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「如是愿心永不退」,愿行相辅,愿帮助行,行实践愿望,行愿相辅相成,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风顺,保持住永远不退转。凡是退转,问题都出在行愿上,有愿没有行,或者有行没有愿。
节录:
『如是愿心永不退』,愿行相辅,愿帮助行,行实践愿望,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风顺,就不会退转。凡是退转,问题都出在行愿上,有愿没有行,退转,有行没有愿也会退转。行愿相当,行愿相辅相成,才能够保持住永远不退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3集) 1999/3/27
「又《会疏》曰:但有其愿,愿即虚。但有其行,行即虚。要须愿行相扶,所为皆克」,克是成就。《会疏》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,我们要学习,你有愿,没有行,愿是假的。你有行,没有愿,你的行禁不起考验,你会动摇,你会改变。有愿、有行才能成就,愿不动摇,行不后退,这个人决定成功。两个条件同时具足,非常不容易,这个事情真难,那要怎样两个条件才都能具足?要真实智慧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24集) 2012/1/6
行愿是一不是二,拆开了两个都没有,合起来就圆满。「要须愿行相扶,所为皆克」,克就是成就、就是成功。我们净宗蕅益大师给我们提出四个字,「信、愿、持名」,持名是什么?持名是行,有信、有愿、有持名,这三个都成就,信、愿、行全成就。要有强烈的愿望,坚固的信心,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,无论在什么地方,心里念佛。口里不出声音没人知道,心里佛号不能间断。这样念佛,善根深厚的一年就行了,善根薄弱的人三年也成就了,为我们证明的人很多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53集) 2014/12/28
如果行跟愿是两桩事情,这就不得其门而入。『但有其愿』,有愿没有行,这个愿是空愿,所以『愿即虚』,是空愿。如果有行没有愿,这个行达不到目标,也不能成就,所以『行即虚』。如果这个行是善行,譬如修六度、修普贤十愿,这是菩萨的大行,如果没有愿,这样的修行功夫都变成三界有漏的福报,这个行就叫做虚。因为三界之内没有一样是真的,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纵然得大福报,也是一场空,也是梦幻泡影,所以说行即虚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61集) 1996/4
必须要『行愿相扶』,行愿相扶就是行在愿中,愿在行中,那你就有成就,你有什么样的愿就有什么样的成就。我们念佛人的愿是往生净土,念念不忘求生净土,这个目的才能够达到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61集) 1996/4
『愿海清净悉皆成』,哪一尊佛成佛都是先有愿,四弘誓愿里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他才能成得了佛。我们今天也发这四条愿,可是这四愿不是从心上发的,是从口皮上发的,所以它不管用,成不了佛。如果你从心上发这个愿,我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佛,你能不能成?你一定成。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26集) 1997/1
世出世间法的成就,就在心愿,有愿必成;你不能成就,你没有愿。或者是你虽有愿,你没有行,你没有办法做到;有愿有行,没有一样不成就的。愿行重要,所以你要发愿,愿要发得大,这个「海」是比喻大。海在佛经上都是比喻深广,你的愿要大,你的愿要深。愿要清净,清净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其中,如果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利益,你就不清净。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26集) 1997/1
持名念佛能断烦恼、能消业障、能生净土、能见弥陀,道理在此地。你肯念佛,你肯定有信心、有愿心,因为什么?你行动出现了。真信、发愿,不肯念,你有信、有愿没有行动,有行动决定有信、有愿。可见得持名重要。古德教导我们,「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」,很有道理!说话造六道轮回的业,无论你是善还是恶,离不开六道轮回。念阿弥陀佛,这也是一句话,能帮助你了生死、脱轮回、生净土,它不一样。为什么不念佛?记住,念佛是往生的正因,是四十八愿的核心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71集) 2012/2/1
愿发了之后一定要有行,修行践愿,也就是说愿要落实;愿发了不能够落实,这个愿是空愿。我们能够想象得到,古往今来多少修行人,在家、出家,都发了大弘誓愿,最后都没有成就。原因在哪里?没有去做,不能够实践自己的愿望,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,依旧是烦恼习气作主,所以不免轮回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6集) 2000/8/12
愿就是方向、就是目标,我有修行,修行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,最后行到哪里去?所以佛在一切经里常常教给我们,愿行相符,「以行填愿,以愿导行」。愿是我们一生努力的目标、方向,愿纯正,生命就有意义,生活有价值。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,没有一个纯正的目标、方向,实在讲醉生梦死,不知道活着干什么,不知道一天到晚干的、为的是什么,这怎么能不痛苦?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8集) 1990/4
学佛,人生的目标、方向可以说是最纯净,不为自己,为度众生。换句话说,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把佛的教训,不仅仅自己实践,还要把它介绍给大众,这样愿行当然就圆满了。念佛人目标当然是求往生,求往生这个心要真、要诚,不是口头说说而已,口头说说没有用处的,心意不诚。真求往生要真做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8集) 1990/4
