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慈悲观-第918集





  法语:

  修「慈悲观」,停止我们的瞋恨心。要效法佛菩萨,平等慈悲,大慈大悲怜悯爱护一切众生。从我们看不顺眼、讨厌的人下手,能把他看成跟自己所尊重的人、所佩服的人,一体同观。  

  节录:

  我劝大家放下,从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的这一念放下,就是不再有对立的念头。对立的念头,给诸位说,就是基本的边见。边是两边,两边放下不对立了。只要有对立的观念,身心不能够调和,所以你身体很容易生病,身心不和。在这里面当然产生矛盾,我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、产生执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61集) 2006/11/15  

  所以你头一个把这个放下,不再跟人对立,不再跟事对立,也不再跟万物对立。学什么?一切万物跟我是一体,这个对立就没有了,所以矛盾、冲突统统都化解掉了。从事于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和平的人,不在这个地方下功夫,你本身的矛盾冲突都不能解决,你怎么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61集) 2006/11/15  

  我们对于一切人要平等观、慈悲观。你从哪个地方下手?从你看不顺眼、讨厌的,从这里下手。能够你很讨厌的人,你看到不讨厌,你那个功夫就有点得力,能把他看成跟你所尊重的人,你所佩服的人,一体同观,这就好。那就是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第一条「礼敬诸佛」,对待什么人都是平等的,决定没有差别。你不从这上面下手,初信位你永远不能证得,换句话说,生生世世学佛都在门外,没有入门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61集) 2006/11/15  

  慈悲观停止我们的瞋恨心,瞋恨是大烦恼,地狱的业因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教人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修行人,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,什么行为是错误?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,心里老是记住别人的过失,口里面谈着人家的过失,一天到晚造罪业,这不是修行人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  

  修行人要做一个大转变,把人家的过失忘得干干净净,看到人家的过失绝不在意,绝对不放在心上;反过来念念,念一切众生的好处,念念,念一切众生的恩德。这个观念转变过来之后,你的生活就自在、就快乐了。你生活在和睦、感恩、吉祥的境界之中,有助于你道业的增长,你会身心健康,自在快乐,念头转过来就行了。无论什么人毁谤我们、侮辱我们、陷害我们,统统把它忘得干干净净,而要想到这些人的长处,这些人的优点,你看我们的心多快乐!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  

  世间圣人都说「仁者无敌」,仁是仁慈,一个仁慈的人,他心里面永远没有冤家对头,没有敌人。心里面还有冤家、还有对头、还哪个跟我过不去,你这个人不是仁慈的人。在佛法讲,你没有慈悲,有慈悲怎么能记别人过失?有慈悲的人念别人的长处,念别人的优点,念别人对社会、对众生的贡献。我们修行要从这个地方修起,修慈悲观,止住、停止自己怨恨之心;这个怨恨就是不平之心,要把这个停止住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  

  一定要晓得,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佛在经上比喻,这一场梦,《金刚经》上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何必认真!过去不知道,没学过佛,当真,结的就有冤仇。现在明白了,明白就要化解,你对我怨恨,我加倍对你好,你不理我,我也不怪你,我们的善心善意永远不会变更。你对我有成见,我对你没有意见,久而久之,结就化开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70集) 2013/2/10  

  古人说得很好,不是冤家不聚头,你认识人当中,十之八九都是冤亲债主。所以要养成一个心量大,大慈大悲,不记任何人的过失。赞叹别人的优点,原谅别人的过失,这样子他能够觉悟。觉悟就会生惭愧心,这个结就可以化解。学佛的人比较容易做到,不学佛的人很难。不学佛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,那个不是好心,会造成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双方都痛苦,何必!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70集) 2013/2/10  

  佛说得好,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,冤亲债主跟我原来是一体,一体有什么好计较的。伦理,伦理是讲关系,大乘讲得最圆满。中国古圣先贤讲伦理是讲一家人,一家人各别不同的身体,只讲到这里。大乘佛法讲到是一体就没得分了。爱人就是爱自己,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,不饶人就不饶自己,就这个意思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70集) 2013/2/10  

  自他是一不是二,你的问题全化解了,你才真正能够做到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没有这种观念,怎么做里头都带着有障碍,都有烦恼。这个烦恼就是见惑、思惑,我们想错、我们看错。看错了,有偏见、有邪见、有成见。佛菩萨没有这个东西,看万法,万法是清净的,万法是平等的,甚至于在一切法里头看出自性,这就叫明心见性。性在哪里?性不离相,从相上见性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70集) 2013/2/10  

 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?了解不够透彻。所以说是你不能放下,是你没有看破。要怎样看破?学习经教帮助你看破,经教帮你开智慧,慢慢的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,明了了。所以我常讲,佛在经教里头教我们什么?佛教导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,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,这些关系你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的慈悲心现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72集) 2003/8/5  

  现在我们这些关系完全不清楚,所以起心动念都是过失,天天在造罪业,还以为自己在修功德,产生严重的误会。所以经不能不读,不能不听。真正听懂了、听明白了,万缘放下,死心念佛,你这一生肯定得度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72集) 2003/8/5


放弃享受,努力修学-第130


  在这一生很短的时间,数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了,抓住这个时间好好的念佛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享受是你想象不到的。你在这个世间,亲戚朋友有天伦之乐,使你留恋;你到西方极乐世界,然后你就见到过去生生世世父母家亲眷属,那些人已经生到极乐世界,到那边都团聚、都团圆,都认识了。说到旅游观光,那个范围就大了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你的生活环境,我们今天还没有办法超出地球,我们的活动空间太小了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20  

