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-第929集





  法语:

  学习学得很辛苦、很苦恼,为什么?所学习的,跟我们的生活不相干,也就是说,学了没有去做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!习就是落实,时习之,法喜就充满。能把学的道理、方法境界,全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快乐无比。得乐,就是离苦。一定是智慧增长,慈悲心增长,破迷开悟。  

  节录:

  我们今天学习,这个境界没现前,学得很辛苦,学得很苦恼;放个假,非常快乐,今天可以不要学了,你说有什么法子?人家那个学习,学习有乐,世间什么样的快乐,都比不上学习快乐,所以才能够任运保持。再问,为什么人家学得快乐,我们学得不快乐?我把这个道理,跟诸位说出来。人家学习的东西,已经落实在生活里面,所以快乐。我们所学习的,跟我们的生活不相干,那个学了当然很苦;也就是说,学了你马上去做,认真做到,乐在其中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你看看《论语》第一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!这是孔老夫子说的。你学,学了怎么样?落实,习就是落实。习,我们今天讲养成习惯,彻底的落实,真正的落实,时时刻刻都落实;时习之,法喜就充满。「说」,悦跟乐不一样,乐是外面的刺激,享受五欲六尘之乐,悦是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的喜悦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你能把学的这些道理,这些方法境界,全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快乐了,快乐无比,法喜充满才能保持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认真努力去做,一定要把它做到。快乐就是健康,中国谚语常讲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他一天到晚都快乐,他的精神怎么会不好?身心健康,真的是快乐无比。人都喜欢要离苦得乐,这么快乐的事情他不要,天天要去搞苦事情,你不叫颠倒吗?佛法的修学,诸位在这个里面能够得大乐,你修学如法了,如理如法的修学必定得乐。得乐,就是离苦。你一定是智慧增长,慈悲心增长,叫破迷开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49集) 1999/5/22  

  如果我们学了不能落实,没有把它变成我的生活,没有把它变成我的思想,你怎么能有佛菩萨的快乐?怎么样才能得到?做到就快乐。不要说太深,极其浅显佛教初学的经典,教初学什么?《十善业道》是教初学的,我们学《十善业道》,有没有把十善业道落实?不杀生有没有做到?不偷盗有没有做到?不邪淫有没有做到?身三业。你真能做到,清凉自在,一尘不染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35集) 2017/4/27  

  尘是什么?烦恼,名闻利养五欲六尘。六尘指的色声香味触法,法里头还包括佛法。佛法变成我的生活,经典变成我的思想,你多快乐,你对于宇宙人生,跟佛菩萨一样的看法。落实在日常生活,过的什么日子?佛菩萨的日子,永远离开烦恼,离苦得乐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35集) 2017/4/27  

  你今天看这个看不惯,看那个看不惯,如果《弟子规》真的学会,你什么都看得惯。你在团体里面或者你在家庭,你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,就像孔子一样,不亦悦乎,你快乐!像菩萨一样,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这就是验证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得到法喜?没有得到法喜,法味没尝到。法味尝到了,像祖师大德所说的,世味,现在人称世间,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!这个地方是学校,天天在上课,天天在学习,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、无论在什么时候、无论在什么场所,全是菩萨学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00集) 2007/7/30  

  为什么要学,学圣贤教育为的是什么?快乐,为的是幸福,社会安定。社会上好人多,榜样多,让一般大众看到的都是圣贤君子,接触到的也都是君子之人,没有小人,社会安稳,国家富强,天下太平。圣贤教育有这么大的魅力,你学了,你怎么会不快乐!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31集) 2016/5/12  

  那些学这个的人还得不到快乐,他里头该放下的他没放下。该放下是什么?名闻利养,这个东西没放下,所以他学了也不快乐。他虽然学,他没有习,就缺这个。所以,虽然学圣贤教诲,依旧在造业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有善有恶,善感三善道,恶感三恶道,他还在造业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31集) 2016/5/12  

