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信佛不简单。不要以为已经皈依了或者出家了、受戒了,或者已经在从事于弘法的工作,就是真信佛。有人修了一辈子,八、九十岁还不信佛。信佛的标准是什么?佛在经上讲的话,统统做到了,才叫信佛,没做到,不算信。
节录:
信佛这个事情好难、好难。我学佛七年出家了,发心出家。出家之后,我一出家就开始讲经,教佛学院。出家两年之后,我才受戒,我已经讲经讲了两年。受完戒之后,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师,李老师一见我的面,就跟我讲:「你要信佛。」我这一听都呆了。一见面没二话说,就指着我,你要信佛。我一下就愣住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集) 1998/4/12
老师就跟我解释、给我说明:「信佛不简单。不要说你现在已经出家、已经受戒了,而且已经在从事于弘法的工作,不见得是真信佛。有人出家一辈子,八十、九十还不信佛。」他那个信佛的标准是什么?佛在经上讲的话,你统统做到了,才叫信佛,你没做到的人,你不信。信了,哪有不做的道理,不肯做就是不肯相信。所以给我讲,「信佛」这两个字太难、太难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集) 1998/4/12
在大乘教里面,一切诸佛菩萨教学里头,「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」,这是止于至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巧,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,人人能学,而且成就是平等的,因平等,果也平等,成就是无上菩提。而且一生成就,不要多生多劫,也不要在乎烦恼业障,都不必去想这些,只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无始劫来再严重的烦恼习气,自然就消除、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念头转过来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/5
念头里头再也不想烦恼业障,你想一次就加深一次,这薰习!想两遍就加深了两遍,不想它,专想阿弥陀佛,我们要把阿弥陀佛这一念加强、加深,其他的全都忘掉,真忘掉,最后全都没有了。这个前面都说过,我们要相信,这讲实信,得真相信。真正相信明白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,这个万不是数字,代表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,自性里面圆满的德行就在这一句名号里头全都包括了,一法不漏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/5
怎么老和尚八、九十岁临终时候他还不信?那怎么叫信?老师告诉我,佛所教你的三皈五戒十善,你做到了没有?没做到,不信,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我们才明白,原来信愿行是一体的。有信,没有愿行,那个信不算。同样道理,你有愿,你不是真信,你那个愿靠不住,很容易退心。信愿行决定是一,一而三、三而一,如鼎之三足,缺一个就全倒了。由此可知,这个信难!真信佛就得佛力加持,为什么?佛加得上你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/5
不是佛有偏心,佛对一切众生平等加持,问题你得到几分加持那是你的信心,你一分信心只得到一分利益,你十分信心只得到十分利益,关键确实决定在这个字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讲得特别好,他老人家解释《阿弥陀经》就是用信愿行三个字,经开三分,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。他在序分里面就用信愿行,把序分分成这三段,正宗分也分三段信愿行,流通分还是分三段信愿行,他全讲这个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/5
蕅益大师讲得好,人要没有自信,佛对你无可奈何,一点力量都加不上。所以头一个要自信,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,就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。佛看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都是佛,众生看佛菩萨都是众生,为什么?相随心转,我是凡夫心看佛菩萨全是凡夫。凡夫着相,凡夫执着的法相;佛菩萨见性,要从性上来讲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点都不错。大经常说,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意思是离相就是不执着、不分别,你就能见到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永恒不变的性德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/5
首先你要相信,你不能怀疑,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。我们学佛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?说实在话几个人真信佛?信佛信了一辈子,对佛还打问号,到底真有吗?谁能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?那是真信,真信的人肯定依教奉行,果报不可思议。我们对佛就是有怀疑,你说不信还挺相信的,你说真信吧,他做不到,所以佛法真难!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集) 2010/4/29
佛法确实知难行易,那个知是什么?没有疑才是知;有疑你无知,虽知,不透彻,拖泥带水。真信、真解,所以信跟解有关系。我们凡夫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相信了,这是一般中下根性。没有搞清楚、没有搞明白,他就真信,这种人非常难得,为什么?他能够死心塌地修行,他有成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集) 2010/4/29
信是要做到才信,佛教我们息灭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,做到了没有?没做到就不信。不是说天天念经就信佛,天天念经照样不信佛,天天拜佛照样不信佛;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经不拜佛的,真正信佛,要晓得这个道理。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8集) 1992/12
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努力去做,做到一句算一句,做到两句算两句,天天去做年年去做,先做能做得到的,容易做到的,然后再把不能做到的也勉强都把它做到,这就对了,这才叫信佛,才叫信经,才叫信经典教给我们的方法,不容易,太不容易!你如果真正信佛,诸佛护念,护法神拥护,那是真的;你不信,求佛菩萨保佑无有是处,没这个道理。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8集) 1992/12
相信之后要受,受是接受,接受就是变成自己的,奉行就是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真做到了,真做到就是真得受用,就是这个经上讲的真实之利,利益是你做到了。最后悉生极乐,没有一个不生到极乐世界,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证得大圆满,真实究竟的果报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538集) 2012/9/29
不信不行。真正相信了这才能发愿,求生净土这个愿望才生得起来。半信半疑,愿心是生不起来的。有信有愿,再肯念佛,认真念佛,没有一个不往生,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。这是大事,人生在世第一大事!
