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恭慎保持-第910集


恭慎保持-第910集


  法语:

  「恭慎保持」。这四个字非常重要,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,实在讲,这四个字我们没有。「恭」是恭敬,「慎」是慎重、谨慎;也就是说念兹在兹,念念相续,永远没有改变,这才叫恭慎,这才叫保持。恭慎就是诚敬的意思。诚心不够,恭敬也不够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  

  节录:

  『恭慎保持』。这四个字非常重要,我们修学成败关键,就在这一句上。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,实在讲,这四个字我们没有。「恭」是恭敬,「慎」是慎重、谨慎;也就是说念兹在兹,念念相续,永远没有改变,这才叫恭慎,这才叫保持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我们今天的修学,就缺乏这两个字,有这两个字,没有不成就的。这两个字,就是印光大师常常教人的恭敬、诚敬,他老人家讲「诚敬」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恭慎就是诚敬的意思。我们今天的修学,无论在家、出家,研教学经,念佛用功,缺乏的是真诚恭敬。我们的诚心不够,恭敬也不够,所以念佛的功夫不得力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为什么要诚敬?诚敬不是恭敬人,不是对人,诚敬是对自己。你用真诚心来学习,开发你自己自性的智慧、德相;你用怀疑的心、用傲慢的心、用自私自利的心,与你的性德完全相违背。纵然你很聪明,能够广学多闻,能够强记,全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知识只能解经教里面的局部,不是全体,而且解的是经教的表面,没有深入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75集) 2011/7/3  

  诚敬怎么修法?到底什么才叫做诚敬?真诚到极处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只有极乐世界;除了阿弥陀佛,除了极乐世界,心里面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这是真诚。所以我常常讲,你还有自私自利,你还有是非人我,你还有贪瞋痴慢,你还有患得患失,你的心不诚,丝毫诚意都没有。敬是从诚生出来的,心到至诚,那个敬自然就流露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2集) 2004/7/31  

  心诚敬,外面就有礼敬,所谓是「诚于中而形于外」,自自然然表现在外面,表现在外面就是对别人恭敬。谦虚恭敬,事事都能够忍让,念念当中你都修圆满功德,这是会修的,一切时、一切处都修圆满功德,圆满功德是从诚敬里头修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2集) 2004/7/31 

  大乘经教字字句句其深无底,所以你百读、千读都不厌,为什么?遍遍有新的悟处,这就产生法喜充满。你死在句下,你怎么能生起法喜?你怎么能得到真实受用?做不到!这个不一样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不知道你就无法学,怎么学,入不进去,所以叫不得其门而入。你要懂得这些道理,端正心念,句句都契入,都跟心性起感应道交的作用,这个东西就其味无穷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75集) 2011/7/3  

  所以我们自己求学,「恭慎保持」这四个字一定要具足,我们这一生才会有决定的成就。要把学习当作我一生当中,唯一的一桩大事来看待,认真努力。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,活到老,学到老,还学不了,来生还接着干,生生世世。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,在佛经里面,大乘经里面常讲「无量劫」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间,满足五劫;这个五劫是大劫,不是小劫。你不是发长远心,那怎么行?决定不能说,我修学,学个十年、八年,二十年、三十年,可以不必那么样认真了,你就错了。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你能学几何呢?不可以得少为足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永远保持高度学习的兴趣。可是要达到这个境界,又谈何容易?为什么佛菩萨能达到这个境界,我们不能达到?我们的学习没得受用,所以距离这个境界就有很大的差距。诸佛菩萨何以能达到这个境界?他的受用得到了。受用是法喜充满,智慧无量,慈悲无量。慈悲、智慧、法喜都是从内心里面,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现,他怎么会懈怠?他怎么会失掉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我们所学习的,跟我们的生活不相干,那个学了当然很苦;也就是说,学了你马上去做,认真做到,乐在其中。你看看《论语》第一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!这是孔老夫子说的。你学,学了怎么样?落实,习就是落实。习,我们今天讲养成习惯,彻底的落实,真正的落实,时时刻刻都落实;时习之,法喜就充满。「说」,悦跟乐不一样,乐是外面的刺激,享受五欲六尘之乐,悦是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的喜悦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你能把学的这些道理,这些方法境界,全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快乐了,快乐无比,法喜充满才能保持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认真努力去做,一定要把它做到。快乐就是健康,中国谚语常讲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他一天到晚都快乐,他的精神怎么会不好?身心健康,真的是快乐无比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念佛生喜是喜事里头最大的喜事、最庄严的喜事、最真实的喜事,跟世间喜事不一样!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欢喜也。得到这个法喜,念佛功夫从此不会再中断,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得力;法喜没有现前,功夫不得力。不得力要努力,要有信心,不要怀疑,你会得到的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74集) 2012/10/19  

