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感化他人?-第772集
法语:
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把它兑现、落实。如何能把恶人变成好人,把邪知见的人变成正知见的人,把造作罪业的人变成修福的人。我们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去对待一切人,再恶劣的众生也会被感化。不能感化,这是真诚当中还存有自私,是自己做得不够,要反省、要改过。
节录:
佛在经上常讲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兑现、要落实。世间有一些做恶的人,做恶的人我们不要,开除了,不要他了,这是不是办法?不是办法。你如何能把恶人变成好人,把邪知见的人变成正知见的人,把造作罪业的人变成修福的人,你成功了,这是教育。我们不嫌弃恶人,恶人不能回头,我自己做得不好,我自己做得不够,我没有能感动他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5
人能够常常回过头来检点自己、反省自己,在中国古大德里面第一个榜样,这是历代都尊崇的,舜王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舜王他在年轻的时候,那个生活环境多么恶劣,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,都是天天在自己反省,改过自新。到最后把他一家人,他的后母,他后母生的儿子,全都感化过来;不但感化一家人,感化他的邻里乡党。以后这个事情被尧王知道,尧王佩服,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,这是大圣人。所以尧王召见他,把两个女儿嫁给他,王位让给他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52集) 1998
再恶的人,行为再不好的人,我们对他愈要真诚,希望他回头,希望他改过自新,希望他能够脱离恶道,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超越十法界,总希望一切众生,在这一生当中,个个作佛、作菩萨,要有这样的心肠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5
我们什么态度?没有别的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用这个心去对待一切人,就没错了。再恶劣的众生,佛家讲一阐提,也会被感化。不能感化是你做得不够,你真诚里头还有自私,那就不行了。在事实上、事相上面讲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」,就行了。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没有自己的成见,这个很重要。我自己要怎样怎样,错了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5
普贤菩萨教导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不要要求众生随顺我,要求我恒顺众生。连诸佛如来也没有要求众生恒顺他的,他教导众生恒顺法性、恒顺性德。诸佛所示现的,诸佛所说的,全是性德。性德是自己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,中国老祖宗也讲性德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全是性德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2集) 2012/11/24
随顺性德,不亦悦乎,在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如果违背性德,随顺自私,自私的心患得患失,没有得到,想得到它,得到之后唯恐丢掉,这个心哪来的乐?这个心只是忧患,患得患失,很累、很苦,放不下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2集) 2012/11/24
菩萨何以能放下?菩萨知道外面一切相是假相,没有一样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所以他对于一切法没有得失的心,有,很好;没有,也很好,所以他心得自在,他心里头没有牵挂。遇到大乘佛法,大乘佛法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,全是性德,无比的欢喜。大乘佛法里头遇到净宗,遇到信愿持名,他得随顺忍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2集) 2012/11/24
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自己,是一个整体,在这一个整体里面确实是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那是真的,是事实真相。为什么会有障碍?障碍就是一切众生虚妄分别执着,迷了才有障碍,悟了没有障碍。迷了处处成障,悟了的人是事事无碍。悟了,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;迷了,才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他不晓得有多少相!这里面就起无量的分别、无量的执着,是无量的烦恼、无量的痛苦、无量的业报,搞这个东西,很可怜!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85集) 1984/12
一定要做自己认真去反省的功夫,不怨天尤人,过失决定在我自己这边。为什么?外面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那有什么问题?问题决定在自己这边,这是佛法讲的大道理。你明白这个大道理,你才能肯定修行从哪里修?修行从自己起心动念处修。念要纯正,念不能有一点邪恶,有丝毫邪恶掺杂在其中,纵然你成就,你也不能保持,你成功保持不久,最后还是要失败。如果你果然是真诚、清净,虽失败,后来会成就;你的失败是暂时的,你最后决定成就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52集) 1998
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教学成功了,孔子教学成功了,我们的教学失败了,什么原因?释迦、夫子他们做到了,先做到然后再说人家相信,也愿意跟他学。我们今天读了这些经典,会说会讲也会写,讲得天花乱坠,著作等身,没人相信你,没人愿意跟你学。为什么?没有做到。顺心的事还贪恋,不喜欢的事还会发脾气,这就不是真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91集) 2011/2/19
所以我们自己要多想想,教学要能成就,你不能不学圣人。今天要对社会做出贡献,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从自己一身做起。周边的人不能感化,天天要反省,天天要忏悔,天天要改过。古大德的经验,三年,肯定能感动人。你这个团体,人人都能做,这个团体同心同德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91集) 2011/2/19
改过就是进步、改进,你不改,你怎么会有进步?改过就是进步。所以能够指出我们的缺点,告诉我们缺点,这个人是善知识。很多我们自己缺点自己不知道,别人看出来了,别人给我们指出,我们非常感激。帮助我们改过,帮助我们进步,帮助我们向上提升,那是我们的恩人,我们一生都生活在感恩之中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5