  我们学佛亦如是,学佛要不能落实佛的教诲,还不是在造业吗?你修五戒十善、修六度十愿,没放下名闻利养,那叫善业,来生人天福报,不能往生。你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,放下怎么?放下快乐,比你拥有的更快乐!这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孔颜之乐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快乐,与外面境界不相干,外面五欲,财色名食睡不相干,这个要懂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31集) 2016/5/12  

  大乘教说得好,从内心里面求,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的真乐,是真的,心外的法都是假的。心外无法,法法都是真心流露,法法的自体就是真心、就是本性。所以说法外无心,心外无法,法就是心,心就是法,是一不是二,统一,这个自在,这不是假的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31集) 2016/5/12 

  孔子在学习里面得欢喜,我们常讲得法喜,这个念佛人在念佛里头得法喜。这个欢喜不是外头刺激的,是从内心里头往外流出的欢喜,这是自性的法喜。「是故经中念佛生喜」,这个话的意思很深!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74集) 2012/10/19

顺境、逆境,坦然面对-第141集

  初学佛的时候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真正发心,发心修行,发心弘法利生,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,从此以后不要再操心。我听话,我相信老师的话,老师不会骗我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1集) 1998  

  所以我一生的际遇,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,我都能坦然处之。为什么?老师说的,佛菩萨安排的,那还有什么话说!佛菩萨安排,佛菩萨一定有用意。虽然是逆境,过后是好事情,真的是安排得太好了、太妙了,我们意想不到,确实是最妥善的安排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1集) 1998  

  顺境是佛菩萨安排的,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,所以,总是用个感恩的心处事待人接物。顺境里面做什么功夫?断贪恋,顺境不可以贪恋;逆境里面断瞋恚,断贪瞋痴。所以佛菩萨给我们安排的环境,是要我在这里断贪瞋痴的。

无量寿经菁华(第1集) 2009/12/19  

  这个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佛菩萨安排的,我怎么能怪他!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对我?还不是帮助我提升,看看我在逆境里头还生不生瞋恚。果然不生瞋恚。他看我不是好人,我看他是好人,真的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,无比的快乐。一切际遇我晓得都是替我消业障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1集) 2006/2/24  

 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,遇到逆缘,遇到逆境,心地要非常坦然,要认真去思过。别人毁谤我们,我们好好的想想,我有没有?如果有,赶快改;要没有,好好的勉励,决定不能做错事。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,这就好。绝不要怪别人,不可以有一念瞋恚心、报复心,那就错了,那我们又堕落了,我们对他还是恭敬心,还是感恩之心,他替我消灾灭罪,他是我的大恩人,我怎么不感激。我自己的修学,还念念给他回向、给他祈福,这是我们应当要这样作法的,佛教导我们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集) 1998/4/26  

  不觉悟的人才会有瞋恚心,才会有报复的念头。觉悟的人决定没有!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,看看你是觉悟,还是迷惑。这些地方日常生活当中,小事情常常会遇到,在小事情上鍊功。鍊怎么样?逆境、不顺心、不如意的事情,没有瞋恚心,没有怨恨心,没有报复心,要鍊这个功夫。大的逆境现前,你的心地自然很坦然,你有智慧来处理,不会感情用事,你才不会被一切魔障来障难你。

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(第31集) 2003/6/19  

  顺境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,你提升了;逆境没有一丝毫瞋恚,也提升了,都是帮助你提升。要在环境上去磨鍊,你禁不起磨鍊就被淘汰掉了。你能禁得起磨鍊,把什么东西磨掉?贪瞋痴慢磨掉。特别是贪心,这是最严重的,根本问题。顺境里头要学着没有贪恋,在这里修清净心;逆境里面没有瞋恚,修清净心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75集) 2010/7/10  

  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顺境不要生欢喜心,逆境也不要生烦恼,什么境界里面,心是坦然的,心是清净的。清净心就生智慧,智慧就能够处这个境界,会处得非常圆满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9  

  于一切境缘当中没有得失。遇到了、得到了没有欢喜心,没有贪恋的心,失去了、丢掉了没有瞋恚,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,心上就是阿弥陀佛,这就对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93集) 2015/3/30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