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大家好才是真的好-第913集




  法语:

  依报随着正报转。正报要不妙,依报也不会妙。从依报环境上来说,譬如在自己家里很安全,但是如果外面都起火了,不多久就会烧到家里来,自己一样跑不掉。因此,我们要想过得幸福、过得好,一定要想到我们周边的环境,要想到一切众生。唯有一切众生都过得幸福、都过得好,我们才是真正的幸福。  

  节录:

  依报随着正报转。正报要不妙,依报怎么会妙?正报不妙,依报就麤。此地所讲的「麤妙」,意思很深很广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正报妙,正报是讲身相。什么样才妙?佛经上有标准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那是妙。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做标准?三十二种好相,每一种相都由善因变现出来的,它不是福报、不是福德,是功德成就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8集) 1999/5/14  

  从依报环境上来说,纵然你的小环境还不错,大环境不好。你的大环境也不错,像一个城市、一个地区,这是我们生活较大的环境不错,整个地球不好。我们自己小环境再好,不能脱离这一个大环境,不能不受大环境的影响。我们只知道在小圈圈里面享乐,把外面大环境疏忽了、忘掉了,早晚要受灾难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8集) 1999/5/14  

  《法华经》里面所讲的「三界火宅」,你这个地方不错,很安全,外面都起火、都烧来了,不多久就烧到你家,你跑不掉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因此,我们要想自己过得幸福、过得好,一定要想到我们周边的环境,要想到一切众生。唯有一切众生都过得幸福、都过得好,我们过好日子才是真的,才是真正的幸福。诸佛菩萨就是这么个想法,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行持,跟佛菩萨不相同的地方,也就在此地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8集) 1999/5/14  

  大家也常常听到「心想事成」;换句话说,法藏去参学,是集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善心,消除一切剎土里面那个恶心、恶念,这样才成就正报的庄严,成就依报的庄严。我们今天修学,顶多是学人家的外表,没有真正学人家的善心、善愿、善行。这些地方,我们不能不留意,不能够疏忽掉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8集) 1999/5/14  

  平常起心动念,多替别人着想,多替社会想,多替佛法想,不要想自己。大家都好,我当然好;大家都不好,我一个人好,也保不住,灾难就来了,嫉妒障碍侵害的统统来了。所以念念为众生,这个就是作善,为道作善。

无量寿经(第28集) 1992/6  

  我们跟这个世间人有缘,要安住在全世界,起心动念要为全世界安危、祸福着想。不能只想我自己,不行,想我的国家,不行,我的国家好,别的国家不好,我们的国家不能存在,大家都好才行。要用清净心、要用平等心来看全世界,想一桩事情,为全世界想,干一桩事情,为全世界干,这个就有意义了,这是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。只顾自己,不顾别人,都死路一条,走不通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41集) 2015/8/25  

  心量要大,不是为我一个道场,不是为这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,我们要为全世界。一个国家好,其他地方不好,我们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。大家都好了,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。中国古话常讲:「一家饱暖千家怨。」你这一个人富有,别的人贫穷,贫穷人嫉妒你、瞋恨你,时时刻刻要整你,你的日子怎么会好过?大家都富了,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。所以眼光要大、要看得远,希望整个世界都好,我们就好了。

认识佛教(第3集) 1996/1/8  

  整个世界和平,大家才有福报;大家都好,这个世界才会真正有和平,安定繁荣。我们起心动念要为大众,不要分地区,不要分种族,也不要分宗教,你的心量就大了,就能够包容一切。所以我们的工作,虽然现在不能讲尽虚空遍法界,至少我们服务全世界的人类,至少要有这个心量。在佛法里头讲心开意解,法喜充满,才能真正有这么一点。

早餐开示第三辑(第8集) 1997年  

  佛家慈者与乐,希望看到一切众生这一生当中都能够幸福、快乐、美满,这是圣贤人的心,这是佛菩萨的心。圣贤佛菩萨没有嫉妒、没有傲慢,念念是希望大家都好,个个都成佛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5集) 2011/5/27  

  极乐跟我们娑婆不二!怎么个不二法?如果我们地球上的居民,每个人心都是纯净纯善,这依报就变成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没有别的,那个地方的人全是念佛人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我们这个地球上要全都是念佛人,这地球就变成极乐世界,跟这经典上讲的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。大地就变成琉璃不是土沙,到处都是七宝,铺马路不是柏油是黄金,「黄金为地」,黄金是铺马路的,道路是黄金铺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、依报随着正报转,这是共业所感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63集) 2005/11/7  

