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戒和同修-第805集



  法语:

  用什么方法达到和睦共处?持戒,「戒和同修」。戒,广义的说,就是守法。不单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面的教诲,我们要遵守;国家、地方上的法律、法规,乃至于风俗习惯、道德理念,我们统统都要遵守。一入佛门,就要培养守法的观念,能守法,决定能够跟大众和睦相处。

  节录:

  用什么方法达到和睦共处?持戒,「戒和同修」。这一个戒字,跟菩萨六度里面持戒意思是相同的,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,所以诸位一看到戒和同修、持戒,往往我们想得很窄小。想五戒、八关斋戒、十戒,乃至于在家菩萨们受的菩萨戒,把这个范围想得很小、很小,这个错了。广义要用今天的言语来说,就是守法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对于我们的教诲,我们都要遵守,不仅仅是戒条。不但是要掌握到纲领,还要知道细行,日常生活当中微细的细节都要遵守,如果这些微细的细节,你疏忽了、忘掉了,你是迷惑颠倒,你还是不觉。不仅是佛的教诲,国家的根本法,宪法;除宪法之外,地方上他们的法律、法规,乃至于风俗习惯、道德理念,这个没有文字的不成文的法,我们统统要遵守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所以学佛,一切诸佛菩萨是最守法的人,最懂得守规矩的人,佛菩萨做出榜样给我们看。戒和同修就是教给我们要守法。一般人从少到长,年幼的时候要接受父母的教诲,要接受老师的教诲,这个都是守法,要从小养成守法的观念。我们学佛一入佛门,就要培养守法的观念,只要能守法,决定能够跟大众和睦相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集) 1998/5/30

  戒就是守法、守规矩,因为大众在一块相处,如果没有规矩,秩序就乱了。规矩是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来商量来制定的,小,这是一个家庭,大,到一个国家、到一个世界。所以它是有秩序的,有道德的理念、有风俗习惯,各从其好,生活才美满,人人都能够遵守。
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9集) 1995/2

  佛教给我们戒律,我们要记住戒律的精神,戒律的精神小乘戒是自利的,大乘戒是利他的。在自利,佛教给我们「诸恶莫作」,这就是自利,利他的是「众善奉行」,这是一切戒的基本的原则,永远不会改变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3集) 1992/12

  再推而广之,国家的宪法,所有一切的法令规章,社会的道德观念,风俗人情,你想想看它的目标是不是同样建立在自利利他的基础上?都是从自利利他来建立的。换句话说,所有一切的生活规范我们都要学、都要遵守。家有家法,国有国法,入境随俗,每个国家、每个地区风土人情法令规章不一样。在从前社会是闭塞的,接触还不太容易,现在是开放的,每一个国家都欢迎你去观光旅游。每到一个地方,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能不预先去打听打听,一定要遵守,就是守规矩、守法,持戒就是这个意思。
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3集) 1992/12

  你能够守规守法,你必定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,得到大众的爱护,我们能跟人和睦相处。「礼」,在中国《礼记》上面定义讲得很清楚,礼叫曲礼,换句话说,就是委曲求全。自己要受委曲,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。不要叫人迁就我,我要能够迁就别人,这是礼,这叫持戒。所以持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达人情世故,能够在这个社会上不被世人所弃,目的就达到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3集) 1992/12

  戒律是生活规范,团体一定要遵守,而遵守的方法不是叫别人遵守,它是个人遵守的,每个人都自动自发的持戒,戒律就清净了。所以戒律最重要的,也是最殊胜的,就是戒自己不戒别人,所以他修道能得清净心,能得定,正如六祖所说的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为什么不见他人过?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。自己要守戒,不要求别人守戒,别人守戒也好,犯戒也好,与自己不相干。自己守戒,每个人自己都守戒,这就「戒和同修」,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4集) 1986

  佛做样子给我们看,每天这个生活,着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,样样都合规矩。我们今天学佛,就是在这个社会上,要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。众生不守法,我们守法,带头做样子;众生不守规矩,我们守规矩。众生做什么事情投机取巧、自私自利,我们带头做个好样子,我们一切奉公守法,认真去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,能够舍己为人,这是好样子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9集) 1995/5

  在家庭,做一个家庭的好样子;在公司行号,做一个公司行号的好样子;无论你从事于某一个行业,你在这个行业里做一个好样子。整个社会大家都能这样做,这个国家就是福国,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,这才叫真正学佛,这才叫学佛得到真实的受用,真正的利益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9集) 1995/5



心中有佛 老实念去-第17集


  修行,心是主宰,不在形式,在心,心里真正有佛。心里没有佛,天天拜佛没用;心里没有佛,天天念佛也没用,古人讲的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心里真有,没有拜佛,也没有念佛,他是真佛,这个要知道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56集) 2013/9/28

  念佛是心里真的有佛,叫做念佛。不是挂在口上,挂在口上,有口无心,没有用处的,那个不能往生,也得不到佛菩萨加持护念。心上真有,口上没有,不要紧!

系念法事讲话(第1集) 1994/6

  「心里有佛」,不是指心里有这个佛号,心里要有佛心、要有佛愿、要有佛的行持,那才叫真的有佛了。光有这句名号,没有佛的愿、没有佛的心、没有佛的行,那这个力量还是很薄弱,往生未必可靠。心里确确实实有佛的愿、佛的心、佛的行持,你就决定得生!

弥陀要解演义(第10集) 1995/1

  我们平常人讲,你心里有牵挂,这个牵挂就是系念的意思。我们把牵挂的对象换一换,世间事不要再牵挂,专门牵挂阿弥陀佛,专想阿弥陀佛,专想西方极乐世界。

观经善导疏菁华(第12集) 1993/11/4

  你真正能够深信深愿,你的信愿都深,信愿都大,信愿都强,用这种信心、愿力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持佛名号。心里有佛,口里有佛,念念不舍阿弥陀佛,这就李老师常说的,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。

  把自己这个心换成阿弥陀佛,你就对了,你的问题就解决。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换心,换心的意思就是心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都把它清除掉,统统换成阿弥陀佛,这叫换心。为什么?心一换了,一切都换了。我们所谓是起心动念、一切行为,言语、行为都是心在那里支配它,在指挥它,我们心是阿弥陀佛,那就全变成阿弥陀佛。言语变成阿弥陀佛,行为变成阿弥陀佛,这样才必定生净土,像阿弥陀佛一样慈悲,广度众生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33集) 2011/8/11

  只要你能够念佛不中断,不管出不出声,那个没关系,只要心里真正有佛,常常有佛,你必定见佛。

  「唯有系心念佛法门」,这个关键在系心,系心就是我心里常常想着佛,系心就是挂念,别挂念别的,挂念阿弥陀佛,这就行了。「最是应机」,这个法门对于我们现在地球上的众生太好、太方便了。「但能依教念佛,定能往生」,往生的条件只有三个,第一个相信,第二个愿,我愿意到极乐世界去,第三个念佛,念阿弥陀佛。为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,就这个道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1集) 2014/4/15

  天天想阿弥陀佛,天天念着阿弥陀佛,念念希望早一天见到阿弥陀佛,就像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常常思念他的母亲,要拿这种感情来念佛,一天到晚念念不忘,这样的心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信愿持名,这叫『事持』,给诸位说,这样念法是决定往生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9集) 1986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