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平等就是真心、真性、真如,就是不二法门。万法一如,所以要修平等心,练习不分别。在生活当中分别是因为他分别,他执着,譬如他说这么一个相叫人,我就说是人,随众生分别而分别,随众生执着而执着,自己心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是我们修清净平等觉的方法。
节录:
平等就是真心,平等就是真性,平等就是真如,平等就是不二法门,二就不平等。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,怎么个学习法?把我们的观念转过来,知道万法归一,一就平等,二就不平等,万法一如。经文里面「如是我闻」,为什么佛经第一个字用如?万法一如,这是说真实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所以要修平等心,练习不分别,心里面决定没有分别。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不要分别?要分别。这个分别是因为他分别,我对他的;他执着,我们对付他。他说这个是佛堂,我们也叫佛堂,是他分别,不是我分别,我心里面没有佛堂这个分别心,没有这个念头。他说这么一个相叫人,我就说是人,随你分别,随众生分别而分别,随众生执着而执着,自己心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是我们修清净平等觉的方法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集) 1998/4/4
在《华严》里面,平等与差别不二!就是平等里面有差别,才不坏世间法;说平等里面没有差别,世间法就坏了。这是我们讲大经的时候也常常提醒大家的。自己决定要平等;不平等不能见道,不平等不能见性,不平等念佛也念不到一心。所以我们自己修,修什么?修平等,修清净,平等心跟清净心,我们就是修这个。在用事方面,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「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」。
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 (第8集)
众生是有差别的,我们就随顺差别。差别太多了!譬如每一个时代,时代有时代的差别;每一个地区,地区与地区有差别;每一个国家民族,他们的风俗习惯、法律都不一样,个个都有差别,我们入境随俗,这就叫「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」。在随喜里面成就自利功德、成就利生功德,一定要晓得这个原理,然后才谈得上善巧方便。要不懂这个道理,哪来的方便!没有方便可言。
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 (第8集)
要怎样才能够达到平等?我们中国人讲和平,你不和你就不会平,和是因,平是果。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,这个重要,六和敬的目标是什么?就是平等觉。不能修六和,换句话说,这平等则有名无实。与人相处要和,人要和,事也要和,无有一法不和,佛教给我们六和,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认真的修学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25集) 1990/4
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我们也曾经发过这个愿,虽发过这个愿不真实,何以说不真实?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,喜欢的众生,看得很顺眼的众生就度他,不喜欢的,看得不顺眼的就不度他,你的心不清净,你的心不平等,你不能普度众生。所以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起,学佛的平等心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35集) 1998/12/12
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,就是要懂得放下。放下这两个字,可不能忘掉。最重要的,放下自己的成见,放下自己的爱好,就可以随顺。如果自己喜欢的放不下,你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。自己喜欢的,能放得下;自己所讨厌的,能做到不讨厌,恒顺众生就容易。能恒顺众生,决定得随喜功德,才真正能成就一切善法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7集) 2001/12/8
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就是这所讲的,他能跟众生和光同尘,一起生活,一切都随顺众生,但是他心里不落印象。为什么?他用真心。真心就是我们这里讲的,他用的四种智,经上讲五种智,我们就一般讲法四种智,转八识成四智。我们凡夫不知道,没有办法觉察到它。我们用八识,他用四智,一丝毫妨碍都没有,得随顺忍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55集) 2011/8/23
这里面古德常常告诉我们,要有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,随顺他的善行,不随顺他的恶行。我们初学,尤其要记住这个原则,如果他是不善,这个不善没有什么大的妨碍,行,可以!如果有重大的妨碍,妨害佛法、妨害众生,不能随顺。妨害自己,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承受?如果能承受得了,没有关系;承受不了,要懂得回避,这个对于自己修行境界、层次有关系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7集) 2001/12/8
「清净平等觉」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互为体用的。你不平等决定不清净,唯有清净才会平等,唯有平等才会觉。它像水一样,水要清,浑浊不行;水不能起波浪,不起波浪就平,就是平等。清净就是水不浑浊,觉是什么?觉是它的用处,它像一面镜子一样,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,就是照见,觉是照见。所以心要清净,清净就是不染污;心要平等,平等就心不动摇,这是真如,这是不二法门。所以修行最贵的是一门,一门容易得到平等,容易得到清净,学多了达不到这个目标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25集) 1990/4
