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道德的根基太重要!-第911集




  法语:

  修学法门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。如果法门无量誓愿学,但是没有德行,法门成就之后,很容易就堕到名闻利养去了,到最后自己不但不能度别人,恐怕还要堕落。所以,道德的根基太重要!  

  节录:

  成就德行之后才学法门,这对的,修学法门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。如果法门无量誓愿学,没有前面的德行,法门成就之后,很容易就堕到名闻利养去了,到最后自己不但不能度别人,恐怕就堕落掉了。道德的根基太重要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90集) 2011/7/11  

  德行比什么都重要,你看古来祖师大德,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!会讲经,如果没有德行,还是堕阿鼻地狱。为什么?上欺骗诸佛菩萨,下欺骗一切众生,这个罪过不得了!所以标准,你一进佛门就传授给你,佛一点私心都没有,一进门就把最重要的纲领传授给你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。从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,这入大乘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最基础的标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71集) 2003/12/3  

  德行的基础,我们要求一定要落实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儒家的;要落实《感应篇》,《感应篇》是道家的;要落实《十善业道》,佛家的。这是儒释道三个根,你没有这三个根,你学什么都学不成。人没有道德怎么行?所以伦理、道德是根、是基础,你要百分之百的落实。

学佛答问 2006/10/27  

  是不是能真有成就?德行第一,如果没有德行的基础,你的成就不真实。为什么?将来一旦接触社会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的这种烦恼习气会起现行,会把你所修学的功德都破坏了,这不能不防止,德行占第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07集) 2006/1/21  

  为什么佛在经上说: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。佛为什么这么说?这个话对教下讲的。你没有良好的德行基础,你研教不会开悟。你学教,清凉大师说得很好:「有解无行,增长邪见」,为什么?你会说,你听得多、记得多,你会说,你所说的全不是你自己境界,都是别人的,与你自己不相干,这种学习圣人不取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96集) 2002/1/23  

  我们要晓得,为什么我常常在这里叮咛、嘱咐大家,《弟子规》重要,《十善业道经》重要,《了凡四训》重要,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重要,《沙弥律仪》重要,为什么这么强调?德行的基础。你具足这样基础,你来学教你会开悟,教下讲大开圆解,为什么?你的心是清净的,你的心是善良的,你跟佛心总有几分相应,你能听得懂佛的话;如果你没有这个根基,你跟佛的心愿不相应,你听佛的话,听得再多不懂,错会意思,原因在此地,道理在此地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96集) 2002/1/23  

  先把德行基础建立了,然后才有学问。为什么要这样说法?你有德行,心地清净,智慧增长,你展开经卷,你才了解这里头的真实义。开经偈不是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你才真正能懂真实义。如果你没有德行、没有道德,你的心不清净,决定是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这是障碍。这个经典里头的意思,你看不懂!不但你看不懂,古大德的注解你也看不懂,我给你讲你也听不懂。这是真话,一点都不假,烦恼盖覆了你的清净心。所以你要学东西,德行第一,儒、佛都一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7集) 2002/12/5  

  现代的高等学府,都偏重在知识、学问的追求,把道德修养和人际相处的重要性忽略了,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做事,却不懂得做人;学问可以很好,但是品性不一定好。这样的人,将来遇到财色名利的诱惑,就可能只顾自私自利,而做出危害社会人群的事情来,这样的教育不是健全理念的教育。

英国汉学院的愿景及办学理念 2017/2/7  

  现在众生很难教,难教的原因,没有根本。好像种树一样,这个树没根,很不容易种活。根是什么?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,一定要从这儿下手,不能小看它,不能不相信。儒释道的三个根没有做到,他所表现的,浮躁,说老实话不容易成就。成就之后,遇到名利,高名厚利,他会变节。也就是说他禁不起诱惑,名闻利养、财色的诱惑他受不了,原因在此地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19集) 2012/9/17  

  如果一个人有学问而没有德行,他为众生服务往往产生很大的副作用。这个副作用是什么?为求自己的名闻利养。他也有聪明、他也有能力、也有善巧,取得了高官厚爵,他所作所为祸国殃民。所以圣人教人先有德行而后有学问,学问能力是摆在第二,头一个要成就德行。在佛法里只要你有德行,你不会堕落;没有德行,你出不了三界。烦恼习气一现前,这个烦恼就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现前,哪有不堕落的道理?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多半都是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的事容易做,果报太可怕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63集) 2001/11/4  

  我常常劝勉同学,做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的私淑弟子,学孟子、学蕅益大师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是有指望。那就是德行的基础不能不奠定,没有德行就不会有学问,这肯定的。换句话说,人都做不好,你怎么能作佛、作菩萨?哪有这种道理?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0集) 2010/8/12  

