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禅,外不着相,换句话说,真正能做到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了,所谓是八风吹不动。八风吹不动这是刚刚得禅定的样子,不是很深的,刚刚得到的那个样子,就是你不会受外头境界影响了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都能够如如不动。
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(第2集) 2003/10/23
定是不动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两句话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;不取于相是禅,如如不动是定,你的心定了。一切时、一切处都在定中,这个定不是盘腿面壁,行、住、坐、卧都在定中,言谈举止也在定中。记住,定的定义是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,生智慧!
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(第2集) 2003/10/23
世尊告诉须菩提「不取于相」,要懂得什么叫不取,不要错会了意思! 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离是不是不要?不是的,不是在事上离,事事无碍,你离它干什么!在哪里离?在心里头离,心才会障碍,事没有妨碍。所以经上教给我们离相、教给我们不取,都是在心上,心里头不要执着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70集) 2001/11/8
「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」,这就是修定。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,不要着吃饭的相,有些人吃饭很考究,要讲求色香味美,着相了;这个好吃、那个不好吃,动心了。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,你能够外不着相、内不动心,吃得很舒服,所以吃饭是修一心不乱,吃饭是修定;再者穿衣也是修定,接客也是修定。
地藏经玄义(第1集) 1998/12
我们去逛市场,市场里琳琅满目的这些产品你都看,但是你不执着它,没有被这些新产品诱惑,这就是禅。心里面看到这些东西、接触这些东西,不动心,没有起贪心、没有起爱好的心,那就是定。由此可知,禅定原本是生活,生活在禅定里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不被外面境界诱惑,能够如如不动,这是禅定的意思,这个叫入定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48集) 1996/4
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,跟大家一样,只要不着相就是修定。 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的原则,就是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这就是修定,但在净宗讲这是修一心不乱。什么叫不取于相?不着相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「随缘而不攀缘」,攀缘就着相了。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,随顺自然生态,那就不着相了,我们能一切随顺大自然的生活,这是最好的,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。
地藏经玄义(第1集) 1998/12
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,这是最上乘法,眼见色不是不见,不见你到哪里修?耳要听,鼻要嗅,舌要尝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接触的时候,你就用功了。用什么功?不起心,不动念。睁开眼睛像镜子一样,照外面境界,照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。既然没有起心动念,当然没有分别执着,分别执着是从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,那才叫根。你就晓得上上乘人他练的是什么功?他练的是这个功,见色闻声,嗅香尝味,如如不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94集) 2003/12/22
我们眼见色、耳闻声,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扰,不受外面境界影响,这叫禅;内里面不起贪瞋痴慢,不生七情五欲那叫定,禅定是这个意思。自性里头没有一样不具足,只要你得定,慧就开了,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统统现前。你对于整个宇宙,一切万物怎么来的,怎么会有的,你全都通达明了,这叫智慧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82集) 2007/7/8
观法如化,你自然就不执着了,假的不是真的,梦幻泡影,皆是虚妄,你就看破了,禅;看破之后当然就不动心,所以定就是放下,禅就是看破,禅定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看破、放下。然后我们的生活,我们在这个世间所表现的,所表演的是高度的智慧,如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游戏神通,无二无别。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4集) 1998/7
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,用阿弥陀佛的方法修禅定,佛在《大集经》上赞叹「念佛是无上深妙禅」,这个话是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说的。可是你要会修,你要是不会修,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胡思乱想,那就完全毁掉了,那你不是在修禅定,你就不是念佛。所以念佛要怎么念?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:「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」,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你看看是不是深妙禅?无上深妙禅,不需要坐在禅堂,行住坐卧都在禅定当中。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72集) 2001/8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