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放下,不是什么都不做-第952集





  法语:

  布施才能得清净心,才能得禅定,才能得智慧。布施讲到究竟就是放下,把自私自利完全放下。放下之后,不是什么都不做了,要提起利益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,这一念转过来,超凡入圣,轮回心转成菩提心。布施能断悭贪,悭贪的念头都没有了,这是一个真正修布施波罗蜜的菩萨。  

  节录:

  布施才能得清净心,布施才能得禅定,才能得智慧。布施讲到究竟就是放下,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完全放下。放下之后,不是什么都不做了,放下之后要提起,提起什么?利益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1999/11/6  

  为一切众生服务,累不累?给诸位说,不会累的。为自己才会累,为众生不会累。为众生,没有自己,谁累着了?有自己就会累,有自己就有烦恼、就会生病、就会死;自己要是没有了,谁累了?谁烦恼了?谁生病了?谁死了?都没有了。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,这一念转过来,超凡入圣,念头转过来,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1999/11/6  

  弥勒菩萨慈悲,他满面笑容,从来没有看到他生烦恼过,无论见什么人,都是笑咪咪的。有人问他佛法,他笑咪咪的不说话,把布袋往地上一放,两个手一张开,放下。放下以后怎么办?他把布袋提起来背着走了,一句话不说。放下之后再提起,提起是度化众生,放下,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。这一放下智慧就开了,你的障碍没有了,你性德完全显现了,这时候怎么办?这个时候就要度化众生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84集)2012/2/11  

  想想世尊对我们最重要的开示,首先给我们正确的方向、正确的目标、正确的一条道路,就是我自己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个教训要肯定。为什么?果然你有这个认知,你自己不会看轻自己,自己也不敢看轻别人。你把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,你会尊重自己,尊重别人,尊重一切众生。为什么?本来是佛。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就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,贪图五欲六尘享受,贪瞋痴慢造成现在这个样子,这些烦恼习气自性里头本来没有。

学佛答问2008/3/21  

 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来没有的,你要把它清除掉,把它放下;本来有的你要把它提起来。在中国人讲伦理道德本来有的;佛法里面讲三学、六度、四摄、普贤菩萨的十愿,本来有的。本来有的,你要把它恢复!

学佛答问2008/3/21  

  现在我们颠倒了,本来有的没有了,本来没有的全现前了,所以搞六道凡夫。佛菩萨口里常讲的「可怜悯者」,真可怜,所以我们是佛所讲的可怜悯者。真正明白了、搞清楚了,赶紧回头,把自私自利这一转变就大慈大悲,名闻利养这一转变无量功德,贪图享受五欲六尘那一转变,就是布施无量无边的众生,财、法、无畏三种布施,贪瞋痴慢一转变是无量的智慧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你就全恢复了。

学佛答问2008/3/21  

  不是利益众生的,绝不起念头;不是利益众生的,绝不多说一句话;不是利益众生的,绝不多做一桩事,你的身心才真正达到清净自在,无碍光明现前。为什么?你说为自己,没有自己,哪有自己?我与我所俱不可得,我们的功夫才会得力。所以无事,无事就老实念佛,就对了。有事是凡夫,无事是佛菩萨,这道理总要清楚、总要明了;真正明了清楚就叫做看破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52集) 1998  

  佛教我们看破,他看破了,看破是一切通达明了;佛教我们放下,放下是对于世出世间法丝毫不沾染,这叫放下;他真的做出榜样给我们看。看破、放下之后,还要能提得起,提起什么?提起「觉悟一切众生」的使命,这就是他们示现在人间、示现在十法界里面所做的工作。无论示现什么身分,无非都是教学。当然所有身分里面,最突出的、最明显的是老师的身分,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是老师的身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53集)2000/9/6  

  我们在《普门品》里面看到菩萨三十二应,三十二应里面就有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的身分,像我们现前社会,每一个行业、每一个阶层他都示现。示现做什么?教化众生。怎么教?做榜样。示现一个商人,商人菩萨;示现一个工人,工人菩萨;示现国王,国王菩萨;示现大臣,大臣菩萨;示现童男、童女,小朋友的菩萨。都是给社会人做好榜样,诱导世人断恶修善、破迷开悟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53集)2000/9/6  

