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凡夫之所以为凡夫,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,自己没有毛病,自以为是。菩萨跟凡夫不一样,菩萨从来没有「自以为是」的观念,菩萨知道自己毛病太多,天天在改,天天在反省,天天在改过,这叫觉悟的人。迷人,没有过可改,自己好好反省反省,没过失;过失都是别人,自己没有过失。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,就是自己的过失;几时见不到别人过失,自己过失就没有了,古大德教我们这种方法巧妙。
早餐开示1998/12/7
为什么我们见到别人过失?自己习气烦恼起现行,这是大过失。外面是缘,这个缘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出来了,这就是大过失。会修行的人,所有一切外缘都是善知识,善人善事我们要向他学习,恶人恶事资助我们反省,帮助我们改过,所以顺逆都是善知识。在反省当中,正所谓「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」,所以菩萨修行能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。
早餐开示1998/12/7
喜欢批评的,都是见到别人过失。怎么会见到别人过失?见到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烦恼;换句话说,是自己的过失。外头哪有过失?引发自己的过失,这就真正有过失,佛跟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。见到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为什么没见到?他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,这招高明。他心地清净,决定不染,看得很清楚,听得很清楚,他心里面不被外头境界所动摇,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,这是真修行人。怎么修法?就在这上练功夫,眼在色相上练功夫,耳在音尘上练功夫,鼻在香味上练功夫,舌在味道上练功夫。这真修行人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22集)2007/9/3
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头一个要把心量拓开,我们不要去看别人过失,要看自己的过失。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,这叫开悟;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,那真修行。最根本的地方,把我们内心的矛盾,内心的不平,内心的染污,要把它化解。务必能够做到像诸佛菩萨一样,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,这是所有一切冲突、烦恼、生死的大根大本。
救度众生先断自己的烦恼习气2003/7/9
要学六祖惠能大师,要常常见到自己过,不见世间过,这就是你的心真的转了,向内观照。我们今天这大病他不见自己过,专见别人过,这个专见别人过就会增长烦恼,没有办法消灭烦恼。外面环境诱惑了里面贪瞋痴慢,里应外合这还得了吗?只顾内,不顾外,往内照,外面与我不相干,舍弃掉了,专内照,这个照是智慧,智慧能够把烦恼习气化解掉。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,所以会用功的人道业增长。
早餐开示1995/1/25
可是内观是很难,但是它效果非常殊胜。开头我们可以用外,外面是一面镜子,我们看自己的缺点看不到,看人家的很容易。看到别人的缺点要生恭敬心、要生感恩的心,为什么?他提醒你,我认真反省,我有没有这个过失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这就对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51集)2009/11/3
心里永远没有恶人,人人都是善知识,找我麻烦的人、毁谤我的人、障碍我的人,甚至于陷害我的人,全是善知识。看我用什么心去看他,如果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那全是佛菩萨。菩萨在此地也表演给我看,让我在这个里头觉悟,让我在这里面反省,你看你的心情多舒畅、多快乐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51集)2009/11/3
真正是常常「常搜己过」,这是祖师大德的话,实在讲跟《坛经》上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。六祖说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不见不是说不知,你见如不见,见到怎么样?不放在心上。见到之后头一个反应,就是观照自己有没有?自己有这个过失,赶快要改;自己没有这个过失,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失。看到是提醒自己,警惕自己,这是修行人。看到之后放在心上,放在嘴上,这个变成自己的过失了。天天批评人,天天说人家,批评人、说别人就是过失,这个不会修行。所以,是非善恶在一念之间,你能回光返照,一切境缘无非道场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09集)2007/8/19
六祖话说得对,人人都能够常常看到自己过失、自己毛病,而不看到别人的毛病,这个人就是圣人,这个人就是佛菩萨。佛菩萨跟别人不相同的地方,就是这一点。因为你天天看到别人过失,你一天到晚烦恼就多。你看到别人都没有过失,只有自己有过失,烦恼就没有,心就清净,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,决定就能往生。
六祖坛经(第19集) 1986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