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烦恼从哪里放起?-第847集




  法语:

  「烦恼轻,智慧长」,烦恼轻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轻两分,智慧就长两分。烦恼从哪里放起?这跟医生治病一样,哪一种病重,要先治。譬如贪心很重,那就先治贪心,要修布施;瞋恚心最重的,要修忍辱;愚痴心很重的,要学智慧。  

  节录:

  「烦恼轻,智慧长」,烦恼轻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,烦恼轻两分,智慧就长两分,它是个相对的。因为烦恼轻智慧长,所以佛法的修学你才真正得到法喜,叫法喜充满,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享受。没出三界,也得小的享受,三界里面之乐;如果真正能把它断掉,那是一真法界之乐,都在放下,要不放下,真实的受用得不到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33集) 2008/3/13  

  从哪里放起?这跟医生治病一样,你哪一种病重,要先治,那个要命,先救命;那个不重要的病,等你重要的治好之后,慢慢再治其余的。每个人的病不一样,譬如有人贪心很重,那就先治贪心,怎么修法?修布施,把贪心放下;瞋恚心最重的,要修忍辱;愚痴心很重的,要学智慧,你要找到一个对治的法门,自己认真去学习它就真有效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像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,要真干才管用,不是真干很难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33集) 2008/3/13  

 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这是药,是来治八万四千烦恼而施设的,烦恼是病,有这么多病,佛教给我们这些方便法来对治,病是世间法,药是出世间法,病要是好了,药也不要了。因此世出世间法俱不可住、不可取、不可以执着,这个道理就在此地。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(第9集) 1983  

  大乘佛法里,宇宙之间的主宰不是别人,是自己,你的意念在主宰着一切,连外面山河大地都受你意念的影响。你的念头善,没有一样不善;你念头要是恶的话,没有一样不恶,境随心转,这些是真理、是大道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25集) 2011/8/5  

  悟了的时候统统叫智慧,迷了的时候全部叫烦恼,换个名称还是一桩事情。你现在生种种烦恼,你要晓得,在佛那个地方是种种智慧;你烦恼有多少,他的智慧就有多少。烦恼无边,智慧也无边,只是一个转变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9集) 1999  

    对治烦恼是要把最强的先对治它,这个烦恼制伏住,其他的很容易,就不难了。每个人根性不一样,这个自己要知道。净宗同学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,执持名号,这个念头一起,马上就换到阿弥陀佛。如果我们从早到晚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这些妄想、杂念都进不来,这叫功夫得力了。一面念佛,一面还夹杂着这些烦恼,把我们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26集) 2011/8/6 

  什么是烦恼?贪瞋痴慢疑。在修行的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,还有这些东西(烦恼)围绕着你,这个麻烦大了。一定是烦恼轻,智慧长,你的心就安了,心安理就明白、就觉悟了。如果心里头有烦恼,有贪瞋痴慢疑,你的心不安,我们常讲心浮气躁,你心定不下来,你没有办法学习。纵然很用功,你所学习的是佛学常识,不是智慧,与你的戒定慧三学不相干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69集) 2011/12/7  

  真实智慧是从戒定而生的,绝对不是广学多闻,广学多闻不是智慧,在佛法里叫聪明,儒家讲的记问之学,你不生智慧。智慧是从禅定生的,也就是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,你的心里有烦恼,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着,怎么会生智慧?佛法里常讲「烦恼轻,智慧长」,这一句话我们要重视,我们的烦恼愈少,智慧就会现前,所以持戒是断烦恼,是断恶业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73集) 2002/1/11  

  惠能大师讲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不起心、不动念的,那是自性,所以也称之为自性本定。成佛就是恢复到自性本定,虽然恢复到自性本定,他还有习气,这个习气是无始劫来的烦恼自然形成的习气。习气也没法子断,只有让时间,时间长了,自然就没有了。佛告诉我们多长时间?要三个阿僧祇劫,习气就没有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25集) 2011/8/5  

