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放逸一定具足慈悲喜舍-第762集
法语:
不放逸一定具足慈悲喜舍,换句话说,一定具足布施、忍辱、智慧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善根。慈悲喜舍和不放逸,这是得一切智的根本。不放逸是什么?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认真,不能随便、马虎。
节录:
求无上慧,「以四等不放逸五法为根」,四等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大师跟我们讲慈悲喜舍还要加上不放逸,不放逸就是精进。我们在经教里面常常看到世尊常说,菩萨善根只有一条:精进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933集) 2003/1/12
世间善根有三,就是世间法,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三善根生的,就是讲的无贪、无瞋、无痴;佛法的善根只有一条,精进。但是诸位要知道,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,换句话说,精进一定圆满具足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用清凉大师在此地开示的话来说,不放逸一定具足慈悲喜舍。换句话说,一定具足布施、忍辱、智慧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善根。菩萨上求佛法,下化众生,求无上正等正觉,根在此地,我们不能不知道,知道之后你才晓得怎样修学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933集) 2003/1/12
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,慈悲喜舍跟不放逸(就是精进),这是得一切智的根本。我们如果要想求得一切智,诸位知道这个一切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用中文翻译是无上正等正觉,根在此地;在慈悲喜舍,在不放逸。他不用精进这两个字,他用不放逸,用意都很深。不放逸是什么?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认真,不能随便,不能马虎;放逸是很随便、很马虎。用不放逸这个话来说,提醒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都要认真,不可以随便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933集) 2003/1/12
放逸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懒散,懒惰、散乱,精神、意志都不能集中,纵然天天读经、天天听教,也不容易得真实利益。什么原因?只是做形式,没有实质,不是真的想修。真的想修的人,是真想改过自新,这种人是真修;没有意思改过自新,天天在形式上做,做一生都没有用处。那就是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的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遭什么轮回。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,这样的事实不能没有警觉,没有警觉你还是搞六道轮回!修行,我们这才了解,怎样把轮回心换成菩提心,这才是根本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47集) 2003/11/16
度众生的愿要发,为什么?这是我们修行证果的动力,它在推动。学佛的人,对世间名利、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都舍弃了,什么力量在推动他?就是愿力。世间人为什么拚命去工作?有利可图,有名位可得,他才拚命去干。如果说你去工作,没有利可得,没有名可得,你还会去干吗?不干了,人就懈怠懒惰了。
地藏经玄义(第19集) 1998/12
佛菩萨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统统都舍掉,为什么还在拚命去干?世间人看到说,这是傻瓜,这么傻!殊不知他推动的动力是愿力,就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个众生包括自己。之后才落实到三桩大事:第一桩是断烦恼,第二桩是求学问,第三桩是转凡成圣,这是佛法三个目标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就是转恶为善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就是转迷成悟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就是转凡成圣。要达到这三个目标,除了愿力这个大动力之外,还有什么力量能够推动?
地藏经玄义(第19集) 1998/12
你今天不能断烦恼,抵不过烦恼习气,你不肯学法门,懈怠懒散,都是没有第一愿。真正发这个第一愿,你还敢不去做吗?我们自己早一天成就,众生就早一天离苦,早一天享福;我们自己迟一天成就,就是让一切众生多受一天罪。不是为自己,为自己可以懈怠、可以懒散、可以不干,为一切众生,你看芸芸众生这么苦,他们离苦得乐靠谁?靠发菩提心的这个人。
地藏经玄义(第19集) 1998/12
发心是念念为众生,不为自己,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为一切众生念的,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众生而去的。为什么要去?因为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度化众生,学问能力都不够,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,去充实自己,学成之后倒驾慈航再回过头来度化众生。可见得念佛求生净土是为众生,不是为自己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4集) 1984/12
为众生,我们就要认真的念;为自己,懈怠还无所谓,个人的事情。我为众生,我不念,众生就多受一天苦难;我好好的念,众生就提早一天得福报。这是一个莫大的力量,推动我们认真的念佛,认真的求生净土。诸位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会放下万缘,提起正念,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正念,就是正知正见、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4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