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一句佛号-第951集



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一句佛号-第951集


  法语:

  念佛要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一句佛号。一面念佛,一面还有牵挂、忧虑、妄想,功夫怎么能得力?再重要的事情,不去想它,等念好佛之后再想,再办事。如果一面念佛,一面在想事,不但佛没念好,事情也没有想好,不如法,如法决定得法喜充满。  

  节录:

  念佛要放下,放下万缘,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一句佛号。一面念佛,一面心里头还有牵挂、还有忧虑、还有妄想,你功夫怎么能得力?再重要的事情,进了念佛堂都放下,不去想它,等我念好佛之后出来再想,再办事。你出来就有智慧了,没有进念佛堂办这个事情怎么想也困难,念了佛之后出去再想,一想就通了,事情就办好了。但是你一面念佛,一面在想事,你佛也没有念好,是事情也没有想好,你两边都错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7集) 1999/10/30  

  所以念佛同修要记住,念佛的时候,天大的事情都放下,都不要理会。佛号一堂功课念完之后,离开念佛堂,该办什么事,再去办事。这个样子,你佛也念好了,事也办好了,你两面都得到。决定不能够合在一起,办事的时候又要念佛,事情也会办糟糕,办错了;念佛的时候想事,佛号也念得不得力。所以还是不如法,如法决定得法喜充满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7集) 1999/10/30  

  我们要记住,时时刻刻要记住放下,放下在什么时候做功夫?在起心动念之处,念头才一动,晓得这个念头错了,立刻放下。怎么放法?一句「阿弥陀佛」换过来,把我们的念头换过来,换成佛号、换成念佛,这是净宗用的方法,这个方法妙极了!无论是善念是恶念,这个念头衹要是对自己的,「阿弥陀佛」换过来。古大德常常说: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我们是凡夫,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9集) 2001/7/28  

  不起念头,你就不要修行了,你是圣人,你不是凡夫。我们是凡夫,肯定有念头。有念头,古人讲换得快,你的警觉性高、悟性高。那个觉悟高,他就换得快,第一个念头才起,第二个念头就换掉;悟性差一点,可能到第三个念头、第四个念头才晓得不对,赶快换过来;再差一点,可能一两分钟,一两分钟就不少念头了,才换得过来,能够在一两分钟换过来都了不起,愈快愈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9集) 2001/7/28  

  所以要知道,我们今天讲修行总纲领、总原则,我说二十个字还太多了,但是这二十个字讲得清楚、讲得具体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。再简单一点,四个字:「纯净、纯善」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修什么?就修这个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9集) 2001/7/28  

  怎样念佛才会有成就?一定要放下身心世界,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法统统能放得下,一尘不染,用虔诚的心、恭敬的心、清净的心去念佛,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24集) 2008/7/17  

  如何做到净念相继?放下万缘,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,放下万缘就是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,这个话大家好懂。世出世间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都不要紧,连明天日子怎么过都要放下,想它干什么?明天还没到,明天是明天的事情,想它干什么?你的心才会清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0集) 1999/7/15  

  要清净心、断恶修善,才是功德。我们今天心不清净,念佛都是福德,都不是功德,念佛也不能往生,所以清净心是比什么都重要。清净心是一切放下,诸位进念佛堂,堂主照顾大家,常常提醒大家「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」。一心是清净心,二心就不清净了。一心,心里只有一句佛号,除一句佛号之外,统统放下,统统都没有,这个念佛是功德,这个念佛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;就好像打电报一样,我们这边发出去,他那里就收到。如果是掺杂着杂念,你这里发出去,那里收不到,跟佛没有感应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0集) 1999/7/15  

  「众生心者,拣口念而心不念也」,那就没有用处了。口念是口念带动着心念,所以古人教给我们念佛,这个佛号从心生起来,从口里念出来,再从耳朵里听进去,这样能摄心,心就不打妄想了。所以念佛要紧的是要把我们一切杂念、妄想给念掉,这才叫功夫得力。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,那没有用处的;我们心里想佛,口里没有念,行,一样,着重在心念。

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(第18集) 1988/7  

  念佛,你要会念,不会念不行。怎么叫会念?一心称念,那叫会念。你念佛还有二心、还有三心,那个不会念,你怎么念,功夫也不能成片。所以念佛要真正得到念佛的利益,心要干净。世间法、出世间法统统放下,一心一意称念阿弥陀佛,那叫做会念,你才能够得功夫成片,才能够得一心不乱。我们今天念佛,夹杂的太多,觉明妙行菩萨讲得好,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100集) 1995/5  

  我们不但夹杂世间法,没有一样放得下,连佛法也放不下,还夹杂着佛法,你说怎么得了!不怀疑,可能我们同修们都做到;但是夹杂、间断,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。我们要痛改这个毛病,要真正做到不夹杂、不间断;不间断不是我们口里头念的不间断,心里头意念不间断,不一定在口上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100集) 1995/5  

  譬如,老太太心里头常念挂着孙子。她喜欢这个孙子,她并没有一天到晚念着孙子、孙子,也没有一天到晚去想孙子那个相,但她心上真有,随时随刻提别的事情她不注意,一提到孙子她眼睛就圆了。这说明什么?她心上真有,那叫忆念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100集) 1995/5  

