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知道自己的毛病,要不肯修,虽悟不修,跟没悟没有两样。所以学佛,真正有功夫,真正得受用,没有别的,随顺佛陀的教诲,我们就成就了。凡是不能成就的人,虽然学佛,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还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,这种人不能成就。
节录:
知道自己毛病,要不肯修,虽悟不修,跟没悟,没有两样。所以学佛,真正有功夫,真正得受用,没有别的,随顺佛陀的教诲,我们就成就了。凡是不能成就的人,虽然学佛,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还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,这种人这一生不能成就,只是在佛法里头跟佛菩萨结一个善缘;李老师常讲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6集)1999/10/16
诸位要晓得,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了,觉悟了。佛常常教给我们,悟有小悟、有大悟,天天要觉悟,不悟就迷!所谓觉而不迷,觉就是悟。觉什么?觉自己的毛病、过失,叫「悟后起修」,明白、知道了,把这个毛病改过来,就叫修行。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。发现自己错误的行为,常省己过,这是开悟;悟了以后,要把自己这些毛病、习气改过来,那叫修行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38集) 1984/12
古人讲,「三天不读圣贤书,面目可憎」;我们今天这个时代,大概三个钟点不读圣贤书就面目全非了。展开经卷还像个样子,书本一关掉之后,烦恼习气都来了,就随顺烦恼,道业难成,不容易!所以古大德为什么教我们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道理就在此地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84集)2001/11/15
我们真正亲近大善知识,谁是大善知识?经本是大善知识。修净土的不能离开净土的经论,五经一论里面随选一种就可以,不必要完全学。如果我选《无量寿经》,我每天要读诵,有时间就读。工作的时候放下来,认真去办事、去工作,工作完之后读经,为什么?不读经就胡思乱想,就行邪道,展开经卷就学正道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84集)2001/11/15
展开经卷我们随顺佛陀教诲,离开经卷我们就随顺烦恼习气,随顺烦恼习气就是邪知邪见邪行,就错了!一刻不能离,为什么?烦恼习气太严重,外面的环境太恶劣,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个不是在诱惑你,没有一个不是在扰乱你,让你永远得不到清净平等觉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84集)2001/11/15
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?不了解事实真相。经虽然听得很多,虽然也会讲,可是境界现前,还是随顺烦恼,还是放不下。这是什么原因?天天听经,天天读经,确确实实佛在经上讲的意思没有懂。真的懂了、真的明白了,不必劝你,你自然放下。为什么?放下得大自在,放下就是真解脱;这一放下,不但六道没有了,十法界也没有了。现前是什么境界?一真法界。你说那是何等自在!那个受用,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受用。真修行人,真正契入境界,他得到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9集)2000/9/23
我们今天依然还随顺烦恼习气;由此可知,烦恼习气多么严重,这是无量劫熏习而成的。我们这一生不能够精进,不能够努力,不能够依教奉行,要想克服无量劫的烦恼习气,佛说「无有是处」!
大乘无量寿经(第99集)2000/9/23
可是我们要问:就我们在一生当中,有没有办法突破、有没有办法克服?佛的答案是肯定的;关键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干,夏莲居老居士讲的「真干」。你肯干,肯真干,你这一生决定有能力突破,决定可以享受,佛我们不敢说,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可以得到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圆教十住菩萨,那一种生活的意境,我们确确实实是可以达到的。问题是你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?肯不肯放下是非人我?肯不肯放下贪瞋痴慢?不再执着色声香味触法?必须有这样的基础,才能学佛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9集)2000/9/23
真干的人,一切时一切处,时时提高警觉;才有分别、才有执着,立刻就觉悟到「我错了,我又随顺烦恼习气了。」到什么时候能够完全随顺法性?法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确确实实没有毫分不善夹杂。真诚,没有毫分虚假夹杂;清净,没有毫分不净夹杂;平等,没有毫分不平夹杂;正觉,没有毫分不觉夹杂;慈悲,没有毫分不慈夹杂。这是真功夫,这叫真精进,都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行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93集)2001/11/26
我们以六根跟外面六境接触,都能与法性相应,是真精进;与法性相违背,对人对事对物虚伪,有企图、有希求就不清净,有高下就不平等,有迷惑就不觉,有自私自利就不慈悲。必须放下自己妄想习气,这一下转不过来,不要紧,转不过来我们就从基本的方面来学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93集)2001/11/26
基本的是净业三福、是十善业道、是功过格,我们一条一条的来干。一天改一个过,如果这个过不重犯的话,三年你就是圣贤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整个的命运都转变过来。你要是真干的话,《了凡四训》可以做证明,确确实实灾消福来。以这个心来修学佛法,了生死、出三界,证大菩提,没有不成就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93集) 2001/11/26
