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「功」是修行的功夫,「德」跟「得」是一个意思。持戒有功,清净心是德;修定有功,开智慧是德。何以持戒精严而没有功德?自己持戒很好,看到别人不持戒心里就不痛快,这人破戒,那人犯戒,清净心得不到,只有修福德没有功德。
节录:
「功」是你修行的功夫,你下了功夫你一定有所得,功德这个「德」字跟得失的「得」是一个意思。持戒有功,清净心是德;修定有功,开智慧是德。如果你持戒持得很严,你得不到定,你的戒就变成福德,就不是功德。为什么?里头没有功。何以持戒精严而没有功德?自己持戒持得很好,看到别人不持戒心里就很不痛快,这个人破戒,那个人犯戒,你的清净心得不到,你只有修福德没有功德。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5集)2001/9/24
如何持戒修成功德?六祖惠能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不见世间过,你自己修的是功德。你还见世间过,你对于一切世出世间法还有妄想分别执着,你所修的全是福德边事。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你修的点点滴滴都是功德,差别在此地。功德能帮助你得定开慧,能帮助你明心见性,了生死、出三界,福德最大的只是人天福报。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5集)2001/9/24
由此可知,佛法没有别的,戒定慧三学而已,戒是手段、是方法,定是枢纽,智慧是目标,我们用持戒的方法达到清净心,这个重要。有些人持戒好像非常严格、谨慎,但是他得不到定。为什么?自己戒行不错,五戒十善修得很好,看到别人不持戒他就生烦恼,轻慢别人。诸位想想,真正会修禅定的人得的是什么?得清净心、得定;这一位修戒律的人、持戒的人他得什么?他得的是贡高我慢、轻视别人,他得这个,得烦恼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9集) 2010/8/31
你看看,不持戒没烦恼,持戒得烦恼,错了!不持戒对人还挺恭敬,一持戒对人一点恭敬心没有了,那些人不如我。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教错了?佛没教错,是我们自己错用了心,不会用心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9集) 2010/8/31
所以真正持戒,一定要从《弟子规》下手,先修礼敬。你看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普贤菩萨第一个教给我们修礼敬,「礼敬诸佛」。人人都是佛,一切万物无一不是佛,这个礼敬才能修得圆满。要学善财童子,善财童子心目当中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,凡夫只我一个,他修成功。我们今天修不成功是什么?是个错误的念头,佛我尊敬他,除佛之外都是凡夫,跟我差不多,还有很多不如我。这种心态,他修行一辈子修不成功,比善财童子差远了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9集) 2010/8/31
善财童子用真心,不分别、不执着,我们今天修戒定慧是用妄心,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怎么修都修不成功,道理在此地。为什么?对别人没有恭敬,就是对自己不恭敬,为什么?自他不二。把别人都看作是佛菩萨,这是对自己恭敬,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有成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9集) 2010/8/31
所以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,只戒自己,不戒别人。为什么不戒别人?没有别人,哪有别人?只有自己。小乘戒独善其身,没有人看到的地方,我应该怎么做法;大乘戒律入众,跟别人相处,我应该要怎么做,没有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。要求别人怎么做,这不是佛法。这一点诸位要记住,这是佛法跟世间法不相同的一个所在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64集) 1990/4
佛法是求自己,不求别人。我求我不杀生、不偷盗,我没有要求别人不杀生、不偷盗。每一个人都接受佛的教育,每一个人各个自己能遵守戒律,这天下就太平了。所以他只见自己的过失,不见别人过失,只律己,而不律人。所以这个修行方法,功效非常显著,因戒得定。假如我的戒律持得很好,我看这个人也犯戒,那个人要破戒,看到心里头很不平,生气。诸位想想,你怎么会得定?你永远不能得定,你的心清净不下来。不看别人,只看自己,心就定下来了,定才能开智慧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64集) 1990/4
所以你要问,为什么不说别人过失?说别人过失,你永远不能得定,你的损失太大了。你念佛的时候,你看别人过失,你决定不会得一心不乱;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,标准再放低一点,功夫成片就得不到。功夫成片得不到,换句话就是,往生没指望了,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了。所以六祖给我们讲的那个话,那真正是宝贵的教训,决定不能忘记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」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64集) 199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