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念佛是信解行证同时完成-第1150集



  法语:

  其他的法门修学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证,不能错乱的。念佛法门特别,信解行证完全同时。要是信,解行可以一起来,不必要先后。相信了,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天天念阿弥陀佛,这就是行,一面行一面求解,就是解行同时。其他的法门是先解后行,否则的话,就是盲修瞎练。

  节录:

  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,佛法修证的层次是信、解、行、证。由此可知,我们学,先学什么?先修信心。我先解不行吗?不可能,没有信心,你所求的那个解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「增长邪见」,为什么?因为你不能得如来真实义。为什么不得真实义?因为你没有信心,那就是你心不清净,虽然听法,你不是个法器。

僧璨大师信心铭(第10集) 1983

  具足信心是法器,他一闻法,他就接受了。这个器是个比喻,好像是个茶碗,我们拿这个空的碗,我们去接受人家布施,发水给我们,我们有这个器具到那里,他就给我们盛满。不是法器就是这是有损坏、有漏洞,他这里盛给我们统统漏光了,结果什么也没得到。信心就是一个完美的法器,你能够接受,才能得到正解,解了以后才有正行,行以后才能证得,所以信、解、行、证这四个层次不能够颠倒的,是按部就班来修学的。

僧璨大师信心铭(第10集) 1983

  念佛法门讲方便,它是信、解、行、证同时来完成,并不是说信与解我不要。你看三资粮里面信、愿、行,可见得那个信还是第一个,愿里面就有解,它解行是同时的。

僧璨大师信心铭(第10集) 1983

  其他的法门修学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证,不能错乱的。可是这个法门特别,他要是信,解行可以一起来,不必要先后,没有先后,这就是它的方便处。我一面念佛,念佛就是行,我相信了,我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我天天念阿弥陀佛,这就是行,一面行一面来求解,就是解跟行同时来。其他的法门是先解后行,否则的话,你不解而行就是盲修瞎练,一定要先解而后才晓得怎么行法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55集) 1984/12 

  理解好像认识路,我先认识路然后我才走路,可见得这个相当重要。净土法门,它不必先解后行,它是解行同时,所谓一面修行,一面求解,不是说不要解了。你要说我只要老实念佛,我不要读经、不要去听讲,行吗?不行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33集) 1986/1

  为什么?你看看我们历代的祖师,净土宗的祖师,他们这些著作,拿近代的印光法师来看,你看看他老人家的《文钞》,他世出世间法都懂得,没有一样他不知道,他是个标准的老实念佛人。他绝不间断也不夹杂,专修净土的,他样样都懂得,为什么?他在一切事理上才不起心不动念。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正念现前,这样的人求愿往生,他的品位决定不低,总是上品上生一类的,这是我们要求的。

普贤行愿品疏(第33集) 1986/1

  莲池大师的《弥陀经疏钞》博大精深,世出世间法这些经典几乎都引用到了;换句话说,他对于世出世间法都精通,通达之后再放下。单提这一句阿弥陀佛他管用,他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把一切经典统统都念到。换句话说,把一切经的精华,浓缩成一句阿弥陀佛,我们没这个能力。他那是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我们的一句就是一句,一句不是一切,所以没有他的力量大,没有他那么大的效果。

四十华严守护夜神章(第6集) 1981

  古德有所谓老实念佛那行,像莲池大师到晚年专持一句阿弥陀佛,那叫老实念佛。我们算不算老实?心里起个妄念就不老实,老实谈何容易?老实人决定成就,为什么?老实人用的是真心。我们用的妄心,谈什么老实?换句话说,你只要用心意识,你有分别心,有执着、有妄想,你就不老实,老实真可贵。

四十华严守护夜神章(第6集) 1981

 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诸佛菩萨的示现,总是以讲经说法为第一个形象。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,悟了以后什么事都好办。没悟,太难太难!所以佛法,不但是禅宗,教下也是如此,悟后起修。没悟修什么?

太上感应篇(第35集) 1999/6

  唯独净宗特殊,净宗是解行同时并进。就是不悟,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也可以老实念,一面念佛,一面求觉悟,双管齐下,这在无量法门里面唯此一门,所以称为教外别传。不是说念佛人就不要求觉悟。尤其是要发心弘法的人,不觉悟拿什么弘法?拿什么教人?所以觉悟是非常重要。

太上感应篇(第35集) 1999/6

  也许有人要问,念佛法门,念佛往生的有不少阿公阿婆,他什么都不知道,他就懂这一句阿弥陀佛,一心称念,什么也不想,他为什么会成佛?他是暗合道妙,他对道德不懂,可是他完全中了,他走的路没错,他就是走这条路。他听话,一句弥陀念到底,什么念头都没有,这就是持戒。戒条那么多,他一条也不知道,他统统具足,他一条都不犯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2集) 2012/8

  你去问他,你有没有杀生?没有。有没有偷盗?没有。你去问他,他都告诉你他没有;你不问他,他什么也不知道。问他有没有妄念?没有。有没有杂念?没有。那就是修定,定慧功成就了,他就开悟了。他开悟,到哪里去了?他开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为什么不留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?众生不听他的,众生没瞧得起他,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,虽然成佛了,没有缘度众生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2集) 2012/8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