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一向专志,庄严妙土-第784集



  法语:

  「一向专志,庄严妙土」,妙土一般是指极乐世界。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地方也是妙土,是相似的妙土,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的妙土。一向专志,能庄严妙土。只要能做到一向专志,我们现在这个土就变成妙土,境随心转!

  节录:

  「庄严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美好,美好到极处。本经我们读到的「一向专志,庄严妙土」,妙土指什么?一般人听了,这个一定是指极乐世界。你只说对了一半,还有一半在哪里?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地方就是妙土。你那个境界一转过来,这个地方就是妙土;虽不是真实的妙土,给诸位说,相似的妙土。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的妙土。一向专志,这一句是能庄严,只要你做到一向专志,我们现在这个土就变成相似的净土,就变成妙土,境随心转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
  东晋时代,远公大师在江西庐山,建东林念佛堂。在当时他们在那边念佛修行,他那边就是妙土。为什么?每一个进去的人,都是一向专志。我们本经讲的修行方法、修行的要领,「一向专念,阿弥陀佛」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他居住的环境就是妙土,就是净土。正是古大德所说的:「心净则土净」。这一个道场,人人都是清净心,人人都是忆佛念佛,他这个道场怎么会不变成净土?种种殊胜庄严、种种瑞相自然现前,感应不可思议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
  六道怎么来的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变现出来的。如果没有执着就没有六道,你还有妄想、分别,没有执着,就没有六道。有妄想,分别也没有了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十法界是妄想、分别变出来的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,你就进入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妄想,那个妄想很薄,已经不太碍事,但是还要断掉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
  妄想就是无明,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「四十一品无明」,统统断尽,那就圆满成佛。这是佛给我们说明,六道、十法界是怎么来的,假的!能变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是假的,所变的境界哪里会是真的!六道、十法界都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要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,错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
  我们今天看到这一切是非从哪来?不是外头的是非,不是人有是非,我们自己心里有是非。我们看到一切有善恶,不是外面境界有善恶,是我们内心有善恶。你能够回过头来向自心求,觉正净统统得到了。你要到外面境界上面去求,永远没希望。所以佛法教你回头从内心去寻求,从内心里面去用功夫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9集) 1989/1

  心本来清净的,六祖所说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你有个欢喜,那欢喜就是一物,欢喜就把你的心染污了;骂你几句,你就瞋恚了,瞋恚是一物,也把你的心染污了。所以你心一动就染污了。如何能在一切境界里头如如不动,对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?镜子不动,镜子不染,所以佛法将我们的心比作镜子,叫大圆镜智。你看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,用圆满的镜子来做比喻,我们修行就修的这个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30集) 1986/1

  为什么把世间不相干的事情,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?一定要学清净,清净有这么样的好处,真正知道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前途是一片光明。世间不管什么事情,听到也好,看到也好,统统不要放在心上,见如不见,闻如无闻,时时刻刻保持你的清净心。人家可以做到,我们也能做到;做不到,心还是不清净。统统放下,什么都不要管,这样才行。什么时候放下?现在就放下,根本就不要理会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
  心清净,身自然就清净,语也清净了,三业清净。我们看这个画的佛像,佛顶上圆光上面常常有三个字,这三个字是用梵文写的,它的发音叫「唵、阿、吽」。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?身、语、意三业清净。清净就是佛,所以最重要的是心清净。心要怎样才能清净?要离一切执着妄想。佛在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换句话说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!现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?他老人家把这个病根给我们一语道破,「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」,这就是众生不能成佛的根源。
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2集) 1990/7

  本来是佛!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修的是什么?学的是什么?无非去妄想执着而已。净宗的方法就是用一句佛号,这妙极!下手是执持名号,我执着,执着这个名号,用这个执着破一切执着,以毒攻毒的方法,这是从有门入。念到一切执着都没有了,这一句佛号也不执着了,从有入空,空有不二,空有是一不是二,这个法子妙!比起其他任何的方法来得容易,所以说是易修难信,这才是真实的庄严,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2集) 1990/7

  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许可夹杂任何的妄念,夹个一心不乱是妄念,夹杂着求生西方也是妄念,夹杂着我见阿弥陀佛也是妄念,夹杂着我要见个莲花还是妄念。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念头都没有,念到功夫成就了,心清净了,瑞应自然现前。
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2集) 1990/7

  现前之后怎么样?现前之后还不要去理会它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见如不见,根本就不动心,还是一直念下去,什么境界现前统统不要理会它,这就是庄严妙土、庄严众行。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一个阿弥陀待人就行了,这个阿弥陀真正不可思议!
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2集) 1990/7



