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-第841集




  法语:

 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?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。「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」,一定要把别人的利益,看作跟自己的利益完全一样,别人受害就是自己受害,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自性。  

  节录:

 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?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。中国古人常说,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意思跟这个就接近了。可是佛经里面说得更深,一定要把别人的利益,看作跟自己的利益完全一样,别人受害就是自己受害,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真正明白人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为什么?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个心态,诸佛菩萨都是明心见性之人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初住菩萨以上,这说圆教,别教是初地,这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。什么叫法身?『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』就是法身。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自性,这佛家讲的真如本性,同一个本性。众生不仅仅是有情众生,这里面把无情的众生都包括在其中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「众生」两个字的意思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。一切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,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,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,乃至于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,只要是有形相都是众生,众生这个意思就太广太广了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一点都没错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正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自己唯心所现。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自己唯识所变,识是什么?是个分别。从分别里面变现出种种不同的法界,所以离开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不同的法界就没有了,没有才叫做一真法界。由此可知,一真法界里面的人,跟我们十法界里面的人,不一样的地方,十法界里面都还有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一真法界里面的人没有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由此可知,如果我们也能够离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一真法界你就立刻证得。但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没离开,同时存在,同处存在,这个不可思议,同时同处。所以诸佛与这一些法身大士,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,他就有能力千百亿化身。示现在十法界里面,示现在六道里面,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在这里头「兴大悲,愍有情」,就干这些事情来帮助我们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他在示现里面跟我们一样,也有分别、也有执着,这样他是不是堕落了?没有。我们虽然同在一张桌子吃饭,同样手拉着手,他住一真法界,我在人法界,不一样。六祖曾经问永嘉,「你还有分别吗」?分别是凡夫,他答得好,「分别亦非意」,六祖听了点点头,没错,「你如是,我也如是」,六祖告诉他。那就是说明了六祖跟永嘉住一真法界,在教化众生的时候跟大家在一起,那一些众生住的是人法界,是在六道,他们住一真法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我们的心是染污,他的心是清净,不一样,我们分别执着是染污,他分别执着是清净。他不是自己分别执着,我们常讲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随众生执着而执着,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执着。这就说明十法界同时存在,一真跟十法界没有距离、没有前后,这是事实真相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正因为这个事实,化他就是自度,自度就是化他,自度、度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,这也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「入不二法门」。我们看到是二,人家是不二,不二所以才「分别亦非意」,这个道理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,为什么?不是自己的境界。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境界?自己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总是去不掉,只要有分别执着,那就不是我们境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所以要常常作如是观,我们从这里下手,从这里入门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最初方便」,这就是最初入门之处,我们一定要看别人的利害就是自己的利害,要从这个地方下手。别人有难就是自己有难,别人有福就是自己有福,所以这一句「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」,我们应当从这个地方学习。果然要是会了,利益无量无边,真正是说之不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4集)1998/9/5  

  我们现在烦恼习气很重,确实知道自己现在是在凡夫地,解悟有了,没有证悟,知道怎么个修行法,可是功夫不得力,为什么不得力?烦恼习气放不下!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。自私自利放不下,名闻利养放不下,五欲六尘的贪恋放不下,贪瞋痴慢放不下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37集)2010/9/8  

  现在这个社会修行非常不容易,里面有贪瞋痴慢疑,这是烦恼习气的根,比什么都严重,佛法里把它比喻作地狱五条根,贪瞋痴慢疑是地狱五条根,习气里面的怨恨恼怒烦,外面财色名食睡的诱惑,合起来讲这是魔掌,你能跳得出去吗?我们如果不是天天在经教里面学习,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就这么一点点小的功夫都保不住,遑论提升。所以同体大悲的认知就非常重要,众生跟我同体。知道是一体,这是讲伦理,佛家的伦理;道家也讲到,「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」,道家的伦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37集)2010/9/8

心口如一 如在目前-53


  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,口里念佛,心里打妄想,没有用处。念这一句佛号,我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,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,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,这是真正念佛人。

认识佛教(第6集) 1991/12  

  我们心上要有佛,心上有佛才叫做念。中国文字是很有智能的,这个「念」字,上面是个今,下面是个心,现在心上有,这叫念。不是过去心上有,也不是未来心上有,就是现在心上有,现在心上有佛这叫念佛。心里头有佛,如在目前。
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16集) 1995/2  

  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你心上真有,你就真成功。心上没有,口里念没用的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你口里念佛,心里想贪瞋痴,那个不行,那个还是要堕三途的。心里真有佛,心上除了佛之外,什么都没有,这叫做念佛人,这样念佛一定往生。

弥陀要解演义(第2集) 1995/1  

  会念佛的人,声声佛号唤醒自己觉悟。不会念的人,口里面佛号跟心里面的念头不相干,口里念佛,心里还打妄想,这个叫不相应。这种念佛,就是你一天念十万声也枉然,一定要相应。口念佛,心里面真的有佛,除佛之外一个妄念都没有,那就相应。所以一定要做到「净念相继」,净是清净心,没有第二个念头在里头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60集) 1996/4  

  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,决定要叫我的心境清净、平等,在一切境界里面训练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第一个念头才起,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,把这个念头压下去,这叫伏烦恼,这样的功夫才能往生,这是凡圣同居土,我们叫做「功夫成片」就是这个意思,功夫确实成一片。烦恼没断,但是烦恼不起现行,这一句佛号决定管用,能把烦恼伏住,能保持心地清净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集) 1989  

  我们的愿心恳切,我决定要到极乐世界,我这一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,就这一桩事情;除这一桩事情之外,统统放下,没我的事。眼前我要做的就是念佛,出声念、不出声念都一样。出声累了,默念,心里头念,佛号不要间断,这是真的。佛号要一间断,烦恼业障就现前。

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(第5集)2012/6/23  

  持名念佛,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什么都放下,什么都不要想,什么都不要念,就念南无阿弥陀佛。果然真的放下,真的所谓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,念上个三年五载得定了,这个定叫念佛三昧,你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,三昧就是禅定。定到一定的程度,豁然大悟,就开智慧,智慧一开就一切通达明了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79集)2009/8/21  

  你把妄想、分别、执着统统断掉了、统统放下了,不再有这些东西,心里头真正清净,恢复到清净平等觉,那个时候转烦恼为菩提,转生死为涅盘,境界转过来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37集)2001/12/20  

  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我们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代替了,这就是念佛的妙法。念到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不生了,你的念佛功夫得力了,功夫成片。二六时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没有了,功夫成片了,带业往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6集)2000/8/12  

  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,唯独这个法门殊胜,殊胜的道理就在此地。其它的法门要统统放下,这个法门是一切都放下,可以抓一个,这叫带业往生!因为有这个法门,末法时期,一切众生都能得度。正是古大德所说的,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!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懂得方法,世缘统统放下,一心持名,求愿往生,没有一个不成功的。

金刚般若大意(第7集) 1995/5/16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