自在随缘,圆满改善我们的生活-第218集
佛种种说法那是高度智慧,智慧的教学,善巧方便到极处。一种说法往往我们会执着,不知道灵活运用,他翻过来覆过去种种说法,我们才在这里头体会,原来这么样的活泼、这么样的生动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,无障碍的法界,不思议的解脱。从他种种说法里面我们才体会到,自受用大自在,他受用随缘,普贤十愿里面讲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「恒顺众生」是自在,「随喜功德」是随缘。这样才真正是达到改善我们的生活,从精神到物质,从质到量,得到真实圆满的改善。
早餐开示 1998/8/12
恒顺、随喜就是自己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。什么意思?妄想分别执着,我不加一点妄想,也不加一点分别、执着在里头,你们怎么过,我也怎么过。你们快乐,我也很快乐,你有忧虑,我也表现个忧虑的样子,要不然你们看到我怪怪的!逢场作戏,游戏人间,你的身心清净,毫不沾染,这是你现在得的大利乐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4集) 1996/4
你跟佛菩萨在一起幸福快乐,你跟妖魔鬼怪在一起也幸福快乐,这是你懂得恒顺。恒顺当中是顺其幻相,梦幻泡影,心地清净一尘不染。在天上不染乐受,清净心,在阿鼻地狱不染苦受,没有苦乐忧喜舍,这才叫真正得大自在。你还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,你是凡夫,你的烦恼很重,业障很重,习气没断,你不认真修不行,这是古人常讲的「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」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9集) 1996/4
将自己的性德,真诚、清净、慈悲如何流露出来,不至于这个东西永远藏在里面。藏着谁没有?佛说一切众生都有,圆圆满满的。佛菩萨的本事就是自性的性德他能流露出来,让大家受用;凡夫是把它藏得紧紧的,像锁在保险柜里头,自己得不到用处,别人也得不到用处。
早餐开示 1998/8/12
我们今天搞成这个样子,把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丧失掉了,什么原因?因为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着,受妄想分别执着之害!一定要觉悟,不能再执着了。如果把世出世间一切法,执着的念头打掉了,确确实实不再执着了,连这个身也不执着了。我、我所(我所是我所有的)不执着了,没有我,没有我所有。都没有了,怎么办?随缘自在。随缘,那真有吗?有,你有福报,你命里头有,怎么会没有?尤其你能够修善积德,你命里头的福报只有增长,没有退失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3集) 2002/12/26
我们今天教学,为什么会生烦恼?因为你干涉学生。佛菩萨何以不生烦恼?他不干涉学生,「我教了你,你懂了,很好;你不懂,也好。我教你断恶修善,你肯听、肯做,很好;你不听、不肯做,也好!」所以佛菩萨就快乐,就不生烦恼。我们今天教人,这是凡夫心。劝你好,你听了、你照做,很欢喜,欢喜是烦恼;给你讲,你听了不肯做,依旧还作恶,心里就很不高兴,那也生烦恼。这是什么?这不能随缘。佛菩萨随缘,所以不生烦恼。一定要看破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佛菩萨可以等到无量劫之后再来度你,你什么时候愿意听话,他就示现;你不听话的时候,丝毫不勉强。我们要学这个本事,就能够自在随缘了。否则的话,你决定不会得到自在,你不会得到清净、平等、觉;你的心不清净,你的心不平等。自己没有得清净、平等、觉,怎么能帮助别人?帮助别人太有限了。放下自己烦恼习气,随顺佛菩萨的心行,我们这一生真有成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他这个多自在,多圆满!我们今天做不到,就是把这个东西当真,把假的当真,真的不认识,以为真的是假的,假的是真的,搞颠倒了、搞错了。大乘教常常讲颠倒,颠倒就是说这桩事情,认假不认真。因为真的你六根接触不到,所以你不会承认它。今天科学跟哲学,它能够探测到的都是幻妄的;真的它探测不到,因为真的没有现象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37集) 2012/3/10
真是永恒存在的,永远不变的,这叫真的。这是自性,这是真如,也叫做真心,佛经上说这个东西的名词几十个。几十个名词说一桩事情,佛的用意叫你不要执着言语,不要执着名字。名词术语都是假设的,教学方便而设的,你一执着,错了;不但不执着,分别都错了。最好在这个里头不起心不动念,你就完全通达明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37集) 2012/3/10
看破放下之后,我们的生活自在了,得大自在。佛家讲的离苦得乐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所有一切苦难全没有了,烟消云散,你得的是真乐。离苦得乐不是形容词,不是勉励我们,是事实真相。
自在是自受用。那还有很多没有觉悟的众生,我们还跟他在一起共同生活,也生活得很愉快,随缘。随缘就是功德。什么功德?在随缘里面不起妄想分别执着,这就是功德;随缘里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,不起贪瞋痴慢的念头,这是功德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5集) 2000/8/5
最高的享受,在物质、精神上得大自在,决定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这叫高等享受。有分别执着怎么样?那就是付出代价的享受。代价是什么?造业受报。你行善,三善道受果报;你造恶,三恶道受果报,造业。不分别、不执着不造业,就不是业报,不是业报就是高等享受,凡是业报就不算高等享受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10集) 2012/7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