萨。「若能诚敬于他,何用别求功德」,如果你对父母非常诚敬,你不必向外去攀缘求功德。这是很重要的开示,可惜现代学佛的人往往不知道这个道理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除了奉养父母之外,《弟子规》里面还说到必须规劝父母改正过失。如果父母言行思想有错误,作子女的人必须要和颜悦色,以柔和的言语来规劝父母改过。如果父母不听劝告,也不能就此放弃,遇到父母心情好的时候,必须再度规劝,甚至以真诚的感情来打动父母改过。如果父母因此而生气,甚至于打骂,作为子女的人也要忍耐,不能因此而埋怨父母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佛在经上说,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很大,子女即使以一百年的时间,将父母扛在双肩上,走到哪里都带着父母,给予父母一切最好的供养,也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。但是,如果子女能让父母放弃错误的思想见解,放弃不道德的恶行,转变成为思想正确、积德行善的人,那么子女就是已经报答了父母的恩德。这是因为错误的思想、恶劣的行为会使父母来世堕入恶道受苦,为了拯救父母免于恶道受苦,子女必须帮忙父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,弃恶扬善、改邪归正,这是更大的孝行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  就世间孝而言,落实《弟子规》就是做到「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」,这是尽了世间的孝道;就出世间孝道而言,佛弟子要更进一步,「养父母之志」。也就是说,「父母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」,要帮助今生的父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脱离六道轮回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;甚至要帮助生生世世的父母、师长、六亲眷属永离六道,往生净土,这才算是尽了为人子的出世大孝。

浅谈佛教徒如何尽孝 2016/5/28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