  我们如果能够像这些老太太,心上真有,说别的她不注意,不放在心上,一提起阿弥陀佛精神就来了,那就是念佛人。你看看,不一定佛号挂在口上,心上真有,这是大势至菩萨讲的: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」心上真有,这才行。什么事情摆在面前,这是第一,其他都排在后头,都不重要;这样念佛才能成功,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,念到一心不乱,这才决定能往生。否则的话,有口无心,一面念一面又拉拉杂杂的想,这个不行,这个没用处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100集) 1995/5


拓开心量-163


  佛家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。为什么现在一点点都不能够包容?我们的苦就吃在这个地方,迷就迷在这个地方,造业也就在此地,受果报还是它。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?像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他们的心量,都是包虚空容纳法界的。日常生活当中去学,工作里面去学,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,这叫真修行,这叫真学佛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82集)2011/4/22  

     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再跟别人对立,他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跟他对立。不跟事对立,不跟一切万物对立,也就是你要把心量拓开,看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万物平等的,就是拓开心量,我们中国古人讲量大福大。你这个心里看这个不顺眼、看那个高兴,这个不行,这是绝大的错误。小心量不能学佛,学佛的量要大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89集)2011/5/1

  我们的本性,本来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,跟诸佛如来没两样,为什么变得这么小?迷了,迷失了自心,完全堕落在自私自利,一点亏都不肯吃,念念想占别人便宜,这还得了吗?凡夫所以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所以常常堕落三恶道,真正的因素就是这个。我们明白了,清楚了,我们今天反其道而行之,我们愿意吃亏,我们愿意上当,我们愿意帮助敌人,帮助伤害我们的人,毫无吝啬。这是修自己的德行,积功累德。

展望净宗学院(第2集)2001/6/6  

  用真心的是诸佛如来、是法身大士,我们学佛就是学用真心。学用真心,不怕吃亏,不怕上当。学用真心,能够包容,极恶的行为,我们接受了,若无其事,不但没有怨恨,还有感恩的心。感什么恩?因为遇到这个境界,自己真的以清净平等心对待,发现我修行功夫提升了,我能禁得起这些考验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55集)2013/12/27  

  把这些人对我的这些行为都当作考验,他们是我的老师来考我,看看我能不能通过,不能通过,慢慢再来,知道自己没功夫;通过了,欢喜感恩。没有怨恨,让自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这就是佛的世界;还有怨恨,还有憎爱,那是六道轮回,那不是佛菩萨的境界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55集)2013/12/27  

  菩萨心量大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要知道那是我们自己的本心,我们自己本来都是这样的。现在心量变得这么小,两个人都不能兼容,你说可不可怜!怎么会变成这么小?迷了,迷到所以然处。心量愈小活得愈痛苦,最小心量的人都是地狱众生。所以地狱苦,他不能容人,一个人都不能容纳,苦不堪言,全是自作自受,没人教他。心量愈大你活得就愈幸福、愈美满,中国古人所说的量大福大,很有道理。量小福就小,你是要大福,还是要小福?要大福报,你就得把心量拓开,量愈大福就大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66集)2011/12/1  

 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,佛福报最大,为什么?心量大,佛的心量没有边际。大乘教里常说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学,不学不行。量大不但福大,再告诉诸位,智慧大,智慧跟福报是分不开的。量大的人智慧一定大,智慧大的人量一定大,福慧达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叫成佛了。记住,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换句话说,我们本来心量都是没有边际的,现在变成这样子。谁把我们变成这个样子?没有别人,是自己,自己愈迷愈深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66集)2011/12/1  

  念念想众生,不要想自己,起心动念要想如何利益一切众生,不要想利益自己,这是大乘法里头绝妙的法门。把你念头转过来就行了。利要做到饶益,饶是丰饶。换句话说,要给众生最殊胜的利益,最圆满的利益,尽我们自己的心力,尽我们自己的能力,去帮助一切众生,你这样做就觉悟了。那个「我」不必要去断它,自自然然就被它化解掉了,世出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,大而化之,你的心量拓开、扩大,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你往这上去思惟。念念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决定不要想自己。

华严经行愿品文殊十信章(第14集) 1997/1  

  学佛的人量再大一点,冤亲债主、六亲眷属,有几个人能想到我们这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?很少。没有看到像阿弥陀佛这样,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;这个一切众生,上面是等觉菩萨,下面是无间地狱,全包了,一个也没漏掉。这是我们应该要记得、要学习的,我们的愿才跟阿弥陀佛相应,否则怎么发,跟阿弥陀佛都不相应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6集)2015/7/1  

  阿弥陀佛愿愿度众生,我们跟众生还有意见,这个众生我喜欢他,我要度他;那个我讨厌他,我才不度他,好像度他到极乐世界,天天看到他不高兴。我们想一想,这样的心态能去得了极乐世界吗?也许在你临终一念没有这个杂念,你去了;如果临终一念还有这些念头在,就去不了。净宗法门之殊胜,不讲这些烦恼习气,叫带业往生,着重在临终那一念,这是这个法门无比殊胜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6集)2015/7/1  

  所以修这个法门心量要拓开,临终才有把握。我对于贪瞋痴慢疑、怨恨恼怒烦全放下了,这个东西都不放在心上,对我们往生净土的信心增长了,愿力加强了。在这个世间,对我再不好的人,生生世世陷害我的人,都原谅他,不把它放在心上,像诸佛如来一样宽宏大量,大量是什么都能包容,没有一样不能包容,这个重要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6集) 2015/7/1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