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-第161集
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我们看到古往今来,许许多多做学问的人、修行人失败了,不能成功,犯了这个毛病。那就是什么?过失都是别人的,好处都是自己的,这就完了。这个想法、做法,给你说等觉菩萨都没有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。等觉菩萨天天找自己的毛病,改自己的毛病,为什么?他没成佛,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,那是他的毛病,那是他的过失。
中国人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(第2集) 2003/10/22
所以,中国古人常讲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」;清凉大师讲,只有大圣如佛,才没有过失,除佛一人,哪个人没有过失!你要说是你自己已经没有过失,过失都是别人的,你永远不会有进步,你永远迷惑颠倒,这个事情麻烦!你这一念就是罪业,这个念头不断,你的罪业念念增长。
中国人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(第2集) 2003/10/22
在佛法,在中国,古圣先贤教诲当中,都不向外,都向内,古人教导我们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过失不在外面,在我自己。认真反省,发现自己过失那就叫开悟,这个人觉悟了。把过失改过来,这个人叫真正修行。修行是把过失改过来,知道过失是觉悟。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讲的觉,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不知道自己过失是迷,迷,你不会改,觉就改了。觉而不改,你觉得不够深度。如果真正觉悟,哪有不改的道理?没有这个道理。你觉了的时候还不改,不是真的,是假的,没觉悟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2集) 2007/6/15
我只要把心态修正过来,跟诸佛菩萨一样,你就看到世间没有过失,你就入了佛境界,你就过菩萨的生活。哪有过?恢复到我们正常,正常是什么?正常是清净心,能大师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清净心是你的正常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47集) 2010/9/24
过失在我一个人,不在别人,别人没有过失,这是解决问题真正最好的方法。把过失都推给别人,永远是没完没了,不是你这一生辛苦,你生生世世辛苦。到哪一辈子你觉悟了,你回头了,过失是在我,不在别人,问题解决了。这是什么道理?佛在经上讲得很多,讲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谁的心想?自己的心想。所以要找自己,不能找别人。我的环境不是别人心想生的,是我自己心想生的。回头是岸,一回头就大彻大悟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30集) 2013/12/6
菩萨法里面,一切众生没有过失,《坛经》里面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过在哪里?过是自己,我自己修养不够,为什么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还会起心动念,还会分别执着?那就是我的过。为什么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他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?他没有过失。所以菩萨应化住九法界,随缘而不攀缘。我们要想学佛成佛,要想学菩萨作菩萨,那你就真学。学什么?学不见世间过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27集) 2003/11/5
不见世间过要怎样学法?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对立消除,绝对不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。对立是过恶的根源,这不是自然的法则,宇宙是和谐的,自然是和睦的,这一对立就违背了自性,违背了性德,那就叫造业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不是修别的,把自心里面的对立、矛盾,把它修改过来、修正过来,把它消灭掉;不在外头,在自己内心。所以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这句话,在佛门里面讲,这是真实忏悔的功夫,普贤行愿第四条忏悔业障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27集) 2003/11/5
蕅益大师讲得好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。人事、物质环境里面都没有好坏,都没有善恶,也没有是非,是非、善恶、好坏都是自己心里头的事情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自心里头起的反应。这个道理要参透,然后不管在什么境界当中,你肯定都趋向心平气和,具足这个条件才可以讲修道。为什么?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想修道,这些东西在障碍你、在破坏你,你就修不成功。这些东西你搞清楚了,你把它放下,修道就没有障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25集) 2006/3/19
所以逆境恶缘是善知识,使我们自己的学习不断的再进步,自己确确实实得到法喜充满。孟夫子所说的「反求诸己」。特别是在逆境恶缘当中,一定要回过头来反省,过失肯定在自己这边,不在别人,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学问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24集) 2002/8/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