  我们纵然没有能力帮助别人,最低限度要帮助自己,自己在这个困局里面要走出一条生路。路怎么走法?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好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你就走出来了。我们对圣教不怀疑,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学习,别人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,一定要懂得帮助自己。但是我们也不舍弃众生,舍弃众生你菩提心没有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53集)2000/9/6  

  对于一切众生我们尽心尽力做出榜样给他看,他看懂了,觉悟了,好,他回头了;看不懂,也没有关系。看不懂,这个形象也落在他阿赖耶识里面,这是个好的种子;纵然对他现前这一生没有利益,对他来生后世会有好的影响、正面的影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53集) 2000/9/6


不执着,六道就没有了-第164集


  佛讲了,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别、你有执着,只要这三样东西俱全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可是要出六道轮回,不必三样都断,断一个就行了,只要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,六道就没有了。执着是见思烦恼,坚固的执着很麻烦,所以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看淡一点。

四书选读(第1集) 2005/9/7~10/5  

  何必那么执着?想想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中国人最喜欢,不但是学佛的人必读,不管学哪一宗、哪一派,没有不读《金刚经》的,儒家、道家都读,便于观照。当你烦恼起来的时候,你想想经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那就算了,是虚妄的,何必认真?便于观照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《金刚经》是破空,是教我们看破,不要过分的执着,不要分别。

四书选读(第1集) 2005/9/7~10/5  

  学了要起作用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,学什么?学不执着、不分别,这是菩萨。如果功夫能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你成佛了。这个很难,不是容易做到的,从不执着、不分别下手容易。下手也不可能把它断尽,能够将分别执着看淡一点,这就叫功夫。比过去淡了,比一般人淡了,淡从什么地方看?从智慧生起来了。烦恼少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少两分,智慧就长两分;烦恼统统放下没有了,智慧就圆满,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练这个功夫,这叫真修行,这真功夫。

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(第7集) 2012/6/30  

  我们学佛要知道先后,要知道次第,要知道从哪里学起,破执着学起。破执着一定要在事相上修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了解诸法实相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你要是了解这个道理,你对于一切事相就会看淡了,你不会那么认真,不会那么计较。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先要学着不执着,转烦恼为菩提,你在这里下功夫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88集) 2004/7/28  

 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你能常常作如是观,就会把世间看淡。看淡有好处,你就容易放下。看淡也就是看破,你能看破多少,真的看破了你就能放下多少,放下是功夫。首先你对于一切法执着淡薄了,这在修学上就是很大的进步。于一切法不再执着,能够随缘,能够恒顺众生,这个时候福慧渐渐往外透出来。要知道严重的执着,这个人没有福,没有慧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3集) 2007/6/27  

  放下愈多愈自在,放下愈多愈轻安,身心安稳。无论我们的环境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善缘也好,恶缘也好,都没有关系,像佛经上所说的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就是看你怎么看法。你要能够真正把分别执着看淡,你才能看到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如果分别执着严重,你看不出来,只要心里淡了之后就看出来。坏事未必真的是坏事,好事也未必真的是好事,善恶好坏二边统统都离开,真正是好事,真正是好人好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4集) 2006/11/7  

  对万事万物要看得淡,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就能放下,就能看淡了。你把它看成是真的,亏就吃大了,你就有执着、有分别,你不知道它是假的。一定要看淡,临走的时候容易放下,不再贪着,走得顺利,走得自在。人死的时候很痛苦,那个痛苦从哪来的?舍不得分离,舍不得放下,又不能不放下,一样也带不走,痛苦从这来的。平常就训练不分别、不执着,走的时候就自在,一点痛苦都没有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5集) 2013/3/11  

  六道是怎么来的?执着来的。你有坚固的执着,就有坚固的六道,你把六道看淡,六道就不能拘束你;你把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执着统统放下,不再执着,连执着的念头都没有,六道就没有了。这是假的不是真的,就好像作梦一样,你这一放下,梦醒了。《永嘉证道歌》上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晚上睡觉作梦,梦中有境界,醒过来就没有了,六道是如此。什么时候你放下执着,我对于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再执着,你就醒过来,六道没有了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56集) 2009/6/27  

  所以我们于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不要执着,我们念佛就能够得功夫成片,就能够得一心不乱。这个一心不乱功夫浅不是很深,但是往生有把握,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再进一步,能把分别也断掉,那你往生就生方便有余土。念佛的功夫不要问人问自己,我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淡薄?你一年比一年淡,你就有进步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3集) 2005/4/7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