真正的佛法一定落实在生活-第219集

  古大德常常警惕我们,真正修道人哪有时间打妄想,哪有时间去做迷惑颠倒的事情,他们是真正学佛,学佛的生活、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,如果不在这上用真功夫,佛法就变成玄学,就变成清谈,无济于事,那个佛法就不是真正的佛法。真正的佛法决定落实在生活上,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,佛法的完美就在此地。决定是我们现实生活,决定没有跟我们生活脱节,然后才知道佛教育的重要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7

  学佛要有耐性,要有毅力,要有长远心,才能成就。一切时中,记住「不失菩提心」,这句话非常重要。什么是菩提心?度众生的心,帮助众生的心,要常有。菩提心有没有?不能说没有,很脆弱;遇到人也能帮助,不是尽心尽力的帮助,好像布施显得很小气,帮助别人斤斤计较。这都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,贪悭的习气,吝啬的习气,求果报的习气,都不好。怎样才能够真正学到佛菩萨清净心布施,欢喜布施,无条件的布施,那个福报是称性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7

  对自己应该努力断恶修善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。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自己问题解决了,去作佛、去作菩萨。极乐世界的状况,《无量寿经》讲得非常清楚,我们不能怀疑。不如自己作佛、作菩萨,跟我们有缘的众生,有善缘的、有恶缘的统统都得度。善缘,决定接受教诲;恶缘,这里头有很重要的因素,他以恶心向我,我以善心待他,他就会回头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7

  一个学佛的人日常生活依据什么?依据六度。「布施」,就是放下;「持戒」,就是守规矩、守法;「忍辱」,就是有耐心、有恒心、有长远心;「精进」,就是求进步,日新又新;「禅定」,就是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;「般若」,就是正知正见,觉而不迷。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统统是在生活上、处事待人接物的地方去修行,没有离开这个世间,没有离开社会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5集) 1984/12

  我用的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这就是菩提心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?是这个心,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,你真发了。课诵里面念的不算数,课做完了就忘掉,还是虚伪心对人,那你就错了!这个课诵没效。不但没有效,你好好想一想,是不是在骗佛?早课骗他一次,晚课又骗他一次,你就想你的罪业多重!你怎么可以骗佛?佛不在面前,供的一个牌位,供的一个佛像,你都欺骗他,你的心太不善了。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上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66集) 2011/4/7 

  把心换成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。我用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的时候,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心,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。阿弥陀佛确确实实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也用这个心,包括恶意毁谤我的人、羞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统统用这个心对他,这就对了。我们没有一点过失,我们知道他用轮回心在造轮回业,他要受苦,我们会到极乐世界。我们念念不忘这些人,有缘!善缘有缘,恶缘也是有缘,不论善恶统统是有缘人。有缘人跟我就会有感应道交,他有困难、有需要的话,我全知道,他有感,我就有应,这就对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66集) 2011/4/7

  落实在生活,要不能够落实在生活,你这个发菩提心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。要用真心对自己,清净心对自己,要用慈悲心对众生。慈悲都是爱,可是有偏重,慈偏重在度他,与乐,帮助他离苦得乐,悲是帮助他离苦,慈是帮助他得乐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57集) 2015/10/2

  求学、修道要有长远心、要有耐心、要有恒心、要有决心,绝对不是说几天就可以修成的,几年就可以修成的,这是侥幸心,不能成功,一定要有长远心。你看看,诸佛菩萨一说都是『无量劫,积植德行』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一定要发心,我们至少是尽形寿,尽形寿就是说尽这一生,我只要有一口气在,我就要认真好好的来学一天。不要订我要多少时间把它学好,不必,要有长远心来修学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11集) 1991/6

  念佛是个易行道,这一句佛号都念不好,都不能相应,都不能往生,那学其他东西不必说了。所以「生深胜解」这一句,我跟诸位讲清楚,这不是一朝一夕很短时间就能得来的,大家一定要有耐心、恒心、长远心去修学。而且修学重点是要放在清净心,不必要求我要知道很多东西,不要求,要求心清净。清净心生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,世出世间法你只一接触就通达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63集) 1984/12

  众生深重的业障,一切经法都不能够消除,最后这一句佛号能灭罪。换句话说,你念佛不是佛号不能灭罪,是你的罪恶太重,不是几句佛号就灭得了,你要不断的去念,要有信心、要有耐心、要有长远心去念,念个二年、三年,业障就消除。这个二年、三年是要具足信心、耐心、恒心,这才行。决定不改变,晓得业障太重,念念可以消除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4集) 1984/12 

  佛法教人离苦要离究竟苦,永远不再受苦,那是什么?脱离六道轮回,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,在轮回里面肯定是苦多乐少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善少恶多,善感善报,恶感恶报,特别是起心动念。为自己就是恶,为什么为自己是恶?为自己,要让自己满自己的欲望,这是造轮回业,你永远不能离开六道轮回,这个真苦。得乐要得究竟乐,永远不再受苦,你所受的真实乐,那是极乐世界,名符其实,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57集) 2015/10/2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