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修行要发长远心-第843集




         法语:

  修行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可以成就的,一定要发长远心。菩萨发心都是无量劫,我们要有恒心、耐心、长远心才能成就。人有长远心,心是定的;没有长远心,心是浮的。  

  节录:

  『于无量劫,积植德行』,第一句这个修行时间要长,不是短时间的,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可以成就的,一定要发长远心。你看菩萨发心都是无量劫,要发长远心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,要有恒心、要有耐心才能成就;没有恒心、没有耐心、没有长远心,是不会有成就的。人有长远心,这个人心是定的;没有长远心,他心是浮的,这个理在此地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53集) 1990/4  

  佛法不是短时期能成就的,我劝同修一天《无量寿经》要念三遍,你要没有耐心,这三遍就念不下去。当然念得愈多遍愈好,念经是修行,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所以你念的时间愈长,你修行的时间愈长;修行时间愈长,这个力量、效果愈显著,所以实在讲时间是愈长愈好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 

  我们要学道、要求学,你没有耐心、没有恒心、没有长远心,你就不能成功,能不能成就的祕诀就在这一个字,你能不能忍。你看看古人所说的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你能不能忍?十载寒窗,你真有这个耐心你就成就了。一门深入,这是持戒,没有开悟之前就学一门,决定不学两样东西,为什么?你心里才会得定。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,修定的目的是开智慧,戒是因,定是果,定又是因,开智慧是果,你没有耐心的话你做不到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19集) 2010/12/12  

  一定要发心,我们至少是尽形寿,尽形寿就是说尽这一生,我只要有一口气在,我就要认真好好的来学一天。不要订我要多少时间把它学好,不必,要有长远心来修学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11集) 1991/6  

  古来大德参学,亲近一个老师十年是少的,我们往往看到二十年、三十年,他才有成就。现在人实在说绝不比古人笨,我总觉得现在人各个都比古人聪明,聪明过了头,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,耽误了,这个不好。

妙德圆满爱敬林神章(第6集) 1988/4  

 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没有耐心,受不得一点委屈,这怎么能学道?释迦牟尼佛在世也时时刻刻受委屈。修道的时候吃的苦头多了,跟那些外道们在一起,这些外道对他歧视的有、毁谤的有,他都能够忍受。示现成佛以后弘法利生也处处受委屈,徒弟里头有六群比丘都调皮捣蛋的、不听话的。所以我们想一想,连佛在世修学弘化都没有那么样的清净环境,都不能样样如意。何况我们是个凡夫?所以一定要有耐心,要有长远心,要有智慧心,要有忍耐心,我们才能做到「无有疲厌」。自己修学不疲不厌,帮助别人也是不疲不厌。

妙德圆满爱敬林神章(第6集) 1988/4  

  佛门里头有句谚语说,「学佛一年,佛在眼前」,初发心;「学佛二年,佛在天边」;「学佛三年,佛化云烟」,就没有了,学到后来就变成老油条了。这种人太多了,要不然每个人都去作佛了!学佛的人多,成就的人少。李老师以前告诉我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两、三个而已,就是这个样子,退心退得多。

学佛答问 2007/4/13  

  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一切法得成于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想成就,圆满的成就,那都要耐心,愈是大事愈是需要很大的耐心,没有耐心怎么可能有成就?尤其是学佛,学佛可以说这是第一桩大事,我们要了生死出三界,还有比这个事情更大的吗?没有了。这样大的事,诸位想想,要多大的耐心!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?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 

  现在人缺乏耐心,学一点东西,时间长了,不愿意学,太费头脑了,不愿意学。哪里去找那么便宜事情?便宜的是有,念佛很便宜,念佛也要耐心,没有耐心,这句佛号也念不下去。佛教给我们,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、不夹杂、不怀疑,就是很大的耐心;你没有耐心,会间断、会夹杂。可见得净土宗没有耐心同样不能成就,这叫易行道,最简单、最容易,还是要有很大的耐心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7集) 1990/4  

  念佛在一切法门里面确确实实是易行道,这易行道你都不能成就,难行道就别指望了,没分!易行道不能成就,就知道自己的业障是多么重!应该怎么办?继续不断努力的念下去。古德告诉我们:众生深重的业障,一切经法都不能够消除,最后这一句佛号能灭罪。换句话说,你念佛不是佛号不能灭罪,是你的罪恶太重,不是几句佛号就灭得了,你要不断的去念,要有信心、要有耐心、要有长远心去念,念个二年、三年,业障就消除。这个二年、三年是要具足信心、耐心、恒心,这才行。决定不改变,晓得业障太重,念念可以消除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4集) 1984/12   

