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怎么修布施?孝顺父母。以劳力奉事父母,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,这是内财布施;以我们的智慧,父母的习气嗜好都能想到,这是法布施。能够使他们安心、快乐,离开一切忧恼,是无畏布施。三种布施从哪里做起?从对自己的父母、老师做起。常常怀念老师,老师有什么缺乏,跟父母一样要照顾到。
节录:
学佛必须要从基础上奠定根基,根基在哪里?在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根。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体会到,今天所有修行的人为什么不能成就?功夫为什么不能得力?你把这个原因就找到了。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孝顺父母学起,你有没有尽孝道?从奉事师长学起,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,这四个字做不到,你在佛法上无论怎么精进,无论怎么用功,说老实话,你的功夫不会得力,你怎么可能有成就?
大乘无量寿经(第38集) 1999/1/16
我们初学的人,六度到哪里修?到家里头去修。怎么修布施?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,你以你的劳力奉事父母,这是布施。对父母应该讲供养,供养父母,很细心去照顾父母的生活,这是内财布施;照顾他,为他服务,伺候他。以我们的智慧,在他日常生活当中,他有些习气嗜好,我们都能想到,无微不至的伺候,这是属于法布施。劳力、财力的供养是属于财布施。能够使他安心、使他快乐,离开一切忧恼,是无畏布施。三种布施从哪里做起?从对你父母做起,对你老师做起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38集) 1999/1/16
老师教导我们、启发我们,我们才开了窍,才有智慧,才懂得这些事情,老师的恩德怎么能忘记?常常怀念老师,只要知道老师还在,逢年过节,总要有个关怀、有个表示;有空闲的时间要常常去看看老师,老师有什么缺乏,跟父母一样要照顾到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38集) 1999/1/16
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话是根,一个孝,一个敬,孝用父母做代表,敬用老师做代表,尊师重道。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,我们的慧命(智慧)得自于老师,一生有所建树,这两个恩人不能忘记。
学习海贤老和尚之表法(第1集) 2014/8/10
孝养,「养」,可不容易!一般养都是讲三方面,才圆满。「养父母之身」,父母一生照顾儿女,儿女长大了,他老了,他的物质生活你要照顾到。你的收入一定要拿一部分供养父母,给他做生活费用,这养父母之身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76集) 2003/12/6
第二,「养父母之心」。要让父母晚年很快乐,那就讲你的家要和。对兄弟、对家族,你这一家有堂兄弟,有表兄弟,这个大家族统统都能和睦相处,你的父母心才快乐。你有好的老师,有好的同参同学,你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履行道德,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,你的父母有面子,很光荣,这是孝道,这是养父母之心。最后,「养父母之志」。父母对你的希望,希望你做圣人,希望你做贤人,学佛的人,希望你将来能作佛、作菩萨,能普度众生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76集) 2003/12/6
所以我们对供养父母,一生都要供养的,父母不在了,到忌日还要祭祀,慎终追远,念念不忘。我们对老师也是如此,老师跟父母一样,老师在我们要供养他一生,老师不在了我们要纪念老师,老师还有后人、还有眷属我们还要照顾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,成个什么佛?