净土大经科注(第51集) 2011/11/18
「信愿行」集合成一体,信心才会坚定-第126集
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、行为的基础上。佛法称之为正信,如果对于理论不清楚,行为没有落实,这种信都是迷信,都是勉强的信,信心当然很容易动摇。我们曾经见到过,一生吃斋念佛,到晚年改变了,或者是改变修学其他法门,或者是改变信仰其他的宗教,这些事情并不少见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0
这什么原因?信心动摇了。佛法所说的道理,他没有明了、没有透彻,佛教导我们的生活,教导我们应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他没有落实,所以才会有这些现象。因此「信愿行」必须集合成一体,那个信心才会坚定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0
信的标准是什么?信的标准一定是力行,你不认真努力去做,你就是不信。所以信愿行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一体的。你说信了,愿力不强,不肯去做,那个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正相信,还要人去劝吗?还要人去督促你吗?自动自发,自自然然,他认真如理如法的他去做,那才叫正信,没做到就是不信,这是我们自己要警惕的。如果我们信心没有建立,我们想建立信心,从哪里建起?解门。你信心为什么生不起来?你了解认识不够。如果真的明白了,真的了解,那哪有不信的道理!
华严讲习(第六集) 1998/4/13
信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。假如对西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,了解不够透彻,这个信心就很难生起,必得要依靠大乘经典。大乘经典我们读多了,仔细去研究思量,把这个道理明了了,我们的信心才能够建立。从信心生起愿力,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是从信心里面生的。一心称念这个动力又是从愿心里面发出来的。所以因信这才发愿,因愿这才立行。
无量寿经(第36集) 1992/6
正信是要理解,是要能真正懂得教理,不至于把它曲解,不至于把它讲错,这个信才叫正信。正信也不过就是有个理论依据而已,不是自己的境界;换句话讲,虽然信,它是有理论依据,事实上呢?事实上还不晓得,还不太可靠,里头还是有怀疑。因此正信之后,要依教修行,要入这个境界,入了境界的时候,这个信叫真信,这是真的了。
阿弥陀经要解(第59集) 1984
为什么?事上也得到了,理没错,事也见到了,确确实实是事实,不是虚妄的,这是真信。可是诸位要晓得,信心要提高到这个层次,里面一定要有愿、要有行,单有信没有愿与行,这个信心是提不上来的;换句话说,这个信心就不坚固,不坚固他就会变质、就会退转,他就不能够契入。
阿弥陀经要解(第59集) 1984
这个道理明白了,清楚了,你在佛法修学才建立真正的信心,所谓是断疑生信。你搞清楚、搞明白,疑惑没有了,你能够生起真正的信心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你修学的脚跟站稳了。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,境界就愈来愈好,这是个基础,信心是基础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3集) 1998/12/18
换句话说,你现在为什么还会有烦恼?你为什么不自在?你为什么不安乐?都是对于事实真相没搞清楚。真正搞清楚,我们功夫不到,那个没有关系,自己会有信心,我努力一点,早晚我一定能达到这个境界,自己会有信心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3集) 1998/12/18
「信愿行三,缺一不可。」真正求往生,这三个基本的条件必须要具备,少一个都不能够成就,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。我们在讲堂里面研究经论,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、明白事实真相,我们的信心才能够生的起来;换句话说,信心建立在理论与事实的基础上,这个信心才是真实的。愿是依信而起的;换句话说,愿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;行,这又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。所以课堂里面的研究讨论,都是帮助建立坚定信心而设施的。
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92/6
真正认识清楚,这种信心才会坚定,那个愿才恳切,这种信愿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。蕅益大师说得好,能不能往生,决定在信愿之有无,你真有信愿,你就取得往生条件;至于念佛的功夫,那是往生到那边品位高下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78集) 2011/7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