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转业忏-第797集



  法语:

  「转业忏」,就是把思想念头转过来,转凡成圣。怎么转?原来起心动念都为自己,坚固的执着。从今以后再不为自己,念念为众生、为佛法。念如是、行亦如是,这个效果非常非常大。这一转变,不但是转三途六道,直接入圣人之道,超凡入圣。

  节录:

  「转业忏」。这是一类很聪明的人,他能够转变,这个很难得,效果非常殊胜,就是把你的思想念头转过来,转凡成圣。怎么个转法?我们不是起心动念都为自己吗?都为了自己的利益,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,坚固的执着。现在闻佛法明白了,我们观念、念头一转,我从今以后再不为自己了,念念为众生、念念为佛法。念如是、行亦如是,我们的言语造作都为社会、都为众生,转掉了,这就是转凡成圣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集) 1998/4/26

  原本我们天天造作恶业,都是为自私自利,都是为了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,将来必堕恶道;现在念头一转,决定不入恶道。为什么?恶道的缘断掉了。三恶道的缘是贪瞋痴,贪瞋痴没有了,是非人我没有了,为社会、为大众、为众生。《四书》里面讲,「牺牲奉献,舍己为人」。所以这个一转变,转不但是转三途、转六道,直接入圣人之道,超凡入圣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集) 1998/4/26

  转也有断的意思,转变了也就是把这个业障断掉了。这个要用念佛功夫来说就是事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。功夫成片是伏见思烦恼,像石头压草一样,是压住,没有断根。到事一心,那就永远不起了,见思烦恼永远不起了,不但不起而且能够把它转变为善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14集) 1986/1

  怎么会转变?这就是你用智慧去运用它,它不但不作恶业,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。这个事情也许诸位乍听不太明白这个意思,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。譬如一个人做小偷,他做了多少年小偷,很有经验,偷东西本事很高,造罪业。现在一下后悔了,晓得自己错了,不但以后不再偷盗,他去当警察去了,专门抓小偷。抓小偷,因为他很有经验,他把自己做小偷的本事再来抓小偷,保护大家的治安,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,他就变成无量功德,他可以转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14集) 1986/1

  转就是这种意思,真是转恶为善,它能够转业,那一转变就变成无量的功德。所以佛在经上常讲「烦恼即菩提」,迷的时候它是烦恼,觉悟之后烦恼就是菩提。所以善恶真的讲没有标准,标准是从迷悟当中分,悟了的时候恶也是善,迷了的时候往往善都是恶,因为它后果不好。这是我们要懂得,转业忏决定不堕恶道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14集) 1986/1

  实在讲,我们在这个世间,我们的罪业,不要说过去,这一生所造的,没有法子忏除!伏是暂时,必须要转业,这个方法最好从三界六道脱离,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跟这个地方完全脱离了,这里所造的业,他们也找不到你了,你移出去了。你再来的时候是菩萨,菩萨就不一样,菩萨到这儿来是度化众生的,过去跟你有瓜葛的这一切众生跟你都有缘,不论是善缘也好,是恶缘也好,菩萨再来的时候都变成法缘殊胜,善恶缘统统变成法缘,这叫转业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但是一定要放下,对于这一个世间,无论是人事,无论是物质环境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,这个放下是从心里面彻底放下,一心向往极乐世界,没有一个不生的,决定得生。世间人不容易脱离六道轮回,这个地方放不下,心里头常常有牵挂,其实这叫大错误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《金刚经》就是教你看破放下,所以对于念佛人有很大的帮助。你天天心里面所念的,只不过是个妄想而已,不是事实!为什么?假的,不可得,《金刚经》讲得很清楚,「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」,你想什么!你别打妄想,一场空。能得的那个不可得,你所得的,外面这些人事,你所想得的,外面境界是因缘所生,没有自性,当体即空,内外都空。能得的心空的,你所想得到东西也是一场空,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得清楚,搞明白了,你还能不放下吗?当然放下了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世间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自己活不了,就怕这个,我没有钱,没有房子了,我怎么活下去?什么都没有,照样活得很好,为什么?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因果是事实,有因果在。这不仅是佛法,世法里头也讲得很清楚,《了凡四训》里面就讲得很清楚,你一生当中有多少财富,命里定的。什么时候该发财,什么时候该破产,也是命里注定的,一生都是命,半点不由人。你要不懂佛法,不知道转变,你一生都是被命运安排,丝毫转动不得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就像袁了凡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以前,一丝一毫都转不动,这才是事实,命里有的一定有,没有的强求求不到,何必打妄想!何必为这些事情操心!这冤枉,叫造业。云谷禅师教他佛法,佛法就是讲这个道理,可以转,从修善积德上可以把整个命运转过来,这个善业、善心、善缘成熟了,生报,现世就得果报,不要等到来世来生,现世就得果报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你看看了凡先生一家人修的是什么?帮助社会大众,自己省吃省用,财力物力以及自己的体力,都去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,这样就转过来了。何必天天想自己?天天想自己,决定还是命运那个圈子里头,决定逃不掉;念念不想自己,就想一切众生,马上就转过来了,转得非常之快,效果之大,不可思议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4集) 1993/1