绝大多数修行人不容易证果、不容易成就,病根都在退转,受不起折磨,有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退心了,这样的人怎么会成就?你看看阿弥陀佛人家发的愿,即使上刀山、下油鼎,他也不退心。我们这个经后面还有,他这个诸苦当中,确确实实是这个意思,这样才能成就,这才是真正请佛来给他『证知』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8集) 1990/4
「前发大愿,此起大行,愿与行不能相离,有愿必有行,有行必有愿。」愿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,三界六道是苦海,所谓是离苦得乐。有这个愿就要有行动,如果没有行,这个愿是空愿,那个愿是虚假的,一定要以行践愿,实践你的大愿,就是真修,依教修行。如果有行没有愿,他这个行是盲目的,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,也不能成就。真正成就必定是有愿、有行,行帮助愿,愿帮助行,这样才能够成功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17集) 1995/2
念佛为什么会退心-第104集
佛门里头有谚语说,「学佛一年,佛在眼前」,那种热情可嘉,「学佛两年,佛在天边;学佛三年,佛变成云烟」。为什么?学佛不明教理,只是在形式上,形式上没有办法让人耐久,这是人之常情。一年很新鲜,二年味道就淡了,三年就厌倦了,所以退心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09集) 2011/12/29
所以现在念佛为什么我还要提倡听经,古时候念佛堂决定不听经的,听经叫打闲岔;念佛堂讲开示时间也很短,几分钟,言语很少,提醒大家、勉励大家,现在不行了。不行在哪里?就是信心不切,愿力不够。要藉经教帮助你切愿深信,你念佛才不会懈怠、才不会懒惰,念佛才有法喜,才能生欢喜心,你才会有成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5集) 2006/2/28
念佛如果退转、如果懈怠,赶紧研教。念佛是行,研教是解,解行相应,相辅相成,用这种方法,我们才能真正的把愚痴迷惑破除。所以我们今天的念佛堂,为什么还要提倡每天有两小时讲经,道理就在此地。如果他有坚定的信愿,读经、讲经实在讲没有必要。但是智慧没有开,自信不足,还有疑惑,读经、讲经就非常重要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44集) 1999/6/16
现前我们同修,可以说绝大多数善根福德都不是很具足;不能说没有,但是善根福德达不到佛经所讲的水平,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方法来增进、来提升,使我们的信心提升、愿力提升,能够达到这个标准,功夫才能够得力。这就是解门跟行门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44集) 1999/6/16
读诵、听闻比什么都重要。为什么?帮助你坚定信心,帮助你坚定愿心,你求正觉才靠得住。你若不能深解义趣,你会懈怠,你会退转。你要晓得一懈怠、一退转,你就要觉悟自己善根福德不够,对于经义了解不够透彻;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不会退转,深解义趣的人也不会退转,这两种人决定成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2集) 1999/3/20
谚语所谓「唯上智与下愚不疑」。利根是上智,钝根是下愚,这两种人好度,都听话,没有疑惑、没有夹杂,也能做到不间断。我们看看念佛成就的人,绝大多数,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都是属于这两类人。当中这个阶层,中等根性的人难度,半信半疑,一遇到境界的诱惑,自己不能把持,所以很容易堕落。
早餐开示 1999/4/16
而诸佛菩萨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为当中这些人,苦口婆心的教导,我们就是属于当中这个阶层的人。我们要想得度,唯一的方法要紧跟着佛菩萨,一步都不能够离开。佛菩萨在哪里?经典就是佛菩萨。我们从早到晚,所思所想的不离经典的教诲,所说所做的不离经典的教训,这样才能够在这个时代里面保住自己。
早餐开示 1999/4/16
三天不听经,我们就退转,古人讲得好,三日不读圣贤书,面目全非,那就是退转。要很认真的去读诵,什么叫认真?认真读诵就是把我们自己思想见解言行,每一次读诵都要比照一下,佛所说的我做到了没有?哪几句我做到了?哪几句没有做到?这叫认真的读诵,解行相应。行帮助解,使你解更深,解帮助行,使你行更圆满,解行相应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74集) 1999/12/25
所以信了要求解,解又帮助你信,帮助你入正信,帮助你到真信。解了之后得要落实,如果不落实,你的解是空的,虚而不实。我真正了解多少,我就做多少,解帮助行,行帮助解,解跟行永远是相辅相成,一直到无上道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32集) 2002/3/6
大乘经上告诉我们,「往生不退成佛」,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,只要懂得理论、懂得方法,如理如法的修学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,这正是古大德所讲的「万修万人去」。修学而不能够往生,不是在理论上有误会,就是在修法上有错误。如果理论清楚,方法正确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
早餐开示 1999/3/21
我们怎样转变自己,怎样转变境界,都在读经研教。我们要重视这桩事情,要认真努力在教理上下功夫。成就的人,也就是真正在这一生超凡入圣,作佛、作菩萨的人,总不外两个条件:一个是过去生中,他所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非常深厚,他能成就;另外一个,就是对教理非常透彻,深入经藏;只有这两种人不退转,勇猛精进,他成就了。如果自己善根福德不够深厚,对教理不够透彻,你叫他不退转,你叫他不变心,不可能。我们用深入教理,补助我们善根福德之不足,我们这一生行,能成就!坚定信愿,勇猛精进就成功了。
早餐开示 1999/3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