  所以要『守志不二』,就是专勤精进。千万不要以为念佛一心没有得到,换了,再改别的,再去参禅、再去学密,那就坏了,那这一生真的是一事无成。没有得到,也决定不改;不改,功夫深了,自然就得到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4集) 1984/12


向内观己 不见人过-55


  凡夫之所以为凡夫,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,自己没有毛病,自以为是。菩萨跟凡夫不一样,菩萨从来没有「自以为是」的观念,菩萨知道自己毛病太多,天天在改,天天在反省,天天在改过,这叫觉悟的人。迷人,没有过可改,自己好好反省反省,没过失;过失都是别人,自己没有过失。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,就是自己的过失;几时见不到别人过失,自己过失就没有了,古大德教我们这种方法巧妙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7  

  为什么我们见到别人过失?自己习气烦恼起现行,这是大过失。外面是缘,这个缘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出来了,这就是大过失。会修行的人,所有一切外缘都是善知识,善人善事我们要向他学习,恶人恶事资助我们反省,帮助我们改过,所以顺逆都是善知识。在反省当中,正所谓「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」,所以菩萨修行能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7  

  喜欢批评的,都是见到别人过失。怎么会见到别人过失?见到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烦恼;换句话说,是自己的过失。外头哪有过失?引发自己的过失,这就真正有过失,佛跟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。见到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为什么没见到?他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,这招高明。他心地清净,决定不染,看得很清楚,听得很清楚,他心里面不被外头境界所动摇,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,这是真修行人。怎么修法?就在这上练功夫,眼在色相上练功夫,耳在音尘上练功夫,鼻在香味上练功夫,舌在味道上练功夫。这真修行人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22集)2007/9/3  

 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头一个要把心量拓开,我们不要去看别人过失,要看自己的过失。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,这叫开悟;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,那真修行。最根本的地方,把我们内心的矛盾,内心的不平,内心的染污,要把它化解。务必能够做到像诸佛菩萨一样,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,这是所有一切冲突、烦恼、生死的大根大本。

救度众生先断自己的烦恼习气2003/7/9  

  要学六祖惠能大师,要常常见到自己过,不见世间过,这就是你的心真的转了,向内观照。我们今天这大病他不见自己过,专见别人过,这个专见别人过就会增长烦恼,没有办法消灭烦恼。外面环境诱惑了里面贪瞋痴慢,里应外合这还得了吗?只顾内,不顾外,往内照,外面与我不相干,舍弃掉了,专内照,这个照是智慧,智慧能够把烦恼习气化解掉。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,所以会用功的人道业增长。

早餐开示1995/1/25  

  可是内观是很难,但是它效果非常殊胜。开头我们可以用外,外面是一面镜子,我们看自己的缺点看不到,看人家的很容易。看到别人的缺点要生恭敬心、要生感恩的心,为什么?他提醒你,我认真反省,我有没有这个过失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这就对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51集)2009/11/3  

  心里永远没有恶人,人人都是善知识,找我麻烦的人、毁谤我的人、障碍我的人,甚至于陷害我的人,全是善知识。看我用什么心去看他,如果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那全是佛菩萨。菩萨在此地也表演给我看,让我在这个里头觉悟,让我在这里面反省,你看你的心情多舒畅、多快乐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51集)2009/11/3  

  真正是常常「常搜己过」,这是祖师大德的话,实在讲跟《坛经》上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。六祖说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不见不是说不知,你见如不见,见到怎么样?不放在心上。见到之后头一个反应,就是观照自己有没有?自己有这个过失,赶快要改;自己没有这个过失,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失。看到是提醒自己,警惕自己,这是修行人。看到之后放在心上,放在嘴上,这个变成自己的过失了。天天批评人,天天说人家,批评人、说别人就是过失,这个不会修行。所以,是非善恶在一念之间,你能回光返照,一切境缘无非道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09集)2007/8/19  

  六祖话说得对,人人都能够常常看到自己过失、自己毛病,而不看到别人的毛病,这个人就是圣人,这个人就是佛菩萨。佛菩萨跟别人不相同的地方,就是这一点。因为你天天看到别人过失,你一天到晚烦恼就多。你看到别人都没有过失,只有自己有过失,烦恼就没有,心就清净,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,决定就能往生。

六祖坛经(第19集) 1986/11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