  要想学圣、学贤、学佛、学菩萨,先把人做好。存好心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我常讲的四好。这个好有标准,标准一定要记住,很简单不麻烦,《弟子规》是儒的标准,《感应篇》是道的标准,《十善业》是佛的标准,这三样东西不能不学。没有这三样东西,念佛往生都靠不住,没把握。能有这个基础,这个基础学到家,百分之百实现了,人家问你,念佛往生有没有把握?你真有把握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0集) 2010/8/12


磨掉贪瞋痴,成就无上道-第123集


  顺境里面不起贪心,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,于一切境界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,体相作用,因缘果报,无一不明了,这就不愚痴。断贪瞋痴在哪里断?就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无论顺逆境界,我们在这里面把贪瞋痴锻鍊掉,一生当中成就自己无上道。

早餐开示 1998/8/2  

  别人对我们的侮辱、毁谤,甚至于陷害,我们面对这个逆境,心里头痕迹都不落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这是真正的福报,大福德相,顺境里面生欢喜、生贪爱,逆境里面生烦恼,这个人没福。我们在经论、在佛的教诲里面恍然大悟,所谓大福德、大智慧、大般若是什么意思?与性德相应,真性,「相有体无,事有理无」,与这个相应,才是真正的大般若、大智慧、大福德。

早餐开示 1998/8/2  

  贪瞋痴慢都会把你所修的功德摧毁得干干净净,你要想成就功德、保持功德,你要把贪瞋痴慢除得干干净净,远远的离开,这是功夫。内要修功,外能够抗拒境界;顺境不起贪爱,逆境不起瞋恚;面对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,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,不愚痴。接触外面境界,这个境界的体、相、作用,因缘果报,样样清楚、样样明了,我们功夫才得力,清净心才能现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0集) 1999/7/15  

  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」,这叫真正修行。你平常一面念阿弥陀佛,一天念几十遍《无量寿经》,还是贪瞋痴慢,完了,念经不能成就,念佛也不能成就。念经、念佛,都要把贪瞋痴慢这个东西念掉,这是功夫。为什么教你天天念经、念阿弥陀佛?因为你不念,你心里面就会起贪瞋痴慢,就会一天到晚在打妄想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53集) 1990/4  

  外面不着外头境界,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境,外面的境界不要去执着。色是一切色相,眼根所见的,我们见这些色相:这是好人、这是坏人,这个如法,那个不如法,着了相。不着相的人清净平等,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53集) 1990/4  

  真实的功德,真实的成就,就在这个地方去省察、去检点,我贪瞋痴慢的习气行为,跟去年比较一下,是不是少了一点?是不是淡了一点?比去年淡,今年有进步;贪瞋痴慢、是非人我跟去年一样,那就完了,没有进步;如果还加重,那更糟糕了。烦恼轻,智慧长,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;如果智慧不长,烦恼一天一天加重,这是堕落的现象,我们堕落就是往三恶道去了。总得自己要明白,不要去问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90集) 2000/3/29  

  顺境善缘不生贪恋,平常心对待;逆境恶缘不生瞋恚,不但不生瞋恚,还感恩。有人问,你怎么会感恩?感什么恩?真的要感恩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,考试。戒定慧怎么成就的?考成就的,没人来考试你的话,你怎么会有戒定慧?考你的人愈多愈好,为什么?进步快,我们感恩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9集) 2011/10/19   

  凡是一考就不及格,就完了;顺境善缘起了贪恋,就完了,逆境恶缘就怨恨,就完了。永远要记住,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在虚妄里头断我的虚妄。我们的贪瞋痴慢疑、喜怒哀乐全都是虚妄,没有一样是真的,慢慢契入境界,这个生活就很有味道。不论是善缘恶缘、顺境逆境都有味道,都在不断提升,全是华严境界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9集) 2011/10/19   

  除自己之外,恶的人、恶的环境是自己的善知识,是自己的老师。为什么?这些境界现前,帮助你修无分别心,断我的瞋恚、嫉妒、障碍,断这些。一切的善人,顺境、善人、好的环境,也是善知识,也是佛。他教给我们什么?因为凡夫在顺境里面就起了贪爱,贪爱也是烦恼。所以你要能够在顺境、善人这边去鍊,鍊什么?把你的贪心断掉,把你染污心也断掉。所以顺、逆都是善知识,顺、逆境界统统是佛,菩萨成佛是这样锻鍊成的。

阿弥陀经要解(第3集) 1993/10 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