  极乐世界的人活动空间太大了,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,都是你活动的空间。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,你的家亲眷属、你的朋友、你的道友太多太多了,那个时候一见面都认识,你有宿命通。为什么不忍耐几十年,去享受究竟圆满的大乐?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做到,必须要落实到信愿行,行是真干!真念佛。一定要抓住机会,决定不能够放过,这是聪明人,这是有智慧的人,这是住真实慧的人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20  

  凡是讲求享受的,诸位想想,必然增长爱贪、增长我执,那怎么能出得了三界?纵然是念佛求生净土,如果对这个世间种种贪爱不能舍弃,还留恋这个世间,换句话说,他的佛号念得再好,也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。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以戒为师、以苦为师,自己生活过得清苦一点,好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。我们有力量,多多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这个是好事情,这是善事。

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(第9集) 1994/8  

  『爱欲荣华,不可常保』。这个「爱欲荣华」是世间人所追求的,一切众生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,就是爱欲荣华他不能放下,不能舍弃。殊不知这些东西,真正说来,昙花一现,梦幻泡影。『不可常保,皆当别离,无可乐者』。在一个头脑清醒的人、一个有智慧的人看来,这个东西就像浮云一样,我们一定要觉悟。命中有的,命中有福报,也要把它看淡;命中没有的,决定不求,这样就好。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得很短暂的乐受,但是得不偿失,所付出的代价太大,实实在在不值得。

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(第9集) 1994/8  

 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,什么都可以舍掉、放弃,光阴要抓住,决定不能让光阴空过。世出世间成功的人物,祕诀没有别的,就是会抓住光阴,抓住机会,佛家讲时节因缘,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祕诀。我们念佛要求生净土,心里念念阿弥陀才行,也是把时光抓得牢牢的,哪有时间去打妄想?哪有时间去想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?不可能。别人要陷害我们、侮辱我们,随他去,我没有时间去应付他,把这个时间拿来念阿弥陀佛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集) 1999/8/11  

  决定要远离,这个利害得失,这个帐要算得很清楚,我把这个财色名利舍一舍、忍一忍,咬紧牙根,也不过是几十年,成了佛之后得大自在,得永恒的快乐,这个是值得的。眼前这一点小小的,世间人认为这是乐,不晓得那是苦,他以为是乐。为什么佛说是苦?这个乐后头是苦。佛在经上比喻叫「刀头舐蜜」,那个非常锋利的刀刃,上面涂了一点蜜,叫你去舔,是满甜,这舌头一舔,舌头已经被它削掉,被它割断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6集) 1990/4  

  财色名利那个甜头,就像那个锋利刀刃上那一点点蜜一样。你想想看,哪一个聪明人会干这个傻事情?干这个傻事情,迷惑颠倒、糊涂人才干,聪明人不干。念佛虽然把这个东西舍弃,好像是苦,其实这里头有真乐,世间人没有法子体会。你能够把它舍离掉,心地清净,清净是真乐,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大乐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6集) 1990/4  

  佛法对苦乐的讲法:现前乐,将来还乐,后世还乐,永远都乐,那叫做乐;现在乐,来生受苦,这不是乐;这是佛法里头讲的标准。现在苦,受一点苦难,来生得乐,这是真乐。现在我们舍弃名闻利养、舍弃五欲六尘,一心念佛,看起来好像很苦,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才晓得这是真乐。真妄我们要有能力辨别,邪正、善恶、是非只要你有能力辨别,你智慧就开了,你才晓得怎样去修学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67集) 2000/2/22  

   如来真实义才是最快乐,才是最究竟、最圆满。我为了要得到真实究竟的圆满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我必须把眼前这些外缘,要放下!眼前这些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些东西要是认识清楚,这不是究竟的,不是圆满的。虽然现前有一点小乐,得一点小乐、小利,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在后面!所以为了享受眼前这种小利,把永脱轮回、破迷开悟这桩事情给耽误了,岂不是大错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50集) 2003/1/31  

  所以聪明人能够咬紧牙根忍得过,我能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边,我把学道的机会牢牢的抓住。只要你一心投入,这里头有乐,这个乐超过六道里面五欲六尘之乐,这里头有真乐、有大乐。这个乐没有副作用,不生烦恼,不但不生烦恼,它生智慧,觉悟人之乐,佛菩萨之乐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50集) 2003/1/31  

  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,认真努力修学,放不下的也要放下,咬紧牙根放下。先从事上放下,这是持戒,然后再从理上放下,就开悟了。这是世尊在此地教学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所以首先我们要从物质享受上放下,不要计较得失,安贫乐道,生活愈简单,愈显得自在,愈没有负担。然后精神生活也放下,世间人在精神受用上,也有许许多多种类差别,都要放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60集) 2000/2/9  

  我们一生当中,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,开经偈上说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,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,我们给碰上了,这多幸运。可是碰上怎么样?你要能认识它。我如果不认识,见到等于没有见到。真正认识它,要相信、要发愿、要念佛,一定把这个机会抓住,不能放松。为什么?这是我们一生成佛的机会,这一生就能成就;错过了,不知道又要经过无量劫才碰上一次,不是常常能遇到的,这个机会太难得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49集) 2012/3/23  

  佛给我们提出来修行的方法是「信愿行」,信愿行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你信了,真正相信,你才会发愿;你有愿,才肯念佛。换句话说,真肯念佛,这个信愿行统统都具足了。为什么?行里面一定有信、愿,愿里面一定有信。信,不见得会有愿;有愿,不见得会有行。真正到肯念佛,这些条件统统具足了。

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2/6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