  人都喜欢要离苦得乐,这么快乐的事情他不要,天天要去搞苦事情,你不叫颠倒吗?佛法的修学,诸位在这个里面能够得大乐,你修学如法了,如理如法的修学必定得乐。得乐,就是离苦。你一定是智慧增长,慈悲心增长,叫破迷开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


真正念佛人要把一切众生

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-第122集


  真正念佛人要把一切众生都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,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,只有我自己一个是生死凡夫。阿弥陀佛所示现的境界,无论他示现的是善、示现的是恶,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都不起分别、不起执着,在这个境界里陶冶自己、锻鍊自己,这就是佛菩萨慈悲加持。

早餐开示 1998/8/2  

  对待人,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,你只要没有分别执着,你就看出事事是好事,都是来帮助我们消业障、增福慧,来考我们的定功,考我们的六和,考我们的六波罗蜜,我到底有没有,我有多少。冤枉你,错怪你,造谣生事,你会不会生气,会不会有怨恨?还有,不及格。这是老师来考试,你不及格。真正搞明白了,老师叫我再做一次深层的反省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哪个不是老师?小孩也是老师,老人也是老师,善人是老师,恶人也是老师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08集) 2016/2/14  

  根本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眼目当中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李老师早年教导我们方法好极了,教我们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示现好人给我看,阿弥陀佛示现一个恶人给我看,都帮助我提升。教我看什么?在里头不分别不执着,最后做到不起心不动念,那你就成佛了。善人善事,我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贪恋,欢欢喜喜没有贪恋,心住在清净平等觉上。看到恶人恶事没有瞋恨,心也住在清净平等觉上,一点没有受干扰,这是佛菩萨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2集) 2012/3/2  

  所以一定要学,与一切众生接触用什么心?欢喜心。这个欢喜从哪里生?你一定要记住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,不是假话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既有佛性皆当作佛。我们跟众生一接触是什么?佛来了,多欢喜!你想想看,如果今天阿弥陀佛来,你欢不欢喜?你能把每个人都看作阿弥陀佛,欢喜心就来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7集) 2011/5/28  

  这个人我讨厌他,看到他就生气,那是罗剎心现前,那就不是修大乘的,不是修净土的;修净土、修大乘,见一切众生一定生欢喜心。我欢喜,他不欢喜,不要受他影响,要让他受我的影响,我不能受他影响。为什么?我知道他本来是佛,他自己不知道,我知道。所以我们心目当中看到一切众生,都是诸佛菩萨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7集) 2011/5/28  

  我们把所有一切大众,都看作诸佛如来,都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,以最极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。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们,不要去管,不必去理会,问我用什么心态对人?我一定用佛心对人。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示现,示现给我看的,帮助我成就的,我们要用这个心态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98/8/1  

  眼见色,耳闻声,不为声色所干扰,不为声色所动摇,你的心清净的,你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听得清楚,看得清楚,不放在心上,这叫大修行人,真修行人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练,特别是人事环境。要用什么心?把所有一切众生都看作阿弥陀佛,妙极了!看到你,阿弥陀佛。你是阿弥陀佛。他也是阿弥陀佛,个个都是阿弥陀佛,好!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57集) 2015/1/4  

 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你能作如是观,对你念到功夫成片、念到一心不乱是大有帮助,你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。如果你能把一切众生都看作阿弥陀佛,你的功德真的圆满了,你虽然没有去,你跟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隔得很近很近。是不是真的是阿弥陀佛?我告诉你,真的,不是假的。在现前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根本没有两样,为什么?境界是心转的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,境随心转,念头一转,住在此地跟住在极乐世界没两样,住在极乐世界天天见阿弥陀佛,住这个世界也天天见阿弥陀佛,一切众生真的就是阿弥陀佛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1集) 2010/12/14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