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以定慧力,降伏魔怨-第812集




  法语:

  「以定慧力,降伏魔怨」,定力就是自己有主宰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;慧力是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有能力辨别邪正、善恶、是非。一切境界现前,不会被诱惑,能够如如不动,才能降伏魔怨。  

  节录:

  《楞严经》上讲,「末法时期」,就是讲我们现前这个时代,这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的预言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到处都是,说的这些佛法似是而非,总是叫你生烦恼,总是叫你不得清净。我们如何辨别这些魔怨?拿我们经题做一个标准就很好,我们这个经题修学的总纲领五个字,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。我们接触一切人事物,使我们感受到心地清净、平等、觉悟,这是正法,这没有错。他说得再好,如果破坏我们的清净心、破坏平等心,让我们迷惑颠倒,这个法决定是邪法不是正法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集) 1998/6/13  

  所以佛在此地讲,要「以定慧力,降伏魔怨」,你有定力,定力就是自己有主宰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,这是定力。慧力就是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有能力辨别邪正、辨别善恶、辨别是非,这是慧。然后你在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,才不会被诱惑,境界现前自己能够如如不动,我们才能够降伏魔怨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集) 1998/6/13  

  魔的范围非常之广,有人、有事,也有环境,所谓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只要是障碍你修行、障碍你道业,统统属于魔,这个必须时时刻刻要谨慎。有时候很小心、很谨慎,还是敌不过,为什么?把魔当作好朋友,把魔当作知心的人,坏了。顺境里头有,逆境也有,善缘也有,恶缘也有;换句话说,随处都有,随时都有。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,自己要有智慧、要有定力,要把持得稳,不受外面环境影响才能成就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/23  

  道业的成长,通过磨鍊成长的速度很快,但是退步也很快,不进则退。这个社会,真正要是会修行,也是个好时代,为什么?它对你的成长是大幅度的提升;不善的,它对你是大幅度的伤害,你会大幅度的堕落。所以,古人说的一句话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外面社会没有善恶,善恶完全在自己的心。你用心正,魔障都是善的,关关通过,你成佛了;如果你自己心行不善,把握不住,还有贪瞋痴慢疑,敌不住外面的诱惑,你堕落得也很快,堕落得也很惨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/23  

  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里说的,「境缘无好丑」,顺境、逆境是一样,缘是人事环境,好人、坏人也是一样。我遇到了,完全看我是什么样的心态来接触。善人对我很好,我感恩,决定不能有贪着,一有就坏了,为什么?把你贪烦恼引起来了。逆缘、恶人,这冤亲债主,找你麻烦的,也是好事情,你能忍辱,没有怨恨心,你的那些怨恨、傲慢、嫉妒都从这个地方磨光、磨平了,好!你得大利益。你想做些好事,他障碍你,这个无所谓,这小事情,缘不成熟,不必放在心上,自己没有怨恨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/23  

  顺境没有贪恋,好人往来不生情执,恶人不生冤仇,这个好。所以对修行人都是帮忙,是帮助你、是伤害你不在外头,在自己。自己一念正,得到的是帮助,正面的;自己一念错误,那就是负面。所以,责任要自己负责,不能怪境界,也不能怪别人,这就是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于心」,你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去对待。觉悟的心,全是好的;迷惑的心,那就是真的障碍来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4集) 2012/12/23  

  你要晓得用什么方法降伏魔怨?『定慧』,这定慧重要!我们修行修什么?就是修定,就是修慧。定是佛门修学的枢纽,不管哪个法门统统是修定,绝对不是只有禅宗才修定,那你就看错了。每一个法门都是修定,只是名词、说法不一样,其实内容完全相同。净土宗念佛修什么?修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定。慧?慧不必修,慧是从定里面生出来的,你得到定就开慧了,小定开小智慧,大定开大智慧。
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2集) 1992/12  

  我们要问什么叫定?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这就是禅定。很要紧!要修,不能不修,不修我们往生就没有把握,你看这个关系多大。相是外面一切境界,不取就是不执着,无论什么境界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好人也好,坏人也好,统统不要放在心里,不要执着。这是外不着相,就是不会被外境所影响,这是真正功夫。内不动心,不影响就不动心,不动什么心?不动贪瞋痴慢疑,不动这个心,这是叫定慧,这才能够降伏魔怨。

大乘无量寿经大意(第2集) 1992/12  

  我们的念头才起来,无论是善念、无论是恶念,要知道真心没有念头,所有念头都是妄念,念头起来立刻把它打掉。宗门大德所说的,不怕念起,我们是凡夫,当然起念头,不起念头的是圣人,是佛与法身菩萨,他们不起念头。三贤、声闻、缘觉还是起念头,何况我们凡夫?所以念头不怕它,起来之后要觉得快,不要让念头相续,这叫看破,这叫放下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53集) 2012/10/8  