  这一转,从今之后再不会为自己想,换句话说,「我」没有了,「我」这个观念没有了,执着没有了,分别没有了。变成什么?变成尽虚空遍法界是个我,念念都与虚空法界相应,那就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这经上常讲证得清净法身,虚空法界是我的身,虚空法界是我,你就成了毘卢遮那佛。你看一念之间。所以转业忏很了不起,能转,哪有不灭罪的道理?

华严讲习(第10集) 1998/4/13


起心动念 时时警惕-第9集


  一切众生不能觉悟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执,起心动念执着身是我。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是身见,他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,这是所有一切错误的根源。修行人能把这一关克服,菩提道上一帆风顺;这一关突不破,那太难了,我常常讲菩提道上寸步难行,你想进一寸都不可能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61集) 2002/1/5

  谁障碍你自己?自己障碍自己,别人不能障碍。你要知道,别人不能障碍,别人也不能帮助,诸佛菩萨都没有办法。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清楚明白,我们要懂得,令自己成就的人是自己,令自己失败的人还是自己,跟别人没有关系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61集) 2002/1/5

  放下一切习气,就是把你一切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,我再也不分别,我再也不执着,那么你的菩提道上一帆风顺。彻底放下,真的放下,你就成佛了,就成菩萨、就成佛,你的本能就恢复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6集) 1996/4

  我们说用功,功怎么用法?就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高度的警觉,真正能够警惕自己。念头才一起,立刻想到这个念头善不善;想开口,先想想这个话该说不该说;想做这一桩事,这个事该做不该做。统统以十善为标准。这里头有一个总的纲领原则,那就是务必要利益众生,利益社会,不能利益自己。利益自己,不善!一切是以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为标准。这是讲到真正修行,修行的起步。十善做到,真的落实了,你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佛这句话就包括你在内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27集) 2003/11/5

  这是很高的警惕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决定不能犯过失。标准就是十善业道,起心动念立刻就要想到,我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,就是与十善相应不相应?如果与十善不相应,那就是十恶。佛讲的这个标准简单,容易记。能够记得很牢,才能产生效果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立刻就想到这个标准,就可以跟这个标准核对一下,念念都要依靠这个标准,这叫依教奉行,这是真正从根本修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92集) 2001/2/13

  人的烦恼习气很重,接触佛法的时间很短,他没有转过来。在没有名闻利养的时候,在很辛苦的时候,好像挺有一点道心,可是名利一现前,外面境界一诱惑,往往就把持不住,就堕落了,这种情形是从释迦牟尼佛代代都有。我们不能够不警惕,不是警惕别人,是警惕自己,自己不要堕落。

学佛答问 2008/12/26

  古大德常说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念是什么?自私自利的念头,名闻利养的念头,在五欲六尘起贪瞋痴慢的念头,念头起来就造轮回业。念头才起,意在造业了;开口,口造业了;行动,身造业了。这很可怕!不能不知道。所以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警惕。学佛人,特别是净宗同学,念念不离阿弥陀佛,成就自己,念念不离观音菩萨,救护众生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4集) 2011/1/27

  我们处在这个时代,对于真正修行人来讲是好事,决定不是坏事。处在这个环境里不用功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障难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妄想习气,决定堕落。那一堕,不知道堕到哪里去了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。修行就是生活,修行就是处事待人接物,修行就是服务一切众生,一定要用真诚心,决不能掺杂丝毫虚妄,一定要用清净心,不能夹杂一丝毫的染污。我们真干,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贡高傲慢心,在一切境缘当中修平等心、修大慈悲心,能够舍己为人,欢喜帮助一切众生,全心全力去做,决定没有吝啬。我们这样的发心,这样的行持,才能感得佛菩萨的护念,龙天善神的佑助。

四十八大愿(第8集) 1999/7/31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