  「佛劝礼念」,礼是礼拜,每天要拜佛、要念佛,「求见依正」,求见极乐世界的依报,就是见极乐世界,正报就是见阿弥陀佛。诚心诚意礼拜、念诵,会有感应,感应现前,你就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这是增长我们的信心,真见到,不是假的。都在真诚,真诚心、清净心决定有感应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80集) 2014/1/12


一生能否成就的关键-第125集


  佛在《华严》,菩萨在《大论》里面,教导我们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能长一切诸善根」。这两句话,不但是对一个修学学佛的人,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有成就,是一个关键,是个枢纽;即使在世间法里面,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行业,成功的人物也离不开这个原则,那就是坚定的信心。学业有没有成就,看学生对老师有没有信心。因为有信心,他才能接受教诲,没有信心他有疑虑,有疑惑、有顾虑,这信心破坏了,一切事都不能成就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9 

  佛的开示我们要细心去思惟、去肯定;再细心观察古今中外,那些成功的人、失败的人,原因何在?成功的人,基本的条件信心坚定,决定没有怀疑;失败的人,信心动摇,很容易被其他的知见混淆,破坏信心、丧失信心,最后是一败涂地。所以佛把信心列在第一位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9  

  学佛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,你看看信、愿、行里头第一个就要信自己,对自己有坚强的信心。不要讲学佛,世间人也是如此,世间人有信心非常坚强的人,什么境界都转不动他,他就能转境界,他在这个世间能够建大功、立大业,他什么都不畏惧,为什么?他信心坚强。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,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,为什么?受环境左右。这个人给你说这个话,他又怀疑,又变主意了,那个人又给他说一句话,他主意又变了,这种人能成什么事?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7集) 1986  

  能成就事业的人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心,不管人家怎么说,我决定不变更,我走我的路,这个路就被他走通了,他就成功了,世间法尚且如此,何况佛法?可见得三资粮里讲「信」,第一个讲「信自」,这个意义多深!第一个不是讲信他,讲信他就完了,那自己就没主宰。第一信自己,第二才信他,「他」是什么?他提出的东西我可以做参考,我还是以我为主,不能以他为主,他的意见只可以供给我参考,我可以取他的,也可以不采取他的,要以自己为主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7集) 1986  

  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以自己为主,你有自力,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,那是他力,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心,阿弥陀佛没有法子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如果信他摆在第一,自信摆在第二,阿弥陀佛本事就大了,为什么?他可以个个把你们请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正因为是自信摆在第一,信他摆在第二,阿弥陀佛没有力量,无能为力,你必须要信得过你自己,他才能帮得上忙,要懂得这个道理,这就是佛法与宗教决定不相同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7集) 1986  

  佛经上说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是大道的根源,功德之母。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,也就是说信能生一切功德,你看这个字多重要。如果信愿不深,对于这一生往生就非常困难。信心不深,那个愿心就不切,念佛就很随便,不是专心念,不是真想去,这是念佛人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够往生的真正原因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72集) 2012/2/2  

  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?有这个毛病就要提高警觉心,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想想,极乐世界要不要去?真要去,就把这些毛病要统统改掉,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,什么事情都可以马虎,这个事情不可以,念佛要认真,这才能决定得生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72集) 2012/2/2  

  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讲得好,「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」。你有信心,你相信极乐是真的、阿弥陀佛是真的,不怀疑,你真想去,你就决定得生。说「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深浅」,念佛功夫深,品位就高,念佛功夫浅,品位就低。功夫里头跟信心有绝大的关系,坚定的信心,真功夫;半信半疑,这个功夫不纯,力量有限,未必保证你往生。你看这里头关系多大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77集) 2012/2/5  

  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,或者将来我们劝导别人,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结。一定要告诉大家,决定不可以见异思迁,一定要深深相信,深深的明了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你懂得这个道理,懂得这个事实,你就不会动摇,法门是平等,没有高下,成就与否就看你是不是专心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集) 1998/9/23  

  你果然是专攻,你决定成就;你要不是专学、专攻,你就很难有成就。为什么?专,心是定的,定能生慧,慧开了就成功。你这个也好,那个比这个还好,你的心不定,你就错在这个地方。你心是散乱的,你心是不定的,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功,净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。成功的人就是有坚定的信心,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门深入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集) 1998/9/23  

  我们非常幸运能遇到佛法,能遇到这个法门,遇到这部经典、集注,对极乐世界没有怀疑了,真信切愿。我们只有一个目标、一个方向,求生净土。我们的信心坚定,不会动摇、不会退转、不会改变,这叫真信。一心一意只求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,没有杂念,这就是真实无上菩提心。将来往生净土决定是上辈往生,不敢说上品上生,我们敢说是上辈,上辈就是上三品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。这个成就无比的殊胜,真正不可思议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334集) 2012/5/12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