  不准念头相续,这是看破,这是智慧;用一个方法把那个念头控制住,把念头打掉,这叫功夫。得会用,养成习惯。净宗这个方法最妙,它就是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是智慧,也是禅定,定慧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。念头才起,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取而代之,换掉了,妄念换成正念,念佛是正念,正中之正。要换得快!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53集) 2012/10/8  

  大势至菩萨说得好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,他用这个方法,就是我们所说的,忆佛,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口里只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最善,纯净纯善;心、口纯净纯善,你的身之所行当然是纯净纯善。这桩事情没人能障碍,这诸位同修要知道,只有自己障碍自己,妖魔鬼怪障碍不了,冤亲债主也障碍不了。妖魔鬼怪、冤亲债主能障碍谁?障碍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人,他障碍他,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他对你没法子障碍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7集) 2010/12/20


读经念佛 如说修行-第24集

>

  我劝大家初学要读经,要把经读熟,这是第一个阶段。因为经要是不熟,记不住,就谈不上修行,必须经典里面教训记得很熟,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遇到事、遇到人、遇到物,起心动念马上会想到佛在经上教我怎么做法。依照经典教训做为标准,把自己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、说法、做法修正过来,这叫做「如说修行」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53集) 1984/12  

  普贤菩萨「十大愿王」里面讲供养,里面也说「诸供养中,法供养为最」,法供养里面总共说七条,第一条就说「如说修行供养」,可见得不能真正去做,那个没有用处。果然真的去做,拿着经典的标准修正我们思想行为,命终时候,希望到极乐世界,希望见阿弥陀佛,你这个愿一定不会落空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53集) 1984/12  

  我们的想法、看法跟佛在经上讲的不一样,我们要觉悟,我们想错了、看错了,佛是正确的。千万不要想到,佛是三千年前那个时代的,很落后,科技不发达,我们现在比他聪明,那你就搞错了,一定要晓得他的知见是正确的,我们是错误的。依照经典的教训来修正我们的言行,也就是处事待人接物要依照戒律里面所说的规范,用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身口错误的行为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76集) 1984/12  

  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贪瞋痴慢都在脸上了,都表现在脸上。所以我们一天都不能离开佛菩萨,佛菩萨在哪里?佛菩萨在经典里面。不离开佛菩萨,不离开佛经,佛经天天要念,天天要思惟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。经典的义理无有穷尽,我们一生一世都体会不尽的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三)(第3集) 2000/2/2  

  你把这一部的经文,字字是如来的金言,是如来的真诚教诫,一句废话没有,一句假话没有,我真正相信,依教奉行,以这样坚定的信心、清净的信心,你依照经典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效果。第一个效果是消业障,第二个是所有一切病苦都能够痊愈,第三个是所有一切魔障,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。

普贤行愿品的启示(第6集) 1992/3  

 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?心地清净就是福报,这是福德的根基。心地不清净,做一切的善事,纵然有福,叫有漏的福报。有漏的福报,说得不好听,还是业障。可见得这个心地清净多么重要。

了凡四训(第2集) 1978  

  业障消掉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是业障消掉了。消业障最明显的就是清净心,你得到清净心了。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,心地清净生智慧,你读经、听经会懂里头道理,这个经教的理论要是不懂,没有用处。理论不懂,你怎么能起观照的功夫?所以业障消除必定是断疑生信,分别执着淡了、轻了,智慧增长了。从前看东西看不清楚,现在看得清楚了;听东西听不清楚,现在听得明白了;从前做人做事常常犯过失,现在过失少了,这叫消业障。

金刚经要义(第4集) 1996/4  

  常常读大经有一个好处,经像一面镜子一样,读经就是照镜子,对照对照,我的心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。如果不一样,赶紧把它修正过来,这就叫修行。我每一天从早到晚待人接物,甚至于自己本身穿衣吃饭,与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?不一样,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真正学佛要这样学法,这才行。

地藏经(第16集) 1985/10  

  就像《了凡四训》一样,把过去那些习气毛病统统要把它洗刷得干干净净,这在佛门里称之为法器,就是够资格学佛。那些种种毛病习气还要留着,不肯洗刷干净,就是自己的障碍。你这一生修学不能说没有好处,障碍存在,你所修的都变成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。为什么?就因为你有那些恶的习气在,那恶的习气好比毒药一样,这个杯子,杯子里曾经盛过毒药,没有弄干净,现在醍醐装在这个杯子里头也变成毒药了,它也染了毒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地藏经(第16集) 1985/10  

  所以一点掺杂都不许可,心一定要清净,心里面这些习气一定要把它改掉,要认真的去改,一丝毫都留不得。先从逆境里面修起,然后再从顺境。逆境里面断瞋恚心,修慈悲心;顺境里面断贪爱心,修平等心,这叫真修行。

地藏经(第16集) 1985/10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