真有智慧,真有功夫,纵然一句话不说,自己默默的在生活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总有一天你能够感化你周边所有的人物,让他们恍然觉悟。所以我们要行正道,可不能再住邪道。无量劫来就是住邪道,这个心安住在自私自利,安住在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邪道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11集) 2000/5/31
不管妄念,妄念自消
念佛人,我们通常在一块共修念佛,特别是在止静的时候,止静的时候佛号停住了,坐下来,虽然佛号停住,心里面佛号不能断。口里面不出声音,心里佛号依然不断,这是功夫得力。假如在这个时候,常常有两种现象,一种昏沈,这一止静坐下去,坐不了两分钟就打瞌睡,这是业障。另外一种叫掉举,就是一坐下来,这心里头妄念很多,七上八下,心定不下来,这都是属于业障现前的相。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13集) 1992/12
有些人说,我不念佛的时候还不会,这一念佛愈念妄想愈多。其实你这个想法恰恰是错了,你不念佛的时候,妄想本来就是这么多,是什么?是你没有念佛,你没有觉察,没有觉察,这一念佛就豁然发现了这些东西。所以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念佛念来的,这个要知道。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13集) 1992/12
发现之后也不要怕,继续去念,对于妄想不要去理会它。反正是妄想它起它的,我的精神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,不要理会妄想,知道这个妄想没有什么妨害,不管它,不理会它,这样子慢慢妄念就少,这个佛号功夫渐渐就得力。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13集) 1992/12
注意力全部精神贯注在佛号上,这叫做功夫。你妄念一天比一天减少,你念佛就有进步,这就是非常好的境界,几时念到这个妄念没有了,这就是功夫成片。妄念虽然没有了,烦恼并没有断,这叫功夫成片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50集) 1984/12
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,有能力伏烦恼了。也就是一天到晚,你一句阿弥陀佛不中断,你虽然有烦恼,烦恼不起现行,这一句佛号把它控制住。对外不起贪着,因为你整个注意力都在佛号上,里面虽然有烦恼也不起作用,都被这一句阿弥陀佛压住。古人比喻是石头压草,虽然没断根,压住了,它也暂时不起作用,有这样的功夫就决定得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14集) 1997/1
唯独念佛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里只有这个法门带业往生,只要你把烦恼伏住就行了,不必断。诸位要晓得,断烦恼难,伏烦恼我们可以做到。我们一生做到伏烦恼没问题,我可以说人人都能做得到;断烦恼,那就不见得每个人能做到,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50集) 1984/12
真正用功的人,念个五年、十年,大概在一支香里面可能还有二、三个妄念,那功夫就相当不错。我们这长香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,就是一个半小时念佛当中还会有二、三个妄念;要是一个妄念都没有了,这个念佛功夫总在十年以上,真正有功夫。如果我们念佛已经念了十几、二十年,一支香里还有几十个妄想、几百个妄想,就晓得我们念佛从来没有认真用过功夫;认真,不可能有这么多妄念存在。念佛如果不能把妄想伏住,往生就有问题,就相当不容易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2集) 1984/12
也有人念了三年五载,烦恼还是一样多,跑来问我:「不行!我搞了好几年,还是这个样子。」那我就老实跟他讲,我说:「你虽然念佛,一定不老实。」怎么不老实?你念佛里头夹杂着贪瞋痴慢,你想想对不对?如果里头没有夹杂贪瞋痴慢,你有三、五年工夫,一定得力,一定有很好的境界,最怕的是夹杂。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14集) 1997/1
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又想升官发财,这怎么行?这办不到的。你这种搞法,你的心永远不会清净。所以一定要把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统统放下,不再搞生死轮回,太可怕了。人生太苦了,一定要觉悟,要舍弃掉,你这一句佛号功夫就得力,就能够念得好。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14集) 1997/1
也有人问,要怎样把妄想消灭?如果你想消灭妄想,就又多了一个妄想,不但妄想没消灭,又增加一个妄想。刚才说,不要理它就好。但是这里面还是有方法技巧的,方法就是要把世缘看淡,所有一切妄想从哪里来的?从分别执着来的。执着就是放不下,这个东西要命。有一位同修说:我其他的都可以放下,我那个孙子放不下。那完了!你只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你就没有办法脱离轮回。放不下的那桩事情就是一根锁鍊,把你栓在这个地方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2集) 1984/12
最难舍的是亲情,像刚才讲的,他孙子放不下,亲情!真正要想爱护家亲眷属,那你就决定求生净土,到西方世界成佛成菩萨,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一道,你都有能力去照顾他,这叫真正爱护。你不能作佛、作菩萨,你是个凡夫,你能够看到他、爱护他,不过短短的几十年而已,过了之后,你就无可奈何,这叫爱吗?这不叫真正爱护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2集) 1984/12
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多,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就有能力很快的回到这个世界。这个世界不但这一生的父母我们能照顾,我们有过去生,过去还有过去生,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姊妹眷属,在那个时候你统统都认识,统统都明了,你有能力帮助任何一个人,这叫真正的爱护,永远不舍弃!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2集) 1984/12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要看破!看破之后,你自然就能放下,你这个念才能达到净念;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你那个念就不是净念。不是净念,换句话说,你在这个法门里面,这一生当中又种一次善根,没有成熟,不能往生,就跟过去无量劫来一样,生生世世种善根。真的放下,彻底放下了,你的善根成熟,你这一生决定得生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2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