  我们凡人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烦恼、都是分别执着,就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,都是罪业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只看到有一个人,惠能大师见五祖,他老人家说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只看到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物,他不生烦恼,他生智慧。他的心中念念生智慧,我们是念念生烦恼。几时能够像他那样精进,念念生智慧,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向这个方向、向这个目标去精进。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17集) 1992/12  

  在念佛人来说,这个功夫比修学其他法门真的来的容易。其他法门,如果要不是烦恼断掉了,这个境界不能现前。但是念佛人不须要断烦恼,只要把烦恼伏住,这个境界就起现行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这个法门是二力法门,我们自己用的这一分力量,佛相等的他加持一分力量,所以感应特别的殊胜、特别的快速。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17集) 1992/12


听懂一句 做到一句-第59集


  记住,一切法从心想生,我们起心动念要觉,这念头好不好,这念头是正还是邪,一定要清楚,如果正,好!如果是邪,马上要断掉,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,起心动念与佛菩萨教诲相应,与经教相应,正道;与正道相违背就是邪道。所以,修行在哪里修?在起心动念之处。起心动念是不间断的,前念灭后念生,我们就在这里修行,念念是直心,行行是德行,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相应,直心,我们才能自度,我们才能化他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72集) 2016/9/29  

  唯有在修行当中才能够体悟,体会悟入。你要不真正在行门上用工夫,你经念得再熟,读得再多,实在讲,你所明了的都是表面上的常识,没有深度。深度,一定要自己有真功夫去入进去,你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,你入不进去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9集) 1996/4  

  你学得再多,就是古人所讲的「道听涂说」,「记问之学」。记是你记忆,问是见闻,你看得多、你读得多,你记得很多,全是别人的,不是自己的,不是从你心性当中透出来的。纵然你能讲得十二部教,能讲得一部《大藏经》,你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《大藏经》,不是你自己心性的经典,那个与你还是不相干。最要紧的是要自己心性能够契入,把佛的经变成自己的经典,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9集) 1996/4  

  我一天听懂一句,我把这一句做到,明天又懂一句,我又把这一句做到,这样的人才会开悟。听懂了,不能够落实,不能做到,跟听不懂没有两样,跟不信佛也没有两样。纵然你会讲,你会讲有什么用?记问之学,听别人讲的。记问之学就是不能落实,能落实,这个记问就变成实学了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22集) 1999/11/3  

  佛的经教,意在言外,深广无尽,我们不细心去体会,你怎么会看出来?不但要细心体会,要身体力行,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。你不能够身体力行,你怎样去研究、怎样去揣摩,结果你都把意思搞错了,曲解了,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。所以佛法要行,不要说,认真努力去做,才有真实的成就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
  把你所学习、所思惟的,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,真正做到理事不二才有悟处。如果学习思惟跟我们自己生活脱了节,你就没有办法悟入,你一生所做的现在人讲「佛学」,你可以称为一个佛学家,你可以称为一个佛学博士,但是佛法你一分也没有体会到,你所能够理解的常识而已,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。所以佛法实在讲起来,在行不在说,也就是要做到,古德所谓「说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寸」,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到,这非常重要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4集) 1998  

  章嘉大师早年给我一个标准,这个经你学了,你懂得多少从什么地方看?从你做到多少。你没有做到,大师说你没懂,如果你懂,哪有不做的道理?你能做到十分,你懂十分;你能做到一百分,你懂一百分;你没有做到,你根本就没懂。这个标准好,我这一生得受用,绝不自以为我懂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35集) 2014/11/17

  好学是要真正做到。所以一定要把你所信的、把你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,这才是真正的好学。你能做到一分,你就得一分的功德利益;你做到两分,你就能得两分利益;你做不到,你一切都落空。纵然能说,能说不能行,还是抵不过业力;换句话说,你还是跳不出轮回,还是免不了三途。你能把你所信、所理解的落实,你才能得真实利益。真实利益是永脱轮回,与诸佛菩萨同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2集) 1999
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