妙法莲华经大意(第21集) 1981
我常讲三个根,要从扎根下手,扎根头一个根是做人,学佛先把人做好。人都做不好,你怎么能成菩萨、成佛,哪有这个道理?佛菩萨是人中最善的人,最完美的人,头一个学做人。佛是不是这样教导我们?是的,你看净业三福第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你做到没有?这做人!怎么样孝养父母?怎么样奉事师长?我们今天提倡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、做到了,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你就做到了。
学佛答问2007/2/16
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世间这个时候没有佛出世,你能够孝养父母就等于事奉佛陀,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我们孝养父母的功德,跟供佛的功德没有两样。如果你们在道场诚心诚意的礼佛、供佛,回家不孝父母,你这个礼佛、供佛没有功德,是假的。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七)(第3集) 2000/10/11
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人不孝顺父母,不可能尊敬师长,不尊敬师长、不孝父母这是悖逆,这个一定是别有企图,不是出自于真心的。哪有对最亲近的人不孝顺、不爱的时候,会去爱别人、外面的人,哪有这个道理?在情理上讲不通。孝与敬是开发自性的一把钥匙,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见性,性德的开发从哪个地方做起?从孝敬。因为孝敬就是性德,还要用性德开发性德的全体。
无量寿经大意(第2集) 1991
专看别人的长处
不看别人的缺点-第91集
念佛怎样才能上品上生?你的心是佛心,你的行为是佛行,决定得生净土。所以我常常讲,六十岁以上就什么事情都不要问了,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,万缘放下,什么都好。为什么?与我都不相干。你做你的,你造你的业,你受你的报,我造我的业,我有我的果报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自己要找一条出路,不要因为看到别人,把自己的路走错了,这叫愚痴。别人骂我,我尊敬他,我念「阿弥陀佛」;别人毁谤我,我赞叹他。
早餐开示1999/2/24
人都有长处,人也都有缺点,如果能够专看别人的长处,天下人都是善人,如果专门看人的缺点,佛菩萨都不是好人。由此可知,善恶没有标准,是非也没有标准,是非善恶就在你自己的起心动念。你自己的心善,尽虚空、遍法界无有不善,你这一生过得多幸福、过得多美满!
早餐开示1999/2/24
专看别人的缺点,专挑别人的毛病,那怎么能跟人相处?佛菩萨教给我们跟这个恰恰相反,教我们专看别人的长处,专记别人的善处,别人的缺点、恶处不要放在心上,把它忘得干干净净,让我们的心是善心,念头是善念,行为是善行,纯善之人,这个人就叫佛、就叫菩萨。由此可知,做恶人、做善人都在自己一念之间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04集)2000/5/22
《弥陀经》上说,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我们听了很羡慕,想想现在我们周边,天天在一块的都是冤家债主,怨憎会。其实这个问题是一念之间,如果我们能够专看一切人的长处,一切人的好处,不看人的坏处,我们现前又何尝不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?就在那个念头转一转就行了,为什么天天看别人不是处?真正修行人,应当看别人的长处,看自己的不是处。看到别人的不是处,一定要懂得,那就是自己的不是处,不是别人的。
如何息灭贪瞋痴 1998/2
你如果懂得我这个话的意思,你才懂得佛经的意思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过失,如果真的有过失,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怎么能讲得通?你什么时候才能入这个境界?永远没指望。你这个念头一转过来,我们看到的过失,都是自己的过失,见不到一切众生的过失,你就入华严境界,你就得华严三昧。
如何息灭贪瞋痴 1998/2
佛菩萨怎么修行成佛菩萨的,秘诀就在此地,关键就在此地。我们如果学会了,从今天起,看任何一个人都是好人,看任何一桩事情都是好事,妖魔鬼怪都是佛菩萨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五十三参里面有干杀盗淫妄的,都是佛菩萨。你看善财童子,没有看到人家的过,只看到人家的好处,他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
如何息灭贪瞋痴 1998/2
我们真正想修行,我们天天想什么?想自己的过失,改过自新。想不到、想不出,想不出看别人,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,用别人的过失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?这就对了,我自己要有的话赶紧改,改过自新。专门看别人的长处,别人的好处,别人的好处我有没有?有,要保持;没有呢?没有要学习。外面环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,你要会照!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,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那你就是起心动念都在造业。真的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讲的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」,那就错了。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52集)2009/6/20
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,心目当中不可以有一个恶人,我们学佛功夫能不能得力,关键在此地。心目当中决定不容许有一个冤亲债主,别人对我怎么不好,甚至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也看他是个好人,这叫功夫,这是你学佛有心得。专门看别人的长处、善处,不要看别人的恶处,培养自己纯善之心,我们就成功了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02集)2000/4/24
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,世尊最重要的一句开示,就是教我们「常念、思惟、观察善法」。那个善法实际上是贯穿的,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常念是心善,思惟是念头善,观察是行善,你的心、念、行为都善。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,「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」,这句话太重要了!你还有一毫一分不善夹杂在你的心念里头,就把你的善法破坏了。我们要这样修才成就,这样修你才真正能得诸佛护念、龙天善神拥护,这是善果。我们真正懂得了,真正认真修学,生生世世受快乐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02集) 2000/4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