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谦」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-第701集
法语:
「善事阴功,皆由心造。」修善不一定需要钱财,谦虚就是善、就是德,善恶、祸福在一念之间。谦能保持善果,不但能保持自己的功德不失去,而且成就无量无边功德。谦卑与法性相应,法性是常住不变,与法性相应是真修;骄慢与无明、虚妄相应,与无明相应是假修。
节录:
一切众生是自己,这就是法身薰习。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,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,在一切法事里面,甚至于读经、念佛,末后我们做回向,回向是什么?回向就是以法身薰集。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国土」,佛国土是一切诸佛剎土。我所修积的功德,为谁修积的?为庄严一切诸佛剎土,庄严一切诸佛剎土是庄严法身。我们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,为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这就是法身薰习。
地藏经玄义(第8集)1998/12
法身薰习怎么会不证法身、不成佛果?无明薰习就很糟糕,决定逃不出六道轮回,法身薰习决定超越十法界。你才知道转这个念头是多么重要,这个念头一转就超凡入圣。虽然超凡入圣,自己跟众生相处决定是低姿势,决定是谦虚卑下,才能与法身相应;如果是高姿态,就与烦恼相应,与无明相应。
地藏经玄义(第8集)1998/12
诸位要晓得,谦虚卑下是与法身相应,法身能现饿鬼、地狱、畜生,这是卑下到极处。法身清净、法身平等,稍稍有一点高下之心就不平等。谦卑,不但能够保持你自己的功德而不失,而且成就无量无边功德。怎么成就的?谦卑是做给一切众生看,是劝导他放弃骄慢心,不是用言教,用身教做出来给你看。你觉得骄慢,你觉得你很伟大,许多人称赞你、歌颂你,殊不知谦卑的人比你更伟大?
地藏经玄义(第8集)1998/12
你那种骄慢伟大,别人赞颂是一时的。谦卑,人家赞叹的时间永久,果报不一样。什么原因?一个与无明相应,与虚妄相应,他怎么能持久?一个与法性相应,法性常住不变,所以他能恒久。与法性相应是真修,与无明相应是假修,这个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。
地藏经玄义(第8集)1998/12
世出世间的圣人,教我们要积阴德。什么叫阴德?阴就是不让人知道,我们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不要让人知道,不要让人赞叹,我们自己的姿势愈低愈好。做再大的功德也等于没有做一样,自己对一切人谦恭卑下,这个好,我们自己积的功德能够保全,保全将来果报就大了,就殊胜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集)1998/5/2
实实在在讲,我们无论是在世法佛法,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贡高我慢,不知道谦虚,不知道尊敬别人,所以无论在学业、道业难得有长进。《周易》谦卦,是六十四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,这一卦谦卦,「谦受益」,世出世法都不例外。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五)(第5集)2001/8/15
我们修行想有个结果,这个结果不外乎三方面:第一个断恶修善,第二个破迷开悟,第三个转凡成圣,能不能成就都在「谦敬」。你能够学会谦虚恭敬,你都能够得到;你要不知道谦虚、不知道尊敬别人,无论你怎么精进,你怎么用功,你怎样苦学,你都不能成就。什么原因?业障障住你,这个业障就是傲慢,就是自尊自大、自以为是。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二五)(第5集)2001/8/15
不能有一点点傲慢的习气,世间法都不许可,那佛法怎么行?世法里头,孔子所说的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」,你就完了,带一丝毫骄慢、嫉妒那个念头,你的功德完全毁掉,这不能不知道。你看哪一尊佛菩萨不谦虚?哪一尊佛菩萨有傲慢的习气?没有,一个都找不到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74集)2010/10/24
现在我们社会人好争好胜,不肯让别人,我们看诸佛如来那么样的谦虚,那么样的推让,把所有功德都推让给阿弥陀佛,赞叹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其实我们学经教学了很久,这个道理事实真相,我们都了解,佛佛平等,决定没有高下,为什么?他所证的是平等法,我们想到他能够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这就平等了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84集)2011/4/23
《金刚经》上说:佛度无量无边众生,末后说了一句,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」。什么原因?众生是自己觉悟,自己度自己,不是佛度他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佛只是给我们作增上缘而已。所以佛不度众生,佛都度不了众生,我们人哪里能度众生?没这回事情,讲不通的。众生之得度是自己得度,自己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豁然大悟,他明白、他懂了,懂了之后,自己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德相又恢复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85集)2000/4/22
你们想想到底是谁度谁?如果说佛能度众生,我们何必要修行?我们不全都得度了吗?所以应当要知道事实真相,佛不度众生。佛指引我们方向,指引我们一条道路,路是要自己去走的。你自己不肯走,佛是无能为力,不能帮助你。由此可知,佛的谦虚、恭敬是真实的。世出世间法都是从谦敬当中成就的,不谦虚,傲慢,没有敬意,贪瞋痴慢全都起来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85集)2000/4/22
所以佛眼睛看这个世界,这世界是什么?「梦幻泡影」。佛看时间,「如露亦如电」,电是闪电,剎那生灭。这两句话是诸佛菩萨的宇宙观。这一种观察是正确的,一丝毫迷惑都没有,所以他永远保持清净心,永远保持着平等心,从清净平等里面生起大慈悲心;以种种不同善巧方便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恢复自性,就如此而已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85集)2000/4/22
这就是佛家的事业,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,自己决定没有名闻利养的念头。诸位想想,如果有丝毫名闻利养的念头,或者是求别人恭敬的念头,他就有我执,他就是凡夫,就不是圣人。凡、圣就在这一念之差。凡夫有执着,凡夫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,圣人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我们要